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墓志铭
德化墓志铭一、邓茂钏墓志铭该件系1973年10月间在福建省德化县浔中公社高蔡大队(今高阳村)后晏岭开山造田时出土。墓志用砖制成,高、宽各0.31米,呈四方形,厚0.035米。砖版完好,表面已有风化,有些文字已模糊不清。据铭文记载,邓茂钏生于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卒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墓志系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正月所立。铭文计312字,墨写楷书。二、郭兰庭与妻刘氏合葬墓志铭该墓在福建省德化县浔中镇仙境村塔仔岐锦坑头。墓志铭系墓葬被盗挖后丢弃山上。1989年12月18日由村民送交县文管会办公室。郭兰庭(公元1544—1591年),明处士,本县盖德村人,其妻刘氏(公元1547—1625年),墓志铭系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迁刘氏柩合葬时所立。铭文为兰庭堂弟奉政大夫直隶扬州府同知晋阶朝列大夫郭维翰撰,户部主事郑扬题篆额,用贝页岩刻制,高0.63米、宽0.34米,已残断,部分铭文已无法查补。在尚存的788字中记载了郭兰庭夫妇的生平事迹。三、张九娘墓志铭该件系1973年9月20日福建省德化县三班公社三班大队29生产队社员在蜈蚣山泗滨分支山开山时出土。墓志用白瓷版制成,釉色白略带乳黄,高0.11米、宽0.11米、厚0.007米。铭文共127字,分别阴刻在版的两面。其中正面89字,背面38字。字迹清楚,保存完好。据铭文记载,张九娘生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卒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墓志铭系明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即清顺治二年十月所制。四、孙醇宇与妻周氏合葬墓志铭该件系福建省德化县浔中村民在尾糍棨开山种茶树时出土。墓志用黑色贝页岩刻制,宽0.5米,高0.75米。额中部竖刻“皇清”篆字,两旁刻有对称的云龙,额下从左至右横刻篆字“诰封武德将军醇宇孙公暨配诰宜人勤顺墓志”。铭文坚刻楷书1083字。字迹工整秀丽,有些部位因损坏文字不清。根据铭文记载,孙醇宇生于明天启七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627—1707年);周氏生于明崇桢元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28—1680年),两人合葬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墓志铭为安葬时所立。五、僧会司静正和尚墓志铭1973年12月18日下午,福建省德化县县农械厂(程田寺旧址)修理铸工车间至翻砂车间路面时出土。墓志铭用砖制成,高0.265米,宽0.263米,厚0.03米,铭文共284字,用红漆写在砖上,大部份文字尚可以认清。根据铭文记载,静正和尚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卒于咸丰三年(公元1773—1853年),葬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墓志为安葬时所立。六、昊缉堂墓志铭该墓志为1984年12月19日在福建省德化县浔中镇浔中村双鱼山(俗称必石贡)北侧基建平整土地时出土。墓志用瓷版制成,分为铭文版和底座两个部份。铭文版正面釉色白略泛青,背面露胎,呈扇形。底座粘墓室,出土时与铭版脱离。铭版中部最高处(包括连接底座的插版)高0.247米,两旁高分别为0.145和0.15米,上额呈微圆形,下端左右各有斜角,角长分别为0.03和0.035米,总宽为0.205米,其中插版宽0.09米,铭文版厚0.011米。铭文共512字,为釉下青花楷书,色泽鲜艳幽菁。字的颜字浓淡不均,字迹尚端庄清晰。根据铭文记载,吴缉堂生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卒于光锗十六年(公元1816—1890年),葬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墓志铭为安葬时所立。七、郑二常与妻黄氏合葬墓志铭墓葬在福建省德化县龙门滩镇硕儒村龟山,墓志铭于1989年龙门滩引水工程基建时出土。郑二常讳耀伯,卒子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其妻黄卒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二柩合葬并附志铭。铭文用贝贡岩刻制,共489字,记载死者生卒时间和生平事迹。八、连逊斋墓志铭该墓在福建省德化县龙门滩镇硕儒村,墓志铭于1989年龙门滩引水工程基建中出土。连逊斋,清岁进士例赠修职郎,卒时88岁,墓志铭长0.6米,宽0.29米。用贝页岩双面刻制,已残断。赐进士文林郎湖北郧阳府郧西县知县兼署竹溪县知县丙子科湖北乡试同考试官王必昌撰文,乡进士文林郎吏部拣选知县郑秉钧篆额,儒学训导侄孙天手书。正面铭文235字,背面357字,尚有一部分铭文刻在另一方贝页岩上。现存残断的铭文记载了连逊斋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