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阿昌族吹奏乐器。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盈江、梁河等县。阿昌语称作“泼勒咸罕”。“泼勒”是箫,“咸罕”是春天树上的嫩叶。一般是春二、三月开始吹奏,到农忙栽插之际,就不再吹了,故名“三名箫”。三月箫以竹制作,长约20厘米,两端吹口,上端四分之一处留一竹节,竹节侧开一椭圆形发音孔,发音孔正中刚好是竹节横隔处,横隔向外方向削一小口,让气流刚刚能通过。有七个按音孔(前6后1)。音域有一个半八度。用蜂蜡做成片状,贴在发音孔上方,以调整发音孔大小(调整音准),控制气流的大小和音色变化。吹奏时下唇盖住吹口大部,仅留一小空隙进入气流。多用循环换气法。音色清亮,多为男青年在野外吹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