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技术及设施运行
版权信息作者:钟琼主编
出 版 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5-1
版次:1
页数:232
字数:340000
印刷时间:2008-5-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 S B N:9787802096950
包装:平装
图书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废水的物理处理技术,废水的化学处理技术,废水的活性污泥处理技术,废水的生物膜处理技术,废水的厌氧处理技术,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技术,废水处理的常用机械设备,中小型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管理。本书清晰地阐述了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尤其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本书参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共同编写的《(污)废水处理工职业标准》(试行)的要求进行编写,本书主要作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供初、中、高级废水处理操作工培训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供污水处理厂操作及管理岗位等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1概论
1.1 废水的来源与分类
1.2排水系统及组成
1.3废水的性质与水质指标
1.4水环境标准
1.5废水处理的一般方法
2废水的物理处理法
2.1格栅与筛网
2.2均质调节池
2.3沉淀与隔油
2.4过 滤
2.5气浮法
3废水的化学处理法
3.1中和与pH值调节
3.2化学沉淀法
书摘章节1概论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部分,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源泉。水有极大的热容量,对调节地球上的气温起着巨大的作用。水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之一。由此可见,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全人类神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1.1废水的来源与分类
地球上的水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和相互转化的。水的循环使地球上各水体组合成一个连续的、统一的水圈,并把地球上四大圈层(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联合组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水在循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混入许多杂质(溶解的、胶态的和悬浮的)。在自然循环中,由非污染环境混入的物质称为自然杂质或本底杂质,在使用过程中混入的物质称为污染物。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每天都在使用和接触着水。在这一过程中,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就变成了污染过的水,简称为污水。污水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出的水的总称,按其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被污染的雨水等。
1.1.1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总称。它是从住户、公共设施(饭店、影剧院、体育场、机关、学校、商店等)和工厂的食堂、卫生间、浴室及洗衣房等生活设施中排放出的污水。
生活污水中通常含有泥砂、油脂、皂液、果核、纸屑和食物屑、病菌、杂物和尿粪等。这些物质按其化学性质来分,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通常无机物为40%,有机物为60%;按其物理性质来分,可分为不溶性物质、胶体性物质和溶解性物质。与工业废水相比较,生活污水的水质一般较稳定,污染物浓度较低,也较容易通过生物化学方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