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方膺竹石图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名称】清李方膺竹石图轴

清李方膺《竹石图》轴

[1]

【类别】纸本,墨笔

【规格】纵139.5cm,横54.5cm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李方膺绘制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作品赏析自题:“有肉之家竹不知,何堪淡墨一枝枝。老天愁煞人间俗,吩咐清风托画师。1753年(隆十八年)6月写于金陵望鹤冈深巷。李方膺。”钤印“画外”、“竹仙”、“铁里蛀虫”三方。

虽然李方膺在诗中说画竹是表现文人所谓清新脱俗的情趣,实际上恰恰相反,“扬州八怪”的艺术已迥异于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他们笔下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是借以发挥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是极为入世的。李方膺的好友、“八怪”之一郑燮也善画竹,两人在艺术风格上却意趣不同,各自有法。郑燮画中的静止之竹多细竿粗叶,秀劲挺拔;李方膺则喜画狂风中的墨竹,自言道“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所画之竹多粗竿长叶,雄健恣肆,表现它们与狂风搏斗的精神,以气势胜。

画面采取“截取”的方式描绘了墨竹的下半段,以示竹子高大茂盛的气势。三竿墨竹破石而出,坚韧挺拔,经狂风吹动,竹叶纷披,形态各异。画家“于难处夺天工”,选取竹叶在狂风骤雨肆虐下瞬间的典型形象,打破了传统画竹之法,认为“画竹之法须画个,画个之法须画破”,大胆求新,均以秃笔直扫,将竹叶画成倾斜的方向,叶尖成扁方状,略有变形,用笔横涂竖抹,脱略恣肆,以此表现出狂风的雄强之势。整幅作品有声、有势、有情,使人如身临其境,是李方膺画竹的代表作品之一。[1]

作者简介李方膺(1679-1755后)字虬仲,号晴江,又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江苏通州(南通)诸生。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以资衣食,为“扬州八怪”之一。傲岸不羁,不拘绳墨。善画松、竹、梅、兰和草虫。老笔纷披,画梅尤精。间作山水、人物,豪放苍劲,水墨淋漓。尤长大幅,颇富士气。有印章二十九方。

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