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浯溪中兴碑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公元1173年(宋孝宗乾道九年)春,范成大赴桂林途经祁阳,游览了浯溪,并题写了此诗。诗前小序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及缘由,表达了诗人在观看了《大唐中兴颂》碑及游客题诗后的感慨,指出元结《大唐中兴颂》是以“鲁史笔法婉辞含讥”。因而题诗在旁“与来者共商略”,并表示不顾及受人指责的态度。诗以议论的笔调高度评价了元结的“春秋笔法”,提出了“摩崖不是碑”的观点。

作品名称:

书浯溪中兴碑后

创作年代:

南宋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作者:

范成大

目录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简析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书浯溪中兴碑后⑴

乾道癸巳春三月⑵,余自西掖出守桂林⑶,九日渡湘口,游浯溪,摩挲中兴石刻洎唐元和至今游客所题⑷。窃谓四诗各有定体⑸,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商、周、鲁之遗篇可以概见。今元子乃以鲁史笔法婉辞含讥⑹,盖之而章,后来词复发明呈露之。则夫摩崖之碑,乃一罪案,何颂之有?窃以为未安,题五十六字,刻之石旁,与来者共商略之。此诗即出,必有相诟病者⑺,谓不合题破次山碑,此亦习俗固陋,不能越拘挛之见耳⑻。余正义词直,不暇恤也⑼。

三颂遗音和者稀⑽,丰容宁有刺讥辞?

绝怜元子春秋法,却寓唐家清庙诗⑾。

歌咏当谐琴搏拊⑿,策书自管璧瑕疵。

纷纷健笔刚题破,从此摩崖不是碑。[1]

作品注释⑴浯溪:位于今湖南祁阳县,唐代诗人元结命其名“吾溪”,后改为现名。

⑵乾道癸巳:即公元1173年(宋孝宗乾道九年)。

⑶西掖:即中书省,掌管中枢机密的机构。

⑷洎:到,及。

⑸四诗:指《诗经》的“风、小雅、大雅、颂”。

⑹鲁史笔法:即孔子作《春秋》的笔法。

⑺诟病:指责。

⑻拘挛(luán):拘束。

⑼恤(xù):同“恤”,担忧。

⑽三颂:即《诗经》的“商颂、鲁颂、周颂”。

⑾清庙:清净肃穆的祖庙。

⑿搏拊(fǔ):拍击,弹奏。[1]

作品简析公元1173年(宋孝宗乾道九年)春,范成大赴桂林途经祁阳,游览了浯溪,并题写了此诗。诗前小序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及缘由,表达了诗人在观看了《大唐中兴颂》碑及游客题诗后的感慨,指出元结《大唐中兴颂》是以“鲁史笔法婉辞含讥”。因而题诗在旁“与来者共商略”,并表示不顾及受人指责的态度。诗以议论的笔调高度评价了元结的“春秋笔法”,提出了“摩崖不是碑”的观点。[1]

作者简介范成大像

[2]

范成大

(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宋高宗年号,公元1131~1162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著作颇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