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儿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概括客家儿歌又称作客家童谣。它与客家生活尤其是儿童生活密切关联。客家儿歌形式多样,内容积极,简单易懂,有寓教于乐的功能,是客家人教育小孩的重要手段。客家儿歌对客家儿童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客家儿歌既是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宣扬客家文化的客家媒介。客家儿歌的起源距今有数百年的历史,它随着客家人的迁徙而流传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华人地区。有句话叫做“世界上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客家人”,我们同样可以说“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儿歌”。

《月光光》《月光光》是客家地区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一首客家儿歌。它内容通俗,韵律感强,还具有很强的美感,其教育作用也蕴含其中。 《月光光》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版本。最常见版本如:

月光光,秀才郎;

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割韭菜;

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面前一口塘,

打条鲩鱼八尺长;

大头拿来熬汤食,

尾巴拿来入学堂;

入个学堂四方方,

搬条凳子读文章;

文章读哩几多本?

三十零二本;

一本丢落塘,一本丢落井;

井里起银杆,银杆好架桥;

桥上好食饭,桥下好洗碗;

一洗洗到“乌舌嬷”,拿给阿婆养鸡嬷。

(注:“乌舌嬷”指的是油嘴滑舌、爱耍贫嘴之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