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杂诗·傅寿清歌沙嫩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诗流丽悱侧,情韵悠远。原作二十首,《渔洋精华录》删六首,传世十四首。此乃组诗之第十首,诗中感叹昔时繁华之消失。此诗前两句写得优美、豪华,后两句写得荒凉、衰败,对比鲜明。后两句为主,前两句为宾,以宾衬主,从而增添了感慨沧海桑田、繁华短暂的分量。

作品名称:

秦淮杂诗·傅寿清歌沙嫩箫

创作年代:

清代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王士禛

目录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格律作品简析作者简介

基本信息【名称】《秦淮杂诗·傅寿清歌沙嫩箫》

【年代】清代

【作者】王士禛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秦淮杂诗

傅寿清歌沙嫩箫①,红牙紫玉夜相邀②。

而今明月空如水③,不见青溪长板桥④。[1]

作品注释①傅寿、沙嫩:皆明末秦淮旧院名妓。傅寿能弦索,喜登台演剧。沙嫩,名宛在,字嫩儿,善吹箫,为曲中第一。(见徐釚《本事诗》)

②红牙:红牙拍板,唱曲用以整饬节奏。紫玉:箫。箫多用紫竹制成,故多称“紫玉箫”。

③如水:形容月色空旷清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长板桥:桥名,跨青溪上。徐釚《本事诗》:“旧院有长板桥为最胜,今院址为菜圃,独板桥尚存。”[1]

作品格律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仄起式;其韵脚是:下平二萧(平水韵)。

傅寿清歌沙嫩箫,

●●○○⊙●△

红牙紫玉夜相邀。

○○●●●○△

而今明月空如水,

⊙○⊙●○○●

不见青溪长板桥。

⊙●○○⊙●△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2]

作品简析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王士禛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居河侧,感秦淮旧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诗流丽悱侧,情韵悠远。原作二十首,《渔洋精华录》删六首,传世十四首。此乃组诗之第十首,诗中感叹昔时繁华之消失。[1]

此诗前两句写得优美、豪华,后两句写得荒凉、衰败,对比鲜明。后两句为主,前两句为宾,以宾衬主,从而增添了感慨沧海桑田、繁华短暂的分量。[2]

作者简介王士禛

(1634~1711)清代文学家。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清初济南府新城县(今山东省桓台县)人。出身于世代仕宦之家,自幼聪颖。顺治(清世祖年号,公元1644~1661年)进士。死后谥“文简”。他是继钱谦益、吴伟业之后,康熙(清圣祖年号,公元1662~1722年)时的文坛盟主,被誉为“泰山北斗”。诗、词、散文皆善,传世着作达数十种。创“神韵说”,称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之最高境界,强调“兴会神到”,“神韵天然不可凑泊”,提倡清新淡远、蕴藉含蓄的诗风。著有诗集《带经堂集》、《渔洋山人精华录》,词集《衍波词》。另有《居易录》、《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分甘余话》、《渔洋诗话》等。[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