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典故居
简介吴典故居位于海南省海口府城忠介路,是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清图1 吴典故居全貌
[1]
代建筑群:一处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的清代宅院,包括四座格局相同、走向一样、建筑风格一样的大宅院。
吴典故居,是琼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琼山市人民政府1998年11月认定。[2]
建筑布局吴家大宅属海南典型的清代土木建筑。原有四座路门,每座路门之内,各有一排正屋3间,共有20多间房,为府城占地最大的一家民宅。除了四座和第一座宅院保持得比较完好外,其余两座已经面目全非。这第四座是吴典故居群中保持得最为完好的一栋,约占地1200平方米,南北走向,一共四进。门上考究的雕花,柱梁的坚实耐用,石砖细腻的纹理,庭院的开阔,屋脊的图1 吴典故居建筑遗存
[3]
龙飞凤舞,是清代海南宅院的活化石。
吴家大宅异常牢固,建成以来经历了台风摧残、雨水淋洒,却连一条檩一根桷都没换过,保持原貌不变。梁柱乌黑发亮,可见当年材质的上乘。原先气势非凡的吴家大宅院,在日占期间曾被日本人当做马厩,地板砖上依稀可见被马蹄踏碎的裂痕。
第二座宅院右边房门紧闭的上厢房,是吴典出生的房间。吴典中进士后,在府内加盖“宝墨楼”、“赐砚堂”等,但几经战乱,早已荡然无存。
吴家大宅大约于1740年(乾隆五年)大体完工,后世屡有增建。[2]
相关人物吴典(1740-1789),字国猷,号学斋,府城人。自小颖异,15岁中秀才,1765年(乾隆三十年)中举人,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四库全书馆分校官等,参与纂修《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的补遗工作。1786—1789年,任琼台书院掌教。
吴典一生除了尽心编纂《四库全书》,出任琼台掌教,为国家培养可用之才外,他为乡里所传诵的是他一辈子不遗余力奉行的善行。他筹款在北京建造“琼州会馆”,为恩师周继才家乡架桥;辞官回家乡后,到母校出任琼台书院主讲、创办珠崖义学、开设医院、集资修复文明楼,等等。吴典像传说中的贤人,用他的德行,播撒他对故乡深情的爱。他不求闻达,声名却在民间久久流传。
也正是有了这位人物,吴家才显赫几百年,吴家大宅才名闻远近,人们才接踵而来探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