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茎毛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植物简介种中文名:匍茎毛兰

种拉丁名:Eria clausa King et Pantl.

国内分布:产广西西部(凌云)、云南东南部至南部和西藏东南部(墨脱)等地。生于海拔1000--1700米的阔叶林中树干和岩石上。

国外分布:锡金和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锡金。

海 拔:1000-1700

命名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J.Al.Soc. 65: 121. 1896]

中国植物志:19:013

组中文名:高脊毛兰组

组拉丁名:Sect.Trichosma

属中文名:毛兰属

属拉丁名:Eria

亚族中文名:毛兰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Eriinae Benth.

族中文名:树兰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 Humb,Bonpl.et Kunth

亚科中文名:兰亚科

亚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态特征根状茎纤细,每相距1-6厘米着生1假鳞茎;假鳞茎卵球状或卵状长圆形,长1.5-3厘米,粗0.6-1厘米,常

被一层多少撕裂或纤维状的鞘,顶生1-3枚叶。叶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1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干时叶片两面有时具灰白色乳突,具5-6条主脉;叶柄长1-3厘米。花序1个,少有2个,从叶内侧发出,长8-10厘米,短于叶,疏生2-6朵花,花序柄长2-2.5厘米,基部具2枚膜质鞘状物;花苞片在花序下部较大,卵形,长4毫米,宽3毫米,上部的三角形,长仅1毫米左右;花梗和子房长5-7毫米;花浅黄绿色或浅绿色;中萼片长圆形,长8-10毫米,宽约2-3毫米,先端钝;侧萼片镰状披针形,长7-10毫米,宽约3-3.5毫米,先端钝,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长近4毫米的萼囊;花瓣镰状长圆形,长6-10毫米,宽2-2.5毫米,先端钝;唇瓣轮廓倒卵形,长约7毫米,宽5-7毫米,3裂;侧裂片近斜长圆形;中裂片宽卵形,长约3毫米,宽2-2.5毫米,先端钝;唇瓣自基部至顶部具3条纵贯的高褶片,褶片基部约1/3以下整齐,向上则呈波浪状弯曲,两侧的褶片在中裂片近基部处各分出一条波浪状弧形褶片;蕊柱长约4毫米(连同花药);蕊柱足长约3毫米;药帽卵球形,高约1.5毫米;花粉团梨形,扁平,长约0.5毫米,黄白色。蒴果椭圆状,长1-1.5厘米,粗6-8毫米;果柄长约2毫米。花期3月,果期4-5月。

分布及生境产广西西部(凌云)、云南东南部至南部和西藏东南部(墨脱)等地。生于海拔1000-1700米的阔叶林中树干和岩石上。锡金和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锡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