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

一.一种发型的称呼“刘海”亦作“刘海儿”、“刘海儿发”。人们把女子、男子或儿童垂在前额整齐的短发称为“刘海”。
A、刘海的几种模样
欧化感——等齐大刘海
等齐大刘海,即发型师们称的“BOBO头”。它就像一顶帽子贴在头皮上。这种刘海头顶没有分界,刘海有的是修成了弧形,刚刚到眼睛的上头,盖住眉毛,它能突出眼神,突出双颊和鼻子等。等齐大刘海直感度很强,非得直发才能显其神韵。除了剪到眼睛边缘的长刘海外,此种刘海还可以高层次削减,显现出部分额头和眉毛、眼睛。在整个脸部的轮廓上刻意修剪出明显的外围线,让左右两边的层次稍微不对称,同样地制造出落差的美感。它特别适合那些脸比较长、身材高挑的女子。
最妩媚——斜刘海
斜刘海给人的感觉有点怀旧,整个额头呈“一九开”圆弧形的发丝覆盖,把它朝一边抚过去,展现出微风轻抚的感觉,非常妩媚。头顶后的头发最好烫成微卷,共同配合飞扬的感觉。长斜刘海配长直发,特别青春,感觉很飘逸。而短一点的斜刘海适合中长发,头发可以电,或大波浪,也可以直,短斜刘海给人感觉非常利落,因额头几乎都暴露出来,使脸形清晰,看起来特别清爽。
哈日味——超短刘海
超短刘海就比较哈日了,日本味浓浓的那种。乍一看几乎看不到刘海,额头上仿佛是头顶的发凌乱地多出的部分,其实这是特意修的。超短刘海后面的头发可以在发尾留长一点,稍整理出凌乱的感觉。这种刘海适合年轻一些的女孩子,适合圆脸,因为整个脸部轮廓几乎没有遮挡,所以五官看起来非常清晰,圆脸的小女生修这种刘海后,可以显得脸长些。让人感觉很前卫青春。
B、发型师教你剪刘海
有的东西只要一流行,就人人紧跟而上。但流行的东西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并且也要因人而异。剪刘海不是一个小决定,一旦剪下了就不可挽回,所以还是先听听有经验造型师的专业意见吧,至少可以让自己在赶时髦的同时不会丢掉美丽和个性。
长脸型;
齐刘海是最好的选择,使其脸型缺陷掩盖。修饰出尖下巴。鹅蛋脸。超完美。
最好不要斜刘海,这样会使脸型很长。
椭圆脸形:
这种脸形的刘海以不对称方式设计。头发量较多的可以高层次修剪。刘海长度可在眉毛上方或靠近发际线。这样做出来的刘海才会使头发轻盈、呈现俏丽感。
倒三角脸形:
刘海以逐步渐长方式设计,长度不宜过短。发量少的刘海可做边缘层次修剪,这样可遮盖较宽的上额,烘托年轻气息的活泼明亮。
方形脸:
刘海宜以不等或整齐方式设计。发量较多的刘海可与两侧鬓发相连接,以突出个性主张、独特风格。
圆形脸:
比较适合斜刘海。这样的斜刘海刘海用在短发中效果特别好
二.民间传说第一种说法:
相传有一位唐代的仙童名叫刘海(见安徽凤阳府志)。在民间传说中,刘海前额总是覆盖(垂下)一列整齐的短发,模样童稚、可爱。为此,画家画仙童肖像,便以刘海为样,前额垂着短发,骑在蟾蜍上,手舞一串钱。而后,小孩或妇女额上留的短发,便称为“刘海”。清朝王韬的《淞滨琐话》:“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只髻簪花,如世间所绘刘海状。”清朝李伯元的《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剪刘海,下面散腿。”许多人未经考证,不知道“刘海”的来历,经常写成“留海”或“浏海”。是错误的。
第二种说法:
古时候,女孩子15岁时便盘发插笄(簪子)表示成年。男孩子则于15岁时束发为髻,到20岁时在行表示成年的“冠礼”(戴冠)。在未成年之前,小孩子的头发都是自然下垂的,所以人们用“垂髫”、“髫年”代指儿童或童年。但男女幼童所留的头发又是有区别的:男孩子留的是额上左右两角的胎发,称之为“兆”;女孩子留的是垂于额头中央的胎发,叫做“髦”。这种孩童时代所留的头发,统称为“留孩发”。而女子待到成年以后,有时从打扮考虑,依旧让额头上的头发自然下垂(“时髦”之说就由此而来)。到了唐代,民间出现了“刘海戏金蟾”的传说故事。由于“刘海”与“留孩”古时发音完全相同,“留孩”又本为口语俗称,故书面文字就写作“刘海”。
第三种说法:
传说在武则天执政之时,某日破获了一个策划宫廷政变的集团。在这些谋杀者的名单中竟然有上官婉儿的名字。武则天不由得大怒,立即将上官婉儿召来行黥刑(一种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的刑罚)。武则天非常气愤地呵斥道:“昔日你的祖父(上官仪)结党谋反,被打入天牢,我念你才华出众才重用你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将仇报,竟欲谋杀于我,真是气死我了!”上官婉儿听了坦然一笑:“陛下可曾记得奴婢三次挡驾之事么?”武则天细想一下,是有几次传旨御花园摆宴,临起驾时都被上官婉儿呈奏转驾回宫,便微微颔首承认确有此事。上官婉儿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园已经是危机四伏?当时我参加谋反,正是为了暗中护驾呀!”一席话说的武则天哑口无言,深悔错怪了上官婉儿。怎奈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还要照旧执行,不过行刑时改用朱砂在额前刺梅花一朵。上官婉儿本来就颇具姿色,刚刚刺上去的那朵小巧玲珑的红梅花,恰置两道娥眉的正上方,犹如二龙戏珠,煞是好看。但这终究是个耻辱――罪犯的标记。聪明的上官婉儿就从额顶梳下一缕青丝,它刚好遮住那个朱砂记号,并称之为“刘海”。宫中妃嫔们看了,觉得竟比头发全部向后梳要秀美得多,显得楚楚动人。于是纷纷仿效,直至如今。
三.河南省书画专业委员会专职画家号大荒,井满港山人,1959年生于黑龙江。自幼酷爱绘画美术学校。1979年毕业于郑州市工绘美术学校。师从于当代画家:詹庚西、郝石林、王今栋、毛本华等门下。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美术事业研究工作。擅长中国工笔重彩花鸟、兼写山水、人物。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河南省中国书画协会理事、河南省书画专业委员会专职画家。作品多次入展省、国家级画展,并多次获奖。有多幅作品被收编入名人画册中,其作品被国内外、港奥、新加坡等地收藏家收藏。
四.上海市收藏家上海市人。1994年1月开始收藏、主集邮票、钱币、工艺品,现藏清朝邮票和现代小型张及工艺品上千件(枚);兼集象牙、香炉、古花钱、小银器、小红木工艺品、古剑、雨花石、铜像。1996年,与父亲在上海不夜城举办过大型展览;1997年,到杨浦区聚银工艺品市场参加古玩工艺品大展,得到高度赞扬并获奖。又在1999年5月28日在新东亚商城四楼古玩展览厅参展古代各种名医手抄本几十本,实属罕见。一套大清皇朝钱塘举人书法名家李湘和他的武当山知交道友手抄一套四本医学宝书,祝由科医书流传世上,为病人创造出无数医疗奇迹,为后世人所敬重,加之是名人手抄本,更显珍贵,在参展会上获特等奖。
五.浙江宁波市鄞州中学教师(画家)1970年2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先后毕业于宜宾市中等师范学校、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科、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本科。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盟“华夏书画学会”宁波分会理事、宁波市美协水彩画艺委会秘书长、鄞州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区政协“鄞州书画院”副秘书长、鄞州区水彩画分会会长、鄞州区青年联合会“撷英美术社”社长、鄞州区人事局“高层次人才协会”会员、鄞州中学艺术教研组组长。
工作简历
1989年8月——1990年7月:在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富荣小学任教。
1990年7月——1991年3月:抽调至屏山县文教局秘书股任宣传干事。
1991年3月——1991年8月:返富荣小学任教。
1991年3月——1991年8月:调至屏山县文教局任实验教学管理员兼艺术教研员。
1991年8月——1993年8月:调至屏山县西城小学任教。
1996年8月——今:调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任专职美术教师。
学习简历
1982年9月—1985年7月:就读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锦屏中学”,任班级学习委员。
1985年9月—1986年7月:复读于屏山县“屏山中学”,在上期期中考入重点班学习。
1986年9月—1989年7月:以美术专业类全县第一名的总成绩考入“宜宾市中等师范学校”美术专业班
学习。其间,但任班级学习委员、校报主编、校学生会干部,曾两次荣获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毕业时被评为地区三好学生。
1993年9月—1995年7月:以美术专业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 “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脱产大专班学
习,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1997年9月—2000年7月:以成人高考美术专业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就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
院”美术教育函授本科。
主要教学工作业绩
1998年:荣获邱隘镇“首届十佳青年”称号。
获鄞县工会主办的“鄞县画展”一等奖。
1999年:荣获“宁波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学组第一名(宁波市教委主办)。
荣获“《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学组一等奖”(国家教育部主办)。
荣获“宁波市教育系统《第三届艺术节》美术作品二等奖、论文二等奖” (宁波市教委颁发)。
2000年:荣获“《鄞州区优秀教师》称号”。
荣获“宁波市《王宽诚育才奖》”(宁波市教委颁发)。
荣获“宁波市教育系统《第四届艺术节》晨风奖•艺术教育先进个人” (宁波市教委颁发)。
2001年:劳获区2001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鄞州区政府颁发)。
荣获“鄞州中学先进教师”称号。
2002年:荣获宁波市教育系统《第六届艺术节》美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宁波市教委颁发)。
2003年:评选为鄞州中学首次名教师工程的“校级骨干教师”。
2004年:荣获“鄞州中学先进教师”称号。
升级为鄞州中学名教师工程的“校级学科带头人”。
学生辅导成绩
8年以来在负责的本校美术专业生高考中,毕业生全部被高等艺术院校录取。1997年至2004年间共计培养出本科生46人,其中重点本科31人,另有专科生4人。本科具体为:中国美术学院20人、同济大学4人、东南大学1人、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4人、上海戏剧学院1人、西北纺织工学院1人、南京艺术学院1人、浙江工业大学2人、宁波大学1人、浙江理工大学2人、浙江工程学院1人、浙江林学院2人、杭州师范学院1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1人、浙江师范大学1人、杭州商学院2人。专科具体为:北京服装学院1人、宁波师范学院1人、浙江丝绸工学院1人、浙江树人大学1人。
辅导的学生美术竞赛中:曾先后获得“雏鹰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金奖,“十二届《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银奖,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舒蕾杯》全国青少年书画作品大赛”入选奖,“99年浙江省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优秀奖及多次市、县级比赛奖项等。
主要专业成果
1994年:入选“庆祝建国45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览”(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
1997年:入选《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中国水彩画家协会、四川省美协联合主办)。
1998年:作品一件选编入《水彩画技法》高校教材(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编)。
2000年:荣获“《宁波市青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宁波市美术家协会主办)。
荣获“《浙江省水彩画作品展》银奖”(浙江省美协、浙江省水彩家协会联合主办)
作品入选《第五届全国水彩•水粉画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作品一件发表于《中国水彩》第十三期(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主编)。
批准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会员。
2001年:入选《亚亨杯全国绘画(中国画、水彩画)书法精品大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入选“建党80周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
荣获“《浙江省新世纪水彩画作品展》铜奖”(浙江省美协主办)。
荣获“《浙江省‘东方杯’群星绘画、书法大展》优秀奖”(浙江省文化厅主办)
荣获“《浙江省‘东海明珠’美术、摄影大赛》一等奖”(浙江省文化厅主办)
2002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美术家•刘海画集》。
当选为鄞州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分别荣获宁波市鄞州区文化教育局、文联颁发的文艺创作(省级作品)一等奖金。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当选为民盟“华夏书画学会”宁波分会理事。
应邀参加“宁波市首届艺术图书节美术名家签名售书”活动。
组织成立“宁波市美协水彩画艺委会鄞州区分会”并当选为会长。
荣获《全国水彩写生精品大展》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3年:个人艺术简介及作品专页发表在《宁波民盟》2003年第一期封三(民盟市委机关刊物)。
创作《岁月》发表在《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2期封底(国家教育部办杂志)
创作《街头》发表在《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3期封三(国家教育部办杂志)
创作《童年》发表在《人民教育》2003年第22期插页第一件(国家教育部主管杂志)
2004年:创作《秋韵》发表在《人民教育》2004年第8期插页第二件(国家教育部主管杂志)
创作《老教师》发表在《人民教育》2004年第11期插页第一件(国家教育部主管杂志)
个人著作美术高考教材《色彩风景写生》由“西泠印社”正式出版并向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当选为“宁波市美协水彩画艺委会”秘书长。
当选为宁波市鄞州区青年联合会“撷英美术社”社长。
与人合写的论文“创意——在触动心灵的偶然中发现”在《中国水彩》杂志27期中发表。
水彩画《年年岁岁》在“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中顺利入展。
《中国美术家•刘海画集》随丛书系列,获得浙江省委宣传部评定的2004年“五个一工程奖”。
当选为宁波市美协水彩画艺委会秘书长。
入选为区人事局主办的“鄞州区高层次人才协会”会员。
荣获“2004年浙江省水彩画作品展览”铜奖(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另外:作品曾发表于《美术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多家报刊。并被市、州广电新闻媒体专访报道。
六.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基础部主任1953~,生于安徽省蚌埠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基础部主任,军事学副教授主编《信息时代军校合成教育体系》 1972~,四川蒲江人,现任教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编导系,译有《人类的故事》、《塔拉之路》等
七.淄博书画院专职艺术创作刘海 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
中学就读于利津一中
大学就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99年6月 设计淄博市教育成果展览,获山东省教育成果展展览设计一等奖。
2000年1月 编辑《王行宏书法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02年5月 《柳泉文丛》书籍装帧,由人民日报社出版,其中《干草垛》获山东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 工程》入选作品奖
2002年12月 编辑《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系列作品集》
2003年3月
2004年3月 为毕道远纪念馆创作雕《毕道远》。
为《艺术三部曲》创作封面画,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2005年5月 创作世界足球起源地纪念礼品《蹴鞠》。国际足联收藏陈列。
2005年7月 艺术作品入选《中国设计年鉴》。
2006年5月 创作沂源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方案。
创作壁画《源远流长》
2006年9月 执行主编《中国画名家展作品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7年2月 应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费钦生先生邀请参加深圳博物馆、中国科政考试博物馆陈列艺术创作。
2007年 9月 为山东省文化厅创作《世界儒学大会纪念礼品》
2007年10月 创作淄川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方案。
创作壁画《聊斋故事》。
2008年7 月 为牛郎织女故事发源地沂源创作雕塑《织女》。
2009年8月 创作淄川革命烈士纪念馆浮雕
2009年8月 创作淄川革命烈士纪念馆浮雕
八.福州融侨物业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主管刘海,生于1981年10月26日,四川省内江市人。自幼好文学,后受家父之影响开始研习律法,乃至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和四川大学学习数年,略有所成,尤擅长于法制史学及法律思想史学,对古代历史典籍、各家著作有一定研究,并致力于应用于当今社会,以做到观今鉴古。时人评价其颇具有蜀汉先主刘玄德遗风。先后从事于法律、教育及物业管理行业,对于刑事、民事法律较为熟悉,现任福州融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主管。
九.湘雅三医院副教授男,医学博士,副教授,普外三十四病区副主任,外科手术学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外科杂志》编

委。师从我国著名外科专家王炳煌教授和夏穗生教授,1997年7月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通外科、海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工作,2003年3月-2004年9月国家公派在世界著名学府英国伦敦帝国大学Hammersmith医院肿瘤外科留学,2004年11月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工作。从事普通外科和肿瘤外科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已在美国外科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和《World Journal of Surgery》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研究兴趣和专长:肝胆胰肿瘤、肝胆管结石、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腹膜后肿瘤、乳腺癌、甲状腺肿瘤以及微创外科技术。
十.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男,1968年1月出生, 湖北英山人,1992年6月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12月被评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应用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担任主要课程:英语国家概况、大学英语。先后在〈〈中国成人教育〉〉、〈〈吉首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十一.花鼓戏《刘海砍樵》当中的主角刘海湖南花鼓戏中的名篇
刘海砍樵
“刘海砍樵”这段爱情传说在湖南可以说家喻户晓,而随着花鼓戏《刘海砍樵》的演绎和传唱,也为全国不少观众所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传说的“正宗版本”以及传说的发源地———湖南常德。
今天这则传说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传说简介】
“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的两句唱词。在常德武陵区的一些老人当中流传着刘海砍樵传说的“正宗版本”:古时候,常德城武陵区丝瓜井旁,住着刘海母子俩。刘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刘海非常勤劳孝顺,天天上山砍柴,奉养老母。在刘海砍柴的大高山、小高山一带,住着一只多年修炼的狐狸精,她炼成宝珠一颗,含在口中可化身人形。此时她已成半仙,若再修炼几百年,便可成仙上天。她非常敬佩刘海的为人,就起了思凡之心,取名胡秀英,执意要嫁给刘海。但是憨厚朴实的刘海,怕连累胡秀英受苦,几番推辞,后见胡秀英一片真心,才答应与胡秀英成亲。回到家后,刘海告诉母亲,母亲也很喜欢,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刘海于是去位于城中心的鸡鹅巷置办东西结婚。鸡鹅巷旁边有个小庙,庙里有十八个罗汉。其中十罗汉带着一群弟子(金蟾)也在暗中修炼。他炼得一串金钱,也已成半仙,如能得到胡秀英的宝珠,就能即刻成仙升天。十罗汉见胡秀英和刘海成婚,遂起了歹心,他带领弟子抢走了胡秀英的宝珠。胡秀英失去宝珠就会现出原形,无奈之下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刘海。刘海知道后,没有怪胡秀英,他拿起家中砍柴的石斧去斗十罗汉,最终在斧头神和胡秀英众姐妹的帮助下,刘海打败了他们,拿到了宝珠。从此,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常德刘海砍樵的传说在北宋时已经成型,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了今天流传的刘海砍樵传说的主要版本。今天在常德还能找到传说中的丝瓜井,但是现井口石板风化剥落,井壁石砖残缺破损,井口四周杂草丛生。传说中刘海大战十罗汉的“刘海庙”也早已损毁。
刘海砍樵传说在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刘海和狐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勤劳、正直、孝顺等美德和追求忠贞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真实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向美向善的愿望。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堪称湖南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品。刘海砍樵传说保存了一定历史阶段常德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民俗民情,而它所表现的价值理念也将随着故事的流传而传承下去。
刘海戏蟾是民间故事,来源于道家的典故:刘海少年时上山打柴,看见路旁一只三足蟾蜍受伤,便赶快上前为之包扎伤口,蟾变成了美丽的姑娘,并与刘海成婚生子,妻子能口吐金钱和元宝。
刘海戏蟾
《刘海戏蟾》是民间美术中的传统题材,有福神带来财富的吉祥寓意,在民间剪纸和婚嫁刺绣中又赋予了“撒子”繁衍的文化内涵。
这台传统神话剧所表现的爱情故事,被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编成大型传统花鼓戏《刘海戏金蟾》,并于2003年十月初前往瑞典、丹麦演出。在湖南花鼓戏中,一直保留看《刘海戏蟾》、《刘海砍樵》等剧目。
【《刘海戏蟾》的故事】
南海龙王有个女儿叫巧姑趁龙王外出的机会,变作一只金色的蟾蜍,跃出了桃花溪中的白龙潭。就在小金蟾游兴正浓之际,突然一条凶恶的大蟒向她扑来。被正在桃花峰下砍柴的刘海相救。金蟾怀着真诚的感恩之情,赠送一颗龙珠给刘海,然后恋恋不舍回龙宫。
巧姑深深地爱上了刘海。有一天她思念刘海心切,又偷偷地出了龙宫, 还是变作金蟾爬上荷叶,盼望着能再次见到她的意中人刘海。 事也凑巧,那一天刘海因为要伐木盖房,也来到了白龙潭边。刘海伐树累了,走到潭边喝水,忽然发现在他的身边有一串金钱。哎!这是谁把金钱丢在这儿了?他四顾无人,喊了几声也无人答话。刘海心里想,这钱不是我的,不义之财不能拿。于是扛起松树准备回家,谁知那串金钱竟然叮叮地响了起来,真是怪事。刘海哪里知道,这钱是金蟾暗放在他身边的,那串着金钱的丝线就在她的手里。刘海要走,她便在水下牵动丝线,使那串金钱响了起来。 刘海感到奇怪,聚精会神地端详那串金钱为什么自己会响。不提防上次那条吞吃金蟾未成的大蟒,自树林中偷偷爬出,从背后向刘海扑来。 龙女在水下看得清楚,急忙从水中跃出,从刘海眼前跳向他的背后,引导刘海转过身发现了已经扑到面前的凶蟒。刘海手疾眼快,抽出砍柴刀,迎面一刀,把那条恶蟒斩作两段。
刘海见是小金蟾在危急中救了他的命,十分感激。又见那牵动金钱的丝线也随着金蟾上了岸,他于是爱抚地捧起金蟾,向她道谢说:“小金蟾哪小金蟾:你要是一位姑娘该多么好,我们可以结为夫妻”说罢,他轻轻地把那牵金钱的丝线系在金蟾的颈项上,牵着她在溪边玩了起来。 刘海牵着金蟾在前面走,金蟾在他的身后轻快地跳跃着。忽然间刘海觉得手中的丝

线一下沉重了起来, 回头一着,大吃一惊,原来那金赡变成了一位漂亮的姑娘,跟在身后朝他微笑。 刘海忙向那姑娘说:“你是什么人,怎么我牵的小金蟾不见了呢?”,“我就是那小金赡,你不是说要同我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吗?”,那姑娘羞涩地回答刘海说:“从此以后, 晴天有我给你烧饭,下雨有我你补为衣衫,好吗?”,刘海听罢,想起了小金蟾赠他龙珠的事,明白了这姑娘的来历,真是喜出望外,连忙说,“好、好”!于是,两个人收拾起柴刀、牵着牛扛起松树,高高兴兴地回了汤口村。
【关于刘海】
刘海与八仙一样,也是喜剧色彩很浓的神仙。明朝《列仙全传》中,刘海为八仙之一,到了《八仙出处东游记传》中,刘海的位置才被张果老顶替。但在所谓下八仙中,还有刘海的名字。
刘海,五代时人,仕燕王为相。后学道成仙,传说中是个仙童,前额垂着整齐的短发,骑在金蟾上,手里舞着一串钱,是传统文化中的“福神”;金蟾为仙宫灵物,古人以为得之可致富。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表示财源广进,大富大贵之意,过去人们常将刘海戏蟾剪纸、绘画请回家中,求财祈福。
刘海,历史上实有其人。原为五代时人,本名刘操,字昭远,又字宗成、玄(或元)英,居燕山一带,先为辽国进士,后出家修道,号海蟾子。刘海十六岁的时候中进士做官。后来,刘守光被后梁太祖封为燕王,刘海就当上了燕王的丞相。刘海特别喜好谈玄论道,与道士交往甚密。一天,有个道士来访,刘海以宾客之礼相待。问道士的姓名,默而不答,只是要刘海拿出鸡蛋十个,金钱十文,以每一文钱间隔一个鸡蛋,将钱和蛋层层垒叠,十蛋和钱垒成了一个塔状,而并没有坠下来。刘海惊叹说:“危险!”道士告诉他:“你身家性命面临的危险,更甚于此。”刘海问:“如何摆脱这种危险?”道士并不作答,而是拿起鸡蛋、金钱,掷之地上,然后长笑而去。原来,道士是说刘海现在身居高位,这高位就像叠垒起来的鸡蛋一样,随时有可能坠毁。而要摆脱危险,免去杀身之祸,就要抛弃荣华富贵,就像道士将鸡蛋、金钱掷于地上一样,弃荣华富贵如敝履。刘海很快明白了道士的用意,当晚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美美吃了一餐,然后砸碎所有的宝器。第二天,解下相印,穿上道士的服装,假装发狂而舞,出了燕国,远游秦川去了。在路上他又遇到那位道士,道士授给他服丹成仙的口诀。刘海方知他是正阳子,即钟离权。两年以后,燕王刘守光僭称大燕皇帝,不久就被朝廷剿灭,刘守光遭诛灭九族之祸。而此时,刘海正云游天下访道。后画遇上了吕洞宾,授之以秘法,乃得道成为真仙。从此,刘海以钟离权、吕洞宾二位仙人为师,追随他们遁迹于终南、太华之间,不知所终。元朝元世祖封刘海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刘海出家后,取道号“海蟾子”,称为刘海蟾。后来,由这名字又附会上了刘海戏蟾的传说,刘海遂成为能给人间带来钱财、子嗣的吉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