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下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位于福清市北部,因坐落玉屏山下田洋中,原名洋下,1950年以谐音改名阳下。该镇距市区3公里,北与闽侯、长乐为界,西隔可洛溪与音西镇对峙;东与海口镇毗邻;南与融城镇接壤。境内三面群山屏立,呈畚箕形。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近4万,下辖北林、埔尾、芦院、油楼、奎岭、阳下、溪头、新局、玉岭、屿边、东田、作坊、高厝、下坝、上亭、中亭、下亭、北亭、后坂、西洽、上街、漈头、梨庄、北山等2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帝桥村。

该镇为福清市著名侨乡,也是全市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生产基地,又是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重要组成部分——洪宽工业村所在地。

境内交通发达,福(清)长(乐)公路,市道西(门)圣(帝)至洪宽大道贯穿全境。

90年代始,该镇重点推动水果、水产、商品猪、禽蛋、食用菌、林业等6个基地建设向高层次、宽领域拓宽,形成了福清市经济开发的重点区位和最具活力的生长点之一。该镇溪头村成为全国农村“特色经济村”,并获福建“台湾村”、“东南第一村”美称。该镇先后荣获“创建省第三批科技示范乡镇单位”和福州市“十佳绿化先进乡镇”等称号。

境内,唐代东际寺和明陈伯谅坊、建于1984年的余长钺烈士纪念碑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部分地名由来

胜帝桥曾名圣帝桥,村以桥名。

漈头在洛山溪顶部,村北以山与长乐县为界,山上有漈水下泻,故名。

溪头在大北溪上游,故名。

作坊在石湖岭下,北与长乐交界。相传古代多工场,故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