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类国家实验室,2000年10月由科技部批准成立,2001年6月正式运行,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领域涵盖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材料的结构表征、材料理论与计算模拟、材料的性能评价与使役行为等。实验室理事会由高瑞平、黄伯云、侯建国、刘锦川、卢柯、李述汤、李志刚、吕永龙、闵乃本、师昌绪、王琛、王恩哥、王中光、相里斌、叶恒强、张先恩、赵路、朱静共18位专家组成。师昌绪院士任名誉理事长,叶恒强院士任理事长,黄伯云院士任副理事长。
中文名: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创办时间:
2000.10
类别:
国家实验室
主管部门:
中科院、科技部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领域:
从事材料科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建设目标:
世界一流的材料研究实验室
实验室理事长:
师昌绪院士(名誉)、叶恒强院士
目录
简要概况仪器设备历史沿革人才培养组织结构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简要概况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1][2]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类国家实验室。2000年10月由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2001年6月正式运行。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领域涵盖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材料的结构表征、材料理论与计算模拟、材料的性能评价与使役行为等。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和技术人员14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客座研究人员和研究生410多人。另外有10名海外知名的华裔科学家作为特聘研究员。实验室设有非平衡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先进炭材料、磁性材料与磁学、微电子互连材料、固体原子像、材料疲劳与断裂、工程合金、材料加工模拟、催化材料10个研究部,1个公共技术服务部以及材料发展战略研究、材料基础数据和材料失效分析3个中心。
实验室实行理事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并设有国际咨询委员会。理事会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对实验室的发展战略提供指导与咨询。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经过不断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材料研究实验室。
实验室热情鼓励国内外科学家与我室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热情为工业界提供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咨询并承担工业界资助的研究项目。热情鼓励有志于材料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来这里学习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高级人才。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是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年轻实验室,我衷心希望国内外同仁与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与支持她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材料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使用什么样的材料直接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历史学者曾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新材料的推出与应用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材料、信息、能源被人们归纳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学是一门以材料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重要科学技术领域之一。材料科学家的使命便是不断创造与发现能够满足人们使用要求、在性能和价格上有竞争力的材料与相关技术。
仪器设备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实验室拥有用于新材料制备、微观结构表征、性能评价等材料科学研究的一批先进仪器设备和分析测试手段,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热模拟试验机、纳米压痕仪、疲劳试验机等。构成综合性公共实验研究平台,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国内外一流科学家来此开展合作研究并向工业界提供技术咨询。
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运行由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部”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承担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培训研究生操作使用等任务。
历史沿革卢柯 院士(实验室主任)
1985年 建立“中国科学院固体原子像开放实验室”,为中科院首批开放实验室。
1988年 建立“材料疲劳与断裂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年 建立“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
1997年7月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材料与信息类),上述三个实验室分别名列第五、六、二位。
1999年3月 向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建议在三个实验室基础上组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4月30日通过同行专家组的可行性论证。
2000年10月27日 科技部正式批准组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
2001年3月27日 成立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并召开理事会第一次会议,6月28日实验室揭牌暨成庆典。8月15日实验室第一批研究部主任受聘。
2002年5月18日 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沈阳召开。
2003年11月26日 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03年 实验室在“工程与材料科学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材料科学参评实验室共23个)。
2004年4月22日 工程合金研究部成立。
2004年5月13日 实验室建设验收会议在沈阳召开。
2005年5月28日 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沈阳召开。
2006年6月15日 实验室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及第一次会议在沈阳召开。
2007年5月22日 实验室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人才培养研究生(实验室)
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向国家与社会输送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所需的高级人才是实验室的重要使命之一。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先进的仪器设备、良好的学术环境、直捣科学前沿的研究课题为培养高素质、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在这里工作与学习的博士研究生有190余人,硕士研究生70余人。每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的有20余人、硕士学位的有20余人。实验室培养的研究生先后有范国江(1999)、黄建宇(1999)、张哲峰(2000)、生红卫(2001)、卢磊(2002)、刘畅(2002)、于荣(2005)、麻晗(2008)八位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全国百篇)。多位研究生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优秀奖等各类奖励。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