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诚
吕思诚(1293—1357),字仲实,平定人。泰定元年(1324)中进士,始授辽州同治,后改任景州莜县尹。在莜县时,他剔弊兴利,颇受当地百姓的称颂。那时中原地区遭受蒙古统治者的残暴奴役,劳力四处出奔,大片土地荒芜,民生凋敝。吕思诚为使生产得以恢复,将全县民户按贫富分等,照等摊派徭役,对勤于农桑的百姓奖以农具。这个措施实行后,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以至“人争趋事,地无遗力”。流离外出者也闻风还乡,开荒种地。元朝政府在农村实行一种社疃组织,五十家为一社。他以社建立“文簿”,有不孝不悌、不事生产者,记入“文簿”,报县惩处。胥吏因公到社,吃喝费用按规定交纳,否则责令偿还。吕思诚在攸县还积极倡导破除迷信。某年大旱,一道士持一青蛇欺骗百姓,说蛇是小青龙,向它祷告,可以降雨。思诚斥之为妖言惑众,把蛇杀掉,撵走道士。当时,攸县迷信风气很盛,祠庙多达一百多处,祝福祭奉连年不断,确是劳民伤财。思诚不满于这种状况,下令除了董仲舒外,一律平毁。
吕思诚后擢升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及编修。他性情刚直、倔强,有时连皇帝也敢顶撞。一次,文宗要取阅国史,翰林院的长官唯唯诺诺,不敢违旨,思诚虽位在末僚,却直言进谏说:“国史记当代人君善恶,自古天子没有观看的。”皇帝只好作罢。顺帝初,拜监察御史,同样刚正不阿。一次,劾中书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变乱朝政,顺帝偏袒彻里贴木儿,思诚立即交印辞职。后出任广西廉访司事,思诚在郡县巡行,能够体察民情,也不为权势所屈。在浙西巡访时,有位南台御史,因与江浙一带的省臣有仇隙,就怂恿思诚借故弹劾,思诚严词拒绝。巡访中,了解到行省平章左吉祸害百姓,立即告发,左吉被革职流放,江南人心大快。
吕思诚历任侍御史、集贤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湖广参政、中书参知政事、左丞转御史中丞等职,再任国子监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加荣禄大夫,为总裁“后妃、功臣传”,成绩卓著,皇帝亲赐玉带,倍加信赖。吕思诚秉公办事,不能不得罪一批有权势的大臣,因此,他不断受到恶意诽谤。有人向皇帝诬告参政孔思立受贿,想借机嫁祸思诚。御史大夫纳麟说:“吕左丞廉洁,人所皆知,恐怕不会有人相信。”那些反对者只好作罢。后来,吕思诚任集贤学士兼国子祭酒时,与吏部尚书、左司都等人为货币政策,据理争论。也先帖木儿有机可乘,指责吕思诚不该在庙堂大声厉色地说话。监察御史看风使舵,连忙附和,妄说吕思诚“为人狂妄”。思诚在种种诬告之下,被夺其诰命和所赐玉带,降为湖广行省左丞。朝廷还派人到思诚家逼其离开京都。思诚在百般屈辱中坚贞不屈,从容上路。吕思诚被贬,引起朝野不满。随后又被召回朝廷,官复原职,不久病逝。赠齐国公,谥忠肃,葬于平定城北三岔口。在任翰林院期间,曾总裁宋、辽、金三史。有《介轩集》、《两汉通纪》、《正典举要》、《岭南集》等著作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