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城双塔
六安市素有“双塔摩青”美誉的两座千年古塔,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经过千载风雨,至今仍矗立在市区,为世人景仰。两座古塔一北一南巍然屹立着,它是古老六安城的标志和象征,提起“双塔”,老人们就津津乐道:“六安是个‘船’地,古城是一只大船,南北两座宝塔,就如‘船’的两根桅杆,‘水涨船高’。六安城虽然紧靠老淠河,但从未被淹过。”故人们称之为南、北门锥子。
南门锥子在南大街西侧,旧观音寺内,又叫观音寺塔;北门锥子在北外街东侧旧多宝庵庙内,又叫多宝庵塔。
双塔摩青(14张)
北门多宝庵塔位于六安市北外街东侧的多宝庵庙内,俗称北门锥子。《六安州志》(清同治本)载:“多宝庵在北门外街东。内有塔,传为尉迟恭监造,贼毁其巅数尺。先年掘地得古钟,观其所载年号,知为唐之药师寺。”
北塔公园
塔为平面六角形,楼阁式造型、大砖结构的空心塔,现存7级,残高计21.6米。基层每边宽4.4米,高3,9米,各级宽、高逐层缩小,呈角锥形。第七层(即现在的顶部)每边宽3.1米。塔身正面向西,基层有塔室,室门为圆拱形,高3.3米。室内地平面随塔壁转折同为六角形,其每边和角的上方都有仿木作斗拱,承托着叠砌穹窿顶。室内原设置有佛龛、佛像,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毁去。塔体外部的各级平座(塔檐),均系平砖叠砌挑出,下承以砖雕斗拱。塔心(塔桩)和塔壁(外层)之间,有50至80厘米宽的砖砌梯道,沿梯可盘旋登上塔顶。
为让这一千年名胜再现辉煌,六安政府斥巨资对多宝庵塔进行了维修整固,并以古塔为依托于2005年9月建成了占地面积3.5公顷的北塔公园。园内以江南园林为基调,以徽派建筑为特色,集古塔、广场、曲桥、长廊、小亭、喷泉、巨型壁照和古庙寺佛为一体,绿化、草坪、银杏、古榆点缀其间,形成了六安古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
南门观音寺塔位于六安市黄大街观音寺内,俗称南门锥子。《六安州志》(清同治本)卷七载:“观音寺,城西南隅,唐僧元通建,并造浮屠,名曰浮屠寺。”
观音寺塔
观音寺由唐武德年间(618—627年)僧人元通化缘而造,原名浮屠寺。所以先有寺后有塔,寺和塔钧为唐僧元通化缘而造。当时仅有山门殿、招堤殿及浮屠寺塔。宋僧瑞云重修改名观音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增设拜殿,内有古铜佛一尊,占袈裟一领。清嘉庆八年(1803年)憎运宽、鸿严募化重修。清乾隆帝巡幸六安时,手书“敕建观音律寺”、“皆大欢喜”、“南无阿弥陀佛”,刻成3块石匾,前两块尚存寺中。
塔顶置铜铸葫芦形塔刹,民国时堕于狂风之夜,第九级遂有倾圮。塔身九级,高27米,平面六角形阁式造型,砖石结构,实心,基层每边宽3.9米,高 4.3米,塔顶有铜质塔刹, 40年代坠落。塔身正面向南,基部有高 1.5米、宽 0.85米圆拱塔门,门旁嵌有明万历八年(1580年)修补塔门碑一块。塔身各级装饰斗拱、假门和花窗等砖雕,分别嵌有清嘉庆年间捐修纪年瓷碑,三级以上嵌有彩瓷佛像或图案。
塔门南向,第三级自南向东嵌瓷匾六方,残二,存其四,词云:不二宗旨,得三界縁,示四高台,了五净因。
第四级镶嵌世尊塑像,每面三尊,五级每面两尊,六级每面一尊。
七八九级为彩画瓷板图案。每级南向均有捐修碑文牌记,乃嘉庆十一年丙寅事也。铭其功德,使后人知。
此塔千余年来迭经兵燹,前朝彩塑瓷板,本轻伤易碎之物,而二百年来灵光不坏,岿然未倒,诚沙门续命,白衣护法之有功。观音寺现存前殿3间,正殿5间,1984年12月定为安徽省重点保护寺庙,拨专款维修,现基本恢复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