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润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一、抗日烈士丁润生(1913~1945.2.2)

原名丁洪泽,字润生,化名赵元明,山东省无棣县白杨乡小马村人。早年在亲友资助下就读于无棣第一高等小学、商惠省立四中、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勤奋自勉,关心国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联络各班同学罢课,声援济南学生的爱国行动。在毕业生欢送会上他慷慨陈词,希望同学们“要为国家、为民族出力,不要为某个人卖力。”1936年夏在乡村建设训练班毕业后,分配来商河龙桑寺乡农学校任教务主任。1937年3月在其组织下,同年8月建立了龙桑寺党支部与中共商河县委,任中共县委第一任书记。县委建立后,创办《游击队报》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发展中共党的组织,并建了一支100多人的抗日武装,为商河抗日工作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年11月调任中共无棣县委宣传部部长。1938年先后任31支队政治部总务科长、中共庆云县委书记。1939年春被派往沧县恢复和重建中共党的组织,任中共沧县县委书记兼县长。该县地处津浦要道,日军驻有重兵,加之久旱歉收,群众生活困苦,开展工作极度艰难。后兼任沧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深入基层,发动组织广大民众,建立了县、区两级政权和一支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秋调任三专署秘书主任。1943年8月调任商惠县县委书记兼县独立营政治委员。当时日伪岗楼据点遍布全县,轮番“清乡”、“扫荡”,斗争形势严峻。时常率独立营四出袭击敌人。1944年秋截击乐陵县伪警备队战斗中,一举消灭伪军700余人,生俘伪中队长,缴获机枪6挺,长短枪350余枝。受到军分区嘉奖。同年11月中共渤海区二地委决定在商河、惠民、济阳三县交界地域设置三边县,奉命调任三边县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治委员。

1945年2月2月,三边县大队在毛家村被日军三角部队重兵包围。沉着指挥部队突围,激战中身负重伤,日军从四面涌来,他怒视顽敌,毅然饮弹自尽,为国捐躯,时年仅32岁。

二、重庆树人大学校长丁润生 男,1933年出生于重庆,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长期从事教育、科研和写作等工作。现任重庆树人大学校长、教授,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华国际易学中心理事等职。1995年11月出席新加坡第十二届国际易学大会,宣读论文:《五常需要与五行思路》;并曾在第十、十一届国际易学大会论文集中发表《再论管理五行系统》、《顺天应人之道》等论文。在海内外学刊上发表过的易学论文主要有:《易卦的文化图式及期望值判断》、《太极管理的五行思路》、《蒙卦的启示》、《略论“二十字方针”的五行关系》、《人才素质的五行关系初探》、《略论全球生态系统的五行关系》等。

三、演奏家丁润生丁润生1936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二组作曲。1952年毕业于中南部队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乐队演奏员、老乐创作工作。1972年到发汉歌舞剧院任乐队演奏员、副团长、支部书记等职务。曾创作过多首进行曲、舞曲、歌曲,1959年创作的大型叙事曲《东江颂》入选全国军乐团队)会演,I980年在文化部、中国历蹈家协会举办的全由第一届舞蹈比赛中获音乐创作三等奖,在武汉市音乐家协会举办的琴台音乐会上两次获得歌曲创作奖。[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