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毗陵驿马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记毗陵驿马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刘可毅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记毗陵驿马(1)
客有以善相马者言予曰:“毗陵驿当孔道(2),羽檄急,则云阳、锡山南北三百里(3),吾驿枢其中(4),蹄声、铎声、箠声(5),午交衢(6),昼夜不绝。驿置马,故无弗良也。江阴金逸亭部卒善畜马,过武进,货之驿者一。帖耳曳尾,足涂泥,寖下矣(7)。而曰:‘是尝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者,固百战余也。’而厩故所畜者,兰筋竖面(8),雄健出马上。而马又不任施羁靮(9),蹄啮乘者使踣(10)。而时或风厉霜肃,林木瑟瑟下(11),则又仰首鸣鸣嘶,足奋掷地,绝辔腾跃,飙忽若鹰隼(12),追勿得。而他马则驯伏枥下。方是时,善相马者等定他马(13),此下之。而厩卒以马弗良,益益他马刍(14),他马益壮,益善走,而马亦益老。
江阴金逸亭者,从李勇毅百战蕲(15)、黄、潜、太、舒、桐间(16)。折西规德安随州(17),北解南阳围(18),复东下统防休宁(19)。军畜名马,多能绝尘驰(20),战辄陷陈(21),奔突矛弹(22),望景不可见(23)。”若客言,马固甚凡也。
则又曰:“马既老,部卒以他事再至,见马早:‘是惫至此耶?昔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而卒以自全。复卒以惫,毋宁其死于贼渊锋刃犹有令名焉(24),而顾郁郁久居此耶?’马似闻言悲,卒去,不食死。厩卒剖马革,则腹胁隐旋作龙鳞文,惊,报相马者。至,大言曰:‘予固言马之良也,而驽视以死。’埋马于驿之阴。”
予闻之悲,而记其语,客亦去。[1]
作品注释(1)毗陵:古郡名,后改晋陵县,分置武进县,治所在今江苏常州市。驿马:驿站的马,供传递公文或往来官员使用。
(2)孔道:大道。
(3)云阳:三国时期吴国县名,即今江苏丹阳县地。锡山: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以东小丘。
(4)枢:中枢,居重要、中心地位。
(5)箠:鞭子。
(6)午:纵横相交。
(7)寖:同“浸”,愈益,更加。
(8)兰筋:马目上的筋名。古人认为马目上兰筋竖者,可行千里。因称千里马为兰筋。
(9)羁靮:(dí);羁,马络头。靮,马缰绳。
(10)踣(bó):仆倒。
(11)瑟瑟:细碎的声音。
(12)飙忽:像暴风般疾速。忽,迅速。
(13)等定:定等次,评出优劣的级别。
(14)刍(chú):喂牲口的草。
(15)李勇毅:名续宜,号希庵,湖南湘乡人,在罗泽南部下镇压太平军,官至安徽巡抚,卒谥勇毅。蕲:蕲州,治所今湖北蕲春县。
(16)黄:黄州,治所今湖北黄冈县。潜:湖北潜江县。太:安徽太平县。舒:安徽舒城县。桐:安徽桐城县。
(17)规:谋划。德安:府名,治所今湖北安陆县。随州:治所今湖北随县。
(18)南阳:府名,治所今河南南阳市。
(19)休宁:安徽县名。
(20)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驰得很快。
(21)陈:同“阵”。
(22)弹:弹丸。
(23)景:同“影”。
(24)毋宁:宁可,不如。令:美好。[1]
作品赏析这篇文章写的是,一匹骏马为主人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后来却被卖,又被相马者断为驽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是以骏马喻志士杰才。通篇只客观转述,不发一字议论,而言外之意已经表现了出来。[1]
作者简介刘可毅(?—1900),原名毓麟,字葆真,江苏武进人。光绪年间(1875—1908)进士,官翰林院编修,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死于义和团刀下。有遗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