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史
本书叙述了从先秦到清末中国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就。对三千年间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等传统学术及其风气的流变进行了精当的论述。
书名:
中国学术史
作者:
张国刚、乔治忠
ISBN:
9787806279328
页数:
599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
2002-7-1
装帧:
平装
字数:
500000
纸张:
胶版纸
目录
编辑推荐本书目录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先秦到清末中国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就,对三千年间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等传统学术及其风气的流变进行了当的论述。
在作者看来,中国学术史乃是中国学者探索自然与社会之奥秘的研究史,既包括过程、成果、思想等观念形态的东西,也包括结论、成果、思想等观念形态的东西。
它是分析的,具体如传统学术类的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又是综合的,涵纳了一个时代的学术风气、学术思想等。
因此,本书在充分论述各个时期主要学术思潮的历史特征的同时,综合条贯地介绍其他领域的学术成就。全书文字简洁流畅,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品位的概论生学术专题史读物。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历史的专著,荟萃了作者二十多年研究科举史之心得,堪称是国内科举史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它按照历史顺序,以科举制度发展演变为经,以人物、事件、活动、思想为纬,既有对科举制度史的叙说,又关注科举制度运作的实际情况,并顾及考试思想的历史发展,在叙说中注重人与制度的互动依存关系及其交互影响,因而既有学术性,又有一定的可读性。书后附有中国历代登科表、中国科举大事年表,有利于读者对于科举实际运作历史的把握,更有资料备查的优点。全书行文流畅,深入浅出,是一部具有丰厚文化内涵、较高学术品位、简明易懂的概论性学术专题史读物。
本书目录第一章 科举考试的渊源
第一节 “命乡论秀士”:周代选举的构想
一、西周的乡举里选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贤能治国论
第二节 中国文明史的一项新纪元:汉代察举
一、诏举贤良诸科
二、岁举孝廉秀才
三、汉代察举的利弊与影响
第三节 州举秀才、郡举孝廉:魏晋南北朝察举
一、曹魏察举“以经学为先”
二、两晋察举的起落
三、南朝察举的变迁
四、北朝察举的演讲
第二章 科举时代的开创
第一节 炀帝始建进士科:隋代科举
一、隋文帝分科举人
二、隋炀帝开启科举时代
第二节 春风得意马蹄疾:唐代科举
一、初唐科兴格局
二、盛唐科场气象
三、中唐科场风云
四、晚唐科场风气
第三节 兵荒马乱犹赋诗:五代科举
一、五工科举的传承
二、十国科举的兴灭
第三章 科举社会的出现
第一节 “无情如造化 至公若权稀”:北宋科举
第二节 经术治国与文学造士:南宋科举
第四章 科举魔力的体现
第一节 “蕃汉不同治”:辽代科举
第二节 从南北选到南北通选:金代科举
第三节 左榜与右榜:元代科举
第五章 科举制度的鼎盛
第一节 “非科举毋得与官”:明初科举
第二节 八股文与贡院的定型:明中期科举
第三节 “科举,天下之公”:明后期科举
第六章 科举命运的终结
第一节 “国家抡才大典”:清初科举
第二节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科举革新
第三节 “沉舟测畔千帆过”:科举制度的废止
附录一 历代登科表
附录二 中国科举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刘海峰,1959年生,福建人。现任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导师、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委员。已出版《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等著作6部,发表《科举学发风》、《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等论文100多篇。
李兵,湖南浏阳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现在职攻读高等教育史专业博士学位。发表《略论宋代书院与科举关系》等20多篇文章,与刘海峰先生合著《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长春出版2004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