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简要概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是学校最早设立的主干院系之一,始建于1953年,曾先后称为石油钻采系、开发系、石油工程系,2001年改建为石油工程学院。经过几代教职工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已成为我国石油工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学院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机构设置学院下属三级单位:油气井工程系、采油工程系、油藏工程系、油田化学系、海洋工程及流体力学系、高压水射流研究中心、金刚石钻头研究室、学院办公室
科研机构:油气井工程研究所、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所、油田化学研究所、海洋石油工程研究所
院属学科:油气井工程学科、油气田开发学科、流体力学学科、海洋结构物学科
学科及专业设置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国排名第一)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石油工程管理
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流体力学
本科专业 :石油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和山东省品牌专业,全国排名第一,连续多年被评为A++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
科研领域学院建有科研机构19个,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研究机构14个,科研实力雄厚,学术活动活跃。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863”、油气重大专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科技成果奖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多项,国家专利80多项,发表被三大检索收录的高水平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实现科研经费近3亿元。
国家及省部级研究机构: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石油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油气井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采油工程软件开发与信息中心、
山东省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山东省高压水射流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山东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水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室、山东省油气井工程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油气田开发工程高校重点实验室、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泡沫流体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泡沫流体研究中心。
学院与国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联系与合作,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英联合培养石油工程(油藏管理)硕士,与美国怀俄明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正式签署了“2+2”联合培养协议,与英、美、加等国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不断发展。
研究方向:钻井工程新理论新技术、岩石力学、钻井液化学、高压水射流技术及应用、金刚石钻头及其破岩工具研究与开发、油气井管柱力学分析及安全可靠性综合评价、完井及井下作业技术、油气渗流物理、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智能油田、增产增注措施优化、物理法采油、先进二次采油理论与方法、三次采油理论与方法、多相流理论、人工举升采油理论与技术、采油工程决策、石油工程测控技术、海洋平台安全可靠性评价、海洋结构物优化设计、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理论与方法、煤层气开采理论等。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泰山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23人、教授43人、副教授44人、高级工程师及高级实验师、副研究员11人,教职工共161人。固定资产总额约5000万元,一批自行研制的专业实验装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多年来,承担了一大批重大的国家和省部级攻关课题。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省部级奖励百余项。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万余人,为我国石油工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以“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建一流学院”为宗旨,秉承“明德、笃信、励志、图强”的院训,坚持“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和谐相生”的理念,大力实施“强化传统石油特色、发展海洋工程、开拓新能源领域”的学科发展战略,努力朝着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