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薏米
浦城薏米,福建省浦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特点是:色白、饱满、圆、腹沟深宽;煮后糯软、粘香、细腻,具有“糯、甘、稠”的特有品质,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为17%,高出大米2倍多,可供制作多种甜食佳点,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珍贵土特产品,在国外被誉为“生命健康之禾”,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
目录
种植条件生产情况产地范围专用标志使用技术要求质量特色
种植条件浦城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4℃,年雨量1780mm,年图2 浦城薏米种植基地
[1]
日照总数1893小时,全年无霜期254天左右,全年10℃—20℃积温有4172℃。区域内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境内山清水秀,良田万顷,资源众多,物产丰富,宜农、宜林、宜渔、宜牧。古云:“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木竹冠三省,桐油能行舟”。人杰地灵,天华物阜,素有“闽北粮仓”之称。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无污染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无污染优质农副产品,粮、油、大豆、茶叶、水果、食用菌等农业资源总量在全省都占重要地位。是全省发展大农业得天独厚不可多得的一块福地。“北乡薏米”在东南亚、港澳一带负有盛名。[2]
生产情况薏米是浦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占福建省薏米产量的60%,全县2图3 浦城薏米加工产品
[3]
010年薏米种植面积2.6万亩,年总产量5920吨,以浦城县木樨园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薏米加工企业7个。全县有从事薏米种植加工1600人。[4]薏米是浦城的传统土特产品,种植历史悠久。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中就有种薏米的记载,俗称“米仁”。20世纪70年代以来,浦城薏米种植面积、产量和售价逐年提高,最高峰时全县种植面积高达3万亩,1995年至1997年,薏米售价高达每公斤13元至30元之间,种薏米成为浦城农民增收的最佳项目之一。在品牌方面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浮盖山”牌商标,并制定了企业标准,申报条形码,利用信息网络向各地发布薏米产销信息。[5]
产地范围浦城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福建省浦城县所辖行政区域。[6]
专用标志使用浦城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福建省浦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6]
技术要求(一) 品种。
白壳种。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300 m至800 m,土壤为红壤、暗红壤、黄红壤的丘陵地和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2.0 %,土壤pH 值5.0至6.8。
(三)栽培技术。
1、整地:冬前每公顷施足20000 kg至30000kg有机基肥,深耕20cm至30cm。
2、种植方式:
(1)播种期:5月中上旬。
(2)种子消毒:播种前种子消毒。
(3)播种:挖穴点播,穴深5cm至7cm,每穴3至4粒,每公顷植株≤50000株,用拌有人畜尿、钙镁磷的火灰土覆盖与地平。
3、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幼苗2片至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补苗,每穴留苗2株至3株。
(2)中耕:植株未封行时,适时中耕2次至3次。
(3)施肥:视苗情追施有机肥为主,限量施用化肥。
4、人工辅助授粉:于盛花期的上午10时至12时,实行人工辅助授粉。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当80 %籽粒成熟时,连杆收割、脱粒。晒干至含水量≤14.0%,扬净包装贮藏。
2、加工:加工前,翻晒薏米谷,堆仓自然回潮至含水量12.0%至14.0%。[6]
质量特色1、感官特色:色白、饱满、圆润,腹沟深宽,有一定粉性;煮后糯软、粘香、细腻、软滑、气馨甘爽。呈现浦城薏米特有的“糯、甘、稠”等品质特征。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
14.0
不完善粒,%≤
4.0
黄粒米,%≤
1.5
蛋白质,%≥
13.7
脂肪,%≥
5.8
亮氨酸,g/kg≥
19.0
苯丙氨酸,g/kg≥
6.9
苏氨酸,g/kg≥
3.0
精氨酸,g/kg≥
5.0
丝氨酸,g/kg≥
6.0
钙,mg/kg≥
85.0
锌,mg/kg≥
18.0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