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杜拉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图书信息

书 名: 这就是杜拉斯(1914-1945)

作者:(法)瓦里尔,户思社,王长明,黄传根译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1

ISBN: 9787506353106

开本: 16开

定价: 45.00 元

内容简介让·瓦里尔凭借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谈话记录,多次往返于越南、柬埔寨和法国,开始对杜拉斯的生平做实地考察。他仔细考证了这位原印度支那殖民地共同教育署行政官员的女儿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的家庭背景及其成长的地方,描绘出她青年时代特有的非文学性现实主义视野以及在她的生活和以后的文学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她母亲与两个哥哥的个性。瓦里尔以此构建其《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副领事》及《印度之歌》《情人》等小说的具体场景与真实氛围,向读者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杜拉斯书中人物的真实故事。

从杜拉斯l914年出生于西贡近郊到1933年定居巴黎,开始法律专业学习,包括到殖民部供职前四年这段时间,我们一直都在追踪其父母带着孩子奔波干印度支那与宗主国之间的往来行程,其间包括了杜拉斯和她哥哥童年与青少年时代的悲喜境遇。从1941年起,杜拉斯开始文学创作,饱经沧桑的成熟个性崭露头角。并在1943年杀青的处女作《无耻之徒》上选用了笔名“杜拉斯”。第二次大战前,杜拉斯嫁给了罗贝尔·昂泰尔姆。虽然身居维希政府公务员管理司官员之职,但他们夫妇仍然在德国占领后期参加了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

目录第一章费里学校

第二章命运之路

第三章师范学校的校长先生

第四章战火纷飞

第五章红河之滨

第六章大象之国

第七章弥留时日

第八章双河家园

第九章去了那儿

第十章百鸟平原

第十一章柬埔寨的租让地

第十二章白人城市中的一个野姑娘

第十三章维克多一雨果街16号

第十四章返程

第十五章拉丁区的一个克里奥尔女孩

第十六章为帝国效劳

第十七章风暴中的公务员

第十八章令人厌倦的世界

第十九章受到严密监视的出版业

第二十章起风了

结尾

附录战争中的法兰西帝国

试读章节第一章费里学校

玛格丽特·多纳迪厄

“我出生在亚洲的河边。”玛格丽特·杜拉斯晚年谈到自己在印度支那的童年时,以她惯有的夸张如是说。“我出生在河边,我在红河岸边度过了自己幼小的童年……随后,我曾在湄公河畔的金边和沙沥停留过。”1对杜拉斯迷而言,这是神秘的名字,传奇的河流,作者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命运的河流与传奇河流的流淌结合起来。她把河流的无情流淌与那些“来又复还”的波涛流淌对立起来,从中窥视到了宿命:“它奔向大海,走向消亡。”2走向消亡……语调就这样确定下来。也许,就算《墓外回忆录》的作者夏多布里昂也不会否认这种语调,对重新显现的过去的怀念在作者笔下变得宽阔。对作者而言,这条河流过去甚至曾经反复地成为她文学创作的源泉,是作者适应世界内在旋律的亲密情感。玛格丽特·杜拉斯希望成为“宇宙人”。因此,就算《情人》的作者诗意般地把自己出生地附近的湄公河放置在“湄公河河口”,那又何妨37与整个大陆相比,小小的上百公里差距算得了什么?关于她大部分作品所想象的地理空间,她何曾提及过哪怕是最细小的确切位置?所有这些被再创造的地方,其实在别的地方,在作品的深处,在作家酝酿的思想深处。到处都是季风的整个亚洲就是她的故乡,是她无法被剥夺的地盘,是她的写作地。剩下的只是细节问题,都是传记作家们的事情。

玛格丽特·日尔曼娜·玛丽·多纳迪厄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那时是交趾支那地区首府的西贡东北的郊区嘉定镇4。她凌晨4点出生在当时正在印度支那当法语教师的父母的居所。根据当时的法律,亦即法兰西共和国的法律,孩子必须在第二天到殖民地行政机构登记5。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