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记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记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汤显祖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天下有闲人则有闲地,有忙地则有忙人。缘境起情,因情作境,神圣以此在囿引化,不可得而遗也。何谓忙人?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何谓闲人?知者乐山,仁者乐水(1),此皆天下之闲人也,即有闲地焉而甘之。甘苦二者,诚不知于道何如,然而趣则远矣。朝市之积,则有田庐;山水之馀,则为寺观。故寺观者,忙人之所不留;而田庐者,闲人之所不夺也。
监川古为名郡,五峰、三市在焉。三市者,市也。五峰之间,闻有观九,寺十三。盖入明以来,大为忙人割夺尽,乃至稗粥无所。而古永安寺境界岿然独完,其田则大半无有矣。邑侯袁公起于蕲、黄(2),来宰于兹。广山川之精,深性相之学(3),披图而叹曰:“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于是郡弟子刘某首藉所买田若干亩,上之侯以归于寺。侯为欣然,告世尊而抚之(4),曰:“此所谓孝子刘某也。”而适是时,有僧大千购得南都藏以以至,而尊置之寺。侯曰:“有其书矣,而无其人何?”于是有浮梁僧水月,为达观先生弟子(5),精心苦行,通于评唱之义,适来寓斯。人士与游,始知有所谓宗门者(6)。久之,长干寺僧大初来讲《莲华经》,听者千余人。得田而食,无不欢喜赞叹,曰:“此固我侯之福田也。”
嗟夫!当忙人之急得此田也,岂不曰彼无父母妻子之属,先王所禁游民者,吾非真有所憎利其田,姑以蕃其种类云耳。嗟夫!此所谓夺闲人之物以将养忙人也,固一其说。然试以语彼,使天下皆忙人而无一闲人,皆忙地而无一闲地,则亦岂成其世相也哉(7)!且今所从游于二氏者,彼亦有所业,非所禁游民也。如其为游民,法固禁之久矣。所惜者,游人之非游,而闲人之未尝闲也。非闲非游,不可以涉道。是故聚百闲人而食之,必将有意乎道者焉;聚千闲人而食之,必将有进乎道者焉。不已而食闲人至于万,犹将有得道者焉。
道之丧世也久矣,幸而有一人焉,其何禁于千万人之闲,而夺其养哉!即未有之,庶几有之。如以食百千万人之闲者夺以养百千万忙人,其必无冀于有道者矣,则亦蕃其种类而已。然则侯所为存寺者,或不在田而在道。饭器无殊,香色有异。后之游闲往来食于兹田者,其亦有感于侯之弘愿云。[1]
作品注释(1)“知者”二句:语出《论语·雍也》。
(2)邑侯袁公:袁世振,蕲州人。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始任临川知县。
(3)性相之学:佛学。
(4)世尊:佛陀的尊称。
(5)达观先生:真可和尚。汤显祖友人。
(6)宗门:谓佛教宗派。
(7)世相:即世间相。[1]
作品赏析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罢官后家居。虽然身处偏僻之地,但却摆脱了繁忙的公务,他感到心情很放松。文中表达了作者离开官场后的闲适心情。[2]
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称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1583年(万历十一年)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1591年(万历十九年),因抗疏抨击朝政,被贬广东徐闻典史。后调浙江遂昌知县。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家,不再做官。他以戏剧名世,著有“临川四梦”,包括了《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最著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