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毛绣线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种中文名:伏毛绣线菊

种拉丁名:Spiraea teniana Rehd.

国内分布:产云南北部。生于杂林内湿润处,海拔24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白盐井。

海 拔:2400

命名来源:[journ arn arb . 1: 259. 1919]

中国植物志:36:027

英文植物志:9:57

系中文名:长芽系

系拉丁名:Ser.Longigemmatae Yu

组中文名:复伞房花序组

组拉丁名:Sect.Calospira K.Koch

属中文名:绣线菊属

属拉丁名:Spiraea

亚科中文名:绣线菊亚科

亚科拉丁名:Spiraeoideae Agardh

科中文名:蔷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1—3米;幼枝初期被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无毛,棕红色,圆柱形, 老枝褐色;冬芽短小,无毛,具2枚外露鳞片。叶片椭圆形或椭圆卵形,长2—2.8厘 米,宽1—1.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除基部1/3或1/4以外有尖锐单锯 齿,上面暗绿色,克毛,下面带苍白色,叶脉基部具稀疏伏生柔毛,边缘有睫毛,叶脉 4—6对,在下面微隆起;叶柄长1—2毫米,近无毛。复伞房花序甚密,直径2—3厘 米,总花梗、花梗和萼筒具伏生柔毛,基部或近中部具有2—3枚叶状苞片;花两性,直 径4毫米;萼筒外面有短柔毛,内面有绢状短柔毛;萼片三角形,先端具短尖头,长1 毫米,近无毛;花瓣近圆形,长1—5毫米,白色;雄蕊长短极不一致,短者与花瓣等长, 长者长于花瓣达牛毫米;花盘呈不整齐细小圆锯齿状;子房基部具稀疏柔毛,花柱稍 长于萼片。瞢荚果直立开张,腹部有短柔毛,花柱顶生,多数直立开展;萼片宿存,常 反折。 花期6月,果期10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