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顾氏梅林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作品信息:同里顾氏梅林记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朱鹤龄

文学体裁:散文[1]

作品原文同里顾氏梅林记

同里环湖泊之秀,多故家士族。元末倪元镇、杨廉夫辈尝游憩其地[2],遗迹至今存焉。东偏有园林一区,故顾氏之居也。老梅铁干几二百株,中有高丘矗上,可十余丈。登其巅,则庞山、九里诸湖皆在指顾,风帆、沙鸟灭没烟波,邨坞、竹树历历可数。当花发时,高高下下,弥望积雪,清香闻数里外。

居其侧者,章子两生、顾子仲容。余昔寓同里,与二子为文酒会,晨夕过从。每至春日暄妍,香风馥郁,必提壶造其地,痛饮狂歌,不烛跋不止,翩翩致足乐也。不十余年,仲容举进士,宦游去。余复徙居邑城,键户不出。萍踪离合,感慨系之,盖不过梅林者三十余年矣。

今春避兵,栖泊兹土,因与两生至其处,则园林已数易主矣。东阡西陌皆非旧径,推老梅尚存百余株,亭亭发秀,冷艳迎人。鼻观嫣香,沁入肺腑,慨然与两生追数旧游,怳如噩梦[3]。自变故以来,风俗之古今、墟井之盛衰、友朋之生死聚散,其尚有可问者乎?当日与里中数子对案操觚[4]、飞扬跋扈之气不可遏抑,而今于何有?素发历齿[5],已亦自憎其老丑,而况后生乎?计自兹以往,或十年,或二三十年,此老梅必尚有婆娑如故者,而否与子安得西山之药,驻颜续算?然则人寿之不如草木者多矣,而犹不深省于石火电光之说[6],岂非庄生之所大哀乎?

请与老梅约:嗣后每岁花发时,吾两人必携豚蹄,载醇酎,狂歌痛饮,追复旧欢;送皓魄于夕阳,依清棻而发咏[7];以嬉暮齿[8],以遣流光。梅花有灵,当必一笑而许我也。[1]

作品注释[1]同里,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县城东。

[2]倪元镇:倪瓒,字元镇,无锡人。

[3]怳,同“恍”。仿佛。

[4]操觚(gū姑):作文。觚,通“䉉”,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5]素发历齿:头发变白,牙齿稀疏。

[6]石火电光:佛家语,比喻生命的短暂。

[7]清棻(fēn分):散发清香的树木。棻,香木名。

[8]嬉暮齿:使晚年得到娱乐。[1]

作品赏析该篇不是普通的游记,而是以风景作为触发媒介,抒写胸臆。作者本为明诸生,甲申国变后弃去,生平与顾炎武等相友善。历经兵火离乱、陵谷变迁,面对美丽风景,作者心情非一般赏玩者可比,沉痛的故国旧物之思尽寓其中,无限悲慨,写得淋漓。[1]

作者简介朱鹤龄(1606—1683),字长孺,江苏吴江人。前明诸生。与顾炎武同为惊隐诗社成员。

性好学,遗落世事,晨夕手一编,行不识路途,坐不知寒暑;或谓之愚,因以愚庵自号。尝笺注杜子美、李义山诗集,故所为韵语,颇出入二家。[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