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湘口
《夜泊湘口》是一首以纪行为题材的七言古诗。公元1175年(南宋淳熙二年),范成大从桂林启程,赴四川上任,途经永州时泊舟湘口,写了这首诗。
作品名称:
夜泊湘口
创作年代:
南宋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作者:
范成大
目录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简析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夜泊湘口⑴
湘口夜泊,南去零陵十里矣。营水来自营道⑵,过零陵下,湘水自桂林之海阳至此,与营会合为一江。
我从清湘发源来,直送湘流入营水。
故人亭前合江处,暮夜樯竿矗沙尾⑶。
却从湘口望湘南,城郭山川恍难纪。
万壑千崖诗不编,惟有苍苔痕屐纪⑷。
三年瘴雾亦奇绝,浮世登临如此几⑸?
湖南山色夹江来,无复瑶篸插天起⑹。
坡陀狠石蹲清涨⑺,淡荡光风浮白芷⑻。
骚人魂散若为招,伤心极目春千里。
我亦江南转蓬客⑼,白鸟愁烟思故垒。
远游虽好不如归,一声鹈鴂花如洗⑽。[1]
作品注释⑴湘口:湘水和潇水汇合处,在今永州市零陵城北郊。
⑵营水:即潇水。营道:即今道县。
⑶樯竿:船上的桅杆。
⑷痕屐:鞋印,脚印。屐:鞋。
⑸浮世:人间,人世。
⑹瑶篸(zān):玉簪。篸:同“簪”。
⑺坡陀:同“陂陀”,不平坦。
⑻淡荡:和舒貌,多形容春天景象。
⑼转蓬客:漂泊在外的游子。
⑽鹈鴂(dì jué):即杜鹃。[1]
作品简析这是一首以纪行为题材的七言古诗。公元1175年(南宋淳熙二年),范成大从桂林启程,赴四川上任,途经永州时泊舟湘口,写了这首诗。诗以“夜泊湘口”为题,写景却不拘泥于泊舟湘口所见风光景物,而是驰骋想象,将辽阔湘南的“城郭山川”、“万壑千崖”呈现给读者,寄托了诗人的身世漂泊之感和家国之忧,篇末还流露出归隐之意。[1]
作者简介范成大
(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宋高宗年号,公元1131~1162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著作颇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