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蒋湘帆尺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跋蒋湘帆尺牍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吴汝纶

文学体裁:散文[1]

作品原文余过长崎[2],知事荒川君一见如故交[3]。荒川有旧藏中同人蒋湘帆尺牍一册视余,属为题记。湘帆名衡,自署拙老人,在吾国未甚知名,加书甚工,竟流传海外,为识者所藏弆[5],似有天幸者。乡曲儒生,老死翰墨,名不出闾巷者,曷可胜道?其事至可悲,而为者不止,前后相望不绝也。一艺之成,彼皆有以自得,不能执市人而共喻之,传不传,岂足道哉?得其遗迹者,虽旷世殊域[6],皆流连慨慕不能已[7],亦气类之相感者然也。观西士之艺术,争新煊异[8],日襮之五都之市以论定良窳[9],又别一风教矣。[1]

作品注释[1]蒋湘帆:名衡,江苏金坛人。恩贡生,乾隆初以手书十三经进呈,赐国子监学正。

[2]长崎:日本城市名,是九州岛西岸大港。

[3]知事:地方长官。

[4]署:签名。

[5]弆(jǔ):收藏。

[6]旷世:远世,历时长久。

[7]流连:留恋不舍。

[8]煊:通“喧”,显示。

[9]襮(bó):暴露,表露。五都之市:指繁华的城市。窳(yǔ):器物粗劣。[1]

作品赏析一个中国人的墨迹,在本国不为人知,在日本却有人珍藏,作者从此事中看到了两国文化风俗的不同和文化心理的差异,尤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保守思想很有感慨。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全民都重视,要敢于争新煊异,才能普及和提高,现在也仍是如此。[1]

作者简介吴汝纶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一字挚父,清代安徽桐城(今枞阳县会宫乡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也是桐城派后期作家。同治四年进士,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了名校桐城中学。[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