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疏导
中医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内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研究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称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和对疾病进行诊疗的主要依据之一。“经络”一词首先见《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又如《灵枢·脉经》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学说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表现,经络中血气的运行与自然界的关系,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位及其主治作用,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等等。
经络学说的形成,是以古代的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为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和藏象学说,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其间受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经络学说的形成。《内经》中系统地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属络脏腑,以及十二经脉发生病变时的证候;记载了十二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等的内容;对奇经八脉也有分散的论述;并且记载了约160个穴位的名称。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经络在内能连属于脏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
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可以应用于解释病理变化、协助疾病诊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三个方面。
经络深层疏导经络疏导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譬如运动锻炼、针灸、推拿按摩、太极、瑜珈等,针灸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去打通经络,但对于那些堵塞严重甚至已经堵死的经络,针灸就显得力不从心;运动锻炼、推拿按摩除了有针灸一样的缺陷外,太笼统,不能有的放矢;太极、瑜珈虽然好,但患者操作起来很难,且同样不能有的放矢。
“经络深层疏导”技术是姜晓华女士师从道家隐士,遵照《灵枢· 脉经》中“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教诲,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的理论,把经络调理的重点放在调理人体经络经气的阴阳平衡上,当人体经络经气恢复平衡后,自身巨大的潜能便会被调动,从而实现扶正驱邪、治愈百病的目的。
经络深层疏导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经络调理技术,它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直接找到经络的病变部位,并通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使别络、孙络及浮络的络脉通道在短时间内迅速打开,使经络深层疏导的作用力度迅速深入到深层经脉,将其因风寒、风湿等原因形成的深层淤积迅速作用到身体表面,然后通过身体的代谢作用将淤积排出体外。经络深层疏导技术,吸取了传统疗法的优点,突破传统疗法的局限,将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和现代高科技检测及理疗设备相结合,以“分经辨证”、 “循经施治”为原则,通过辨证取经、辨证取穴、因人而异、科学施治的方法,迅速彻底地将堵塞、病变的经络疏通,让血气到达病灶,充分调动人体自身强大的自愈机能,使之进行有效的自我修复,临床上产生了神奇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