台岩紫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台岩紫菀(Aster formosanus Hayata),菊科,紫菀属植物的一种。

基本资料种中文名:台岩紫菀

命名来源:[IC.P1.Formos. 8: 46. 1919]

中国植物志:74:167

系中文名:三脉叶系

系拉丁名:Ser.Ageratoides Kitam

组中文名:正菀组

组拉丁名:Sect.Orthomeris A.Gray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茎直立,高30一80厘米,稍细,屈折,下部为纤维状枯叶残片所包围,近无毛,上部有开展的被微毛的分枝。基部叶在花期枯落,长圆形,渐尖,较茎下部叶小,有长柄;茎下部及中部的叶卵圆披针形,长7—16厘米,宽3—7厘米,顶端尾状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急狭成无翅而长2.5—7厘米的柄;上部叶较小,披针形,有柄;全部上面绿色,下面浅色,两面无毛,厚纸质,有3—5基出脉及网脉。头状花序多数,径10—12毫米;花序梗长7—10毫米,有线形苞叶(长2—3毫米)。总苞“管状”,干后钟状,长3毫米,宽5毫米;总苞片3层,疏散覆瓦状排列,披针形,顶端钝,背面被微毛,上部紫红色,外层长1—1.5毫米。舌状花1层,舌片长6.5毫米,宽1.5毫米,管部长2毫米,上部有毛。管状花长6毫米,管部长2.5毫米,裂片长3毫米;花柱附片三角形。冠毛污白色,长5毫米,有不等长的微糙毛。瘦果狭长圆形,宽o.8毫米,下部渐狭,除边肋外,两面各有1肋,被疏毛。花托平,无高起的窝孔。花果期5一12月。

生存环境生于高山岩石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