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卷瓣兰
植物名称大叶卷瓣兰(新拟)
形态特征根状茎匍匐,粗6-10毫米,密被膜质鞘。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疏生,彼此相距约10厘米,卵状长圆柱形,长5-8厘米,中部粗达1.5厘米,干后黄色,表面光滑带光泽,顶生1枚叶,基部常被鞘腐烂后的残存纤维。叶大,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8 (-) 10-21厘米,中部宽达8.5厘米,先端钝,基部近圆形,具长4-7厘米的柄。花葶1-2个,从假鳞茎基部抽出,直立,长15-30厘米,伞形花序具4-8朵花;花序柄粗3-4毫米,疏生3-5枚紧抱的筒状鞘;花苞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稍凹的,长8-13毫米;花梗和子房长1.5-2厘米;花大,淡黄褐色;中萼片近圆形,凹的,长、宽约1厘米,具5条脉,边缘近先端处稍具细齿,先端具1条弯曲的刚毛;刚毛长约8毫米,先端膨大呈棒状,密被细乳突;侧萼片披针形,长4.5-5.5厘米,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基部上方扭转而两侧萼片的上下侧边缘除在先端分离外,分别彼此粘合;花瓣卵状三角形,长4毫米,基部宽3毫米,具1条脉,边缘篦齿状,先端具与中萼片相同的刚毛;唇瓣肉质,卵状长圆形,长约6毫米,向外下弯,先端钝,基部近心形;蕊柱长约3毫米;蕊柱足长4毫米,其分离部分长3毫米;蕊柱齿镰刀状,大而宽扁,高出药帽之上,长约5毫米,先端具短尖,药帽前缘先端具齿。花期10-11月。
分布及生境产贵州南部(惠水)、云南西北部(怒江流域)、西藏东南部(墨脱)。生于海拔1700-2000米的常绿阔叶林的林缘岩石上。分布于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模式标本采自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