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立枯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症状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病株最明显的特征是:幼苗染病后茎基部呈黑褐腐烂并缢缩,终致麻苗枯萎。罹病成株茎基部黑褐色,凹陷,严重者病部环绕全茎,皮层腐蚀露出纤维。

发生规律该病主要由土壤传染。病菌以菌丝体及菌核在植物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翌年侵入麻苗为害,并可当年在麻田再侵染。由于病菌能侵染多种植物,并能在土壤及病残中长期生存,因此麻田中普遍存在。阴雨连绵、春季低温的年份,及粘性土壤、排水不良、多年连作的麻地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①种子处理:用40%托福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5%拌种,除能杀死种子上的病原菌外,还对麻苗有保护作用。

②轮作防治:选择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换茬轮作3年以上。

③药剂防治:出土后遇阴雨天气或发病初期,每隔5~7天,用50%退菌特或40%托福灵(800倍液)喷雾或喷浇,效果显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