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毛义,字少节,东汉末庐江人。自幼丧父,母子相依为命。家境贫寒,年少便为他人放牧为生,箪食瓢饮,奉养其母。母病伺候汤药,曾割股疗疾。逐以孝行称著乡里,举为贤良。朝庭得知,送檄文赏封他为安阳县令,为了安慰母亲,毛义迎至“临仙桥”喜接檄文。然时隔不久母亲病逝,朝庭派人专车前来看望,岂知毛义却跪拜于“临仙桥”上,将原赏封安阳县令的檄文双手捧还,“躬履逊让”,不愿为官。葬母后隐居山野。(《后汉书•刘平传序》)毛义孝行且不贪利禄,世人称道,便改“临仙桥”为“棒檄桥”,并刻碑石记之。明万历年间,邑人又在“棒檄桥”西南地建“毛公祠”(晚清又将该祠移建于县城北门,遗址尚存),春秋奉祀。当时,庐江县城如有谁家子女不孝,其街坊邻居便将他们带到“毛公祠”前,先讲上一段“毛义捧檄”的故事,再将他们领到“棒檄桥”下,令他们喝一口桥下河里的水,使他们洗净灵魂,改非悟孝。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