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炎
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人物简介出生: 1971年5月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博士
职称: 副教授
教育状况:
1988-1992:南京大学生物系,本科;
1992-1995: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997-2000: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工作简历:
1995-1997年: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助教;
2000-2001年:青岛海洋大学,讲师;
2002-2003年:韩国海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2004年 至今: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
专业特长:
从事海洋环境生态学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污染物的环境分布、生物效应和生态风险研究,河口与近海生态健康评估,环境激素的生态毒理学研究;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等。科研简介研究工作经历:
1. 1997-2000年: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香港地区有机锡化合物的毒理学效应和生物监测研究;
2. 1998年:在英国威尔士Bangor大学作访问研究,从事海洋环境中有机锡对螺类性畸变的毒理学效应研究;
3. 2002-2003年:在韩国海洋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期间,参加韩国京畿湾地区烷基酚类环境激素的污染特征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
4. 2003-2004年: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中国沿海壬基酚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状况与生物监测”,负责壬基酚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5. 2004-2006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黄海近岸环境中的壬基酚及其生物标志物研究”,负责黄海近岸环境中壬基酚的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标志物筛选研究;
6. 2004-2006年:主持山东省环境保护科技项目“生态环境监测的指标体系研究”,负责生态健康评价的技术方法研究;
7. 2003-2007年: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典型河口-近海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负责长江口和黄河口壬基酚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
8. 2006-2008年:参加国家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ST02区块水体环境调查与研究”项目,负责北黄海水体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研究;
9. 2008-2010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联合效应及其检测技术”,负责酚类物质联合效应的检测技术开发研究;
10.2008-2011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渤海中南部底栖生物生产过程与生物多样性集成研究”,负责渤海水体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研究;
11.2008-2010年:参加国家水专项课题“辽河河口区大型湿地生态恢复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负责辽河口芦苇湿地烷基酚的净化能力研究;
12.2008-2010年:参加国家水专项课题“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理论与方法”,负责辽河口水生态功能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主要论文与著作:
(英文题目论文略)
7. 李正炎,傅明珠,卫东 2008 胶州湾及其邻近河流中壬基酚等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海洋与湖沼 39(6):599-603
8. 李正炎,傅明珠 王馨平等?2006 冬季胶州湾及其周边河流中酚类环境激素的分布特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6: 451-455.
9. 李正炎,卫东2006壬基酚对牡蛎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 癌变畸变突变18(6):469-471.
10. 傅明珠,李正炎,王波 2008夏季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不同环境介质中壬基酚的分布特征 海洋环境科学 27(6):561-565
11. 高爽,李正炎 2009 北黄海夏冬季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9(4):604-610
12. 王波,李正炎,傅明珠,丁秀蓉 2007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生态风险评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7(4, Sup.):83-87.
13. 丁秀蓉,李正炎,王波,傅明珠 2007 壬基酚对牙鲆肝脏EROD和GST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7(4, Sup.):101-104.
14. 高永刚,李正炎 2006. 壬基酚对栉孔扇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6:135-138.
15. 卫东,李正炎,傅明珠,白洁 2006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壬基酚对扇贝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6(6, Sup.): 39-42.
16. 李正炎 & Li, D. 2004. 西瓦湖及其临近河流中双酚A的浓度分布 海洋湖沼通报2:30-35.
17. 李正炎 Donghao Li 2003. 西瓦湖中壬基酚和双酚A的污染特征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33:847-853
18. 李正炎 2001. 性畸变在有机锡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31:480-486。
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有机锡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导师:周名江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生态毒理学实验室
博士学位论文:The Incidence of Imposex in Hong Kong and the Value of Thais clavigera (Gastropoda: Muricidae) as a Bioindicator of TBT Pollution
导师:Brian Morton教授,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
教学工作:
本科生教学:承担“生物海洋学”,“环境毒理学”等课程的授课工作
研究生教学:承担“高级生态毒理学”等课程的授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