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
词语解释文化收藏界把 凭主观意造 不属于任何朝代 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所谓古董称为“怪物”
漫画·怪物(Monster)
漫画《怪物》图片日文名 モンスター
作者:浦尺直树
监督 小岛正幸
制作·发行 Madhouse Studios
出品年份 2005
官方网站 http://www.ntv.co.jp/monster/index.html
总共集数 74
由日本累计销量2000万本的惊悚漫画《MONSTER》改编制作的TV版动画,于2004年4月6日正式推出。原著漫画已完结,共十八卷,原作者浦泽直树,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德国为舞台背景,整体基调灰暗,突出描写了人心的灰暗面,整个故事呈现一种抑郁,紧张的恐怖气氛。故事的情节紧凑,伏笔一流,在人性的描写和心理的剖析上十分出彩。往往一两句对白,或是一段心理,人物的个性就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制作班底非比寻常,特别请来《千里千寻》的作画监督高板希太郎来担任人物设计原案。十分适合在夜深人静时观看,可以好好体验那种冷汗直流的惊悚感觉。
剧情简介:
天马贤三被称为天才医生,在西德留学研习医术。因为他卓越的医术而被爱斯勒医院院长和同事赏识,更是被院长千金爱娃所爱慕。就在他春风得意之际,因为一次违抗院长的命令救了一名生命垂危的小男孩约翰,之后他的生活完全发生了变化。他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拯救了那位男孩,却没想到自己亲手复活了杀人怪物— 『MONSTER』……
角色 - 声优表
天马贤三 木内秀信
爱玛 小山茉美
院长 池田胜
安娜·李贝特 能登麻美子
约翰·利贝尔德 佐佐木望
贝克医生 原康义
外科部长 福田信昭
鲁凯警官 天田益男
[《怪物》]
制作人员名单
原作: 浦泽直树
企画: 大泽雅彦 大岛满 久保雅一
总作画监督: 腾田しげる
角色原案: 高坂希太郎
系列构成: 浦田达彦
美术监督: 池田佑二
音乐: 蓜岛邦明
音乐监督: 本田保则
监督: 小岛正幸
MUSIC:
OP《GRAIN》
作曲者名:蓜岛邦明
编曲者名:蓜岛邦明
ED《For The Love Of Live》
歌 手 名:David Sylvian
作词者名:David Sylvian
作曲者名:David Sylvian 蓜岛邦明
编曲者名:蓜岛邦明
游戏·怪物电子游戏中所有非人控制的敌人的统称,这其中特别指RPG类型游戏,虽然有些敌人看上去并非怪物,但这种统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怪物》中的毁灭性人格
看《怪物》大概都会有疑问:为何会有毁灭性人格产生了?为何会有的穷凶恶极的人存在呢?对于产生毁灭性人格的成因,卡尔‧戈登柏格所著的《为什么做坏事?》中有很深入的探讨。卡尔归纳出「毁灭性人格」的主要成因有四项:「无可避免的羞辱」、「善意的忽略」、「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无法用语言表达情绪」。我们可以用这几个原则来看一看《怪物》里的例子。
「无可避免的羞辱」指的是对于孩童任意羞辱,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杀人狂魔尤根斯,他妈妈小时候常常把它关在地下室里,殴打他,把它关在地下室里,他每一次都向洋娃娃求救,洋娃娃都不理他,长大后就专找16至18岁的少女下手,总共犯案谋杀了11名少女(6,39)。可能是少女比较像是洋娃娃,又有成年人妇女的身体特征,因而成了尤根斯性报复和杀害的对象。当对孩童任意羞辱时,孩童会对自己憎恨,导致的行为是越来不会内省,因为想自己是痛苦,所以当有苦恼的时候,会倾向于暴力发洩情绪,而不是反省自己。
「善意的忽略」指的是对于小孩子不闻不问,表面是尊重孩子,但是孩子基本上是需要引导和安慰的,父母没有陪孩子走过人格塑造的儿童以及青少年期,青少年在塑造自己的行为模式时,往往会成为无法无天的孩子。最著名的例子应该就是连续杀人食人犯达莫(Jeffey Dahmer),父母都是高级的知识分子,莫达一辈子都在不停的找别人同情和认同,却没有办法建立安全感。当孩子缺乏了父母保护他对抗童年的各种恐惧、羞辱、不安、徬徨时,小孩子往往会自己找寻替代的方式来排除心理的焦虑。小孩子有时候会半夜哭,听到一些鬼怪的故事可能会害怕,这一些都需要父母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呵护,当小孩子必须自求多福的时候,往往会把恐惧变成粗暴的行为,不是自残就是伤害他人,心理学家波拉克曾说:
「男孩子总是默默的对抗危机。
只有当他扣下扳机的时候,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怪物》里的「511幼儿之家」出来的人,大概都是在童年的时候就进去了,在一个没有「父母功能」的环境下生存,葛利马说「511幼儿之家」有「假父母」存在,就是假装是你父母的成年人(11,131),很恐怖的教育,跟杀人食人犯达莫的「父母」一样,小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很容易培养成暴戾乖张的性格,杀人食人魔达内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验性的欺负小动物,后来依样画葫芦的对待其它孩童,最后演变成虐待性的强奸、折磨、谋杀他人以及吃人肉。人类往往会藉由其它的感官的刺激来发泄掉内心的恐惧、焦虑和不安,莫肉以虐待的方式重新取得事物的主导权,避免沦于各种恐惧的俘虏,
「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指的是根本就没有感到哀伤,就像是葛利马说他每天要受很多教育,学习各种表情,其中最难的就是「笑」,他是跟书学的(11,132)。通常父母不准小孩子表露失望之感时,将使得孩童日后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孩童如果生长在一个无法表达自己紊乱情绪的环境,孩童通常都会寻找一些方法,通常是透过了「奇幻幻想」(magical thinking)的方式,为自己营造一个自己舒服的幻想世界,让自己觉得没有实际情况中那样无助。久而久之,就无法表达出哀伤的情绪。这时候,为非作歹对这些孩童来说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表示他们还可以经营自己的生活,他可以做任何他高兴做的事,他不是那么无助的。
《怪物》里除了葛利马外,几乎所有「511幼儿之家」出来的孩童都无法表达出哀伤的情绪,不知道何时哭,何时该笑,而葛利马也是经过漫长的学习过程,才在临死前知道何谓「悲伤」。无法对於其它人的情绪反应表达出正确的表情,主要是脑中的「边缘系统」出来问题。根据专家指出,人类的悲伤情绪主要是由脑中的「边缘系统」主导的,而「边缘系统」的发育又跟父母亲的亲密度有直接的关系,小孩子接受爱的质与量,会对于小孩子的脑细胞成长,形成关键性的影响。通常疏于父母疏于照顾的小朋友,头围尺寸较小,若施以磁共振扫瞄,则可以发现大脑因丧失亿万个细胞而萎缩(《爱在大脑深处》,页 244)。
哺乳类的动物需要亲密的关系以使其神经生理机制可以正确连结,而灵长类脑中抑制暴力的神经防线并非自动形成的,必须藉由父母的关心和爱以引导孩童成长,因此边缘系统受损的人具有致命的危险。当损害的程度够深的话,就会完全成为具备了「爬虫类」冷血性格,以及具有人类智力的「怪物」,所以浦泽直树才藉由波纳帕达这位脑外科专家说出了「人类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形式」。
「无法用语言表达情绪」,指的是无法用言语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一般人在痛苦的时候,会找到倾诉的对象,说出自己为何感到痛苦,为什么痛苦,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人面对自己的情绪异常,无法用言语来表示,或是害羞说不出口。
当一个人长期处在一个不允许表达自己情绪的生长环境下,情绪会收回去,在柴门文的《爱情白皮书》里,男主角挂居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一次面对的园田成美时,想到一些悲伤的事情,眼泪在眼眶打转,挂居保就让眼泪慢慢回流,不滴下来(2,236)。所以挂居保总是冷冷的,太多的情绪压回去产生的後果是无法预料的,就像挂居保在高中的时候曾经做过学生会会长,学校要挂居去说服学生遵照学校版的校规,挂居答应了,但是面对太多的同学,压力太大,竟然数落学校起来(3,28),太压抑自己的情绪,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正是挂居的写照:
《爱情白皮书》,(3,38)
松冈:「挂居想用意志力和理性来控制自己的感情,
但是有时候却常常出现混乱的局面。」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常常说话的彼此,彼此的问题就可以藉由说话解决一大部分。美国的浪漫主要小说家梅尔维尔在《毕利‧伯德》(Billy Budd) 中有一句对白:
「要是我当时说说话,我可能就不至于杀害他。」
由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概略的知道造成毁灭性人格可能因素,这些因素《怪物》里的作奸犯科的人,几乎都有牵涉一至多个。「511幼儿之家」出来的人,的确称得上是一种「实验的人种」。
10,42
葛利马:「每个人身都背负着各种罪,那些罪是不会消失的,
但是有些事却非做不可。」
派特罗夫:「我已经说过好几次,那里的实验室成功的。
没有必要继续进行。」
葛利马:「什么叫做成功?」
派特罗夫:「我一手建立的教育系统,的确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
这就是所谓的成功。」
葛利马:「那种东西那叫做成功,那只是单纯的人体试验。」
派特罗夫:「你给我仔细的听着,所谓的教育,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人,
施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教育出需要的人才,
教育就是实验....511幼儿之家,
曾经竖立了高度的教育系统...」
曾经有人对猕猴做实验,在隔离状态下长大的猕猴会产生撞墙、挖眼的行为。攻击性的行为是可怕的复杂行为,必须以精确的神经系统加以调节,而母猴的照料可以使得小猕猴脑中的「边缘系统」获得充分的发育,产生了抑制攻击性作用。脑的「边缘系统」是情感的中枢,藉由父母在孩童时期的给予足够的照料和爱,才能有完整克制情感和情绪神经机制。 「511幼儿之家」正是一种把人像「猕猴」一样隔离起来的实验,派特罗夫说得没有错,所谓的「教育」就是创造出需要的人才,人类的可塑性也远远超过我们想像。派特罗夫后来流亡到捷克,又开起了类似「育幼院」的儿童收容所,他要创造出不为「黑暗」所动的「实验人种」,他得到的结论是要用「爱」:
10,93
派特罗夫:「我想创造出不为黑暗所动的人,
那真是全新的发现...爱情...」
葛利马:「这是父母亲对孩子...非常普遍...」
派特罗夫:「不...是实验...」
LaZo(程朗)
(11/12/2004 2:22)
同名电影基本信息
英文片名
Gwai muk
中文片名
怪物
对白
粤语
地区
香港
类型
恐怖 惊悚
颜色
彩色
分级
新加坡:PG 马来群岛:(禁映)
IMDB评分
5.8/10
演职员表
导演
郑保瑞(Cheang Soi)
演员
舒淇(Qi Shu)
林嘉欣(Kar Yan Lam)
方中信(Alex Fong)
林雪(Suet Lam)
李鹏(Peng Li)
邹凯光(Matt Chow)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星皓电影有限公司 [香港]
发行公司
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香港]
Cathay-Keris Films Pte. Ltd. [新加坡]
Long Shong Entertainment Group [加拿大]
上映日期
香港
2005年10月27日
新加坡
2005年11月3日
意大利
2006年4月24日
剧情介绍
MAY与丈夫RAY带着五岁亲儿子子路搬入豪华宅院。搬入不久,却在参加邻居女儿生日会当日,子路在MAY眼前被强大力量离奇扯出天台,坠楼失踪。MAY与RAY沉浸在失子之痛中,但俩夫妻不相信儿子已死,努力于宅院中找寻儿子;祸不单行,就在丈夫RAY找到子路一刻,恐怖怪物出现,向RAY下杀手!RAY重伤昏迷,怪物带着子路隐没于宅院中人间蒸发。
怪物掳得子路,竟视之为亲儿,对其呵护备至,但子路的连连反抗,却激起了怪物的疯狂情绪,就在怪物失控杀子路一刻,子路本能的哭叫了一声“妈妈”!怪物满以为“亲儿”认回自己,精神状态亦得以平伏下来,子路始能幸免于难。面对眼前如魔怪物,子路渐渐学懂活命的方法,逐步被怪物所同化……
MAY虽失去一切依靠,但为了重修家园,靠一己之力自行寻子!终于,MAY利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怪物身世。怪物本名关红与丈夫及儿子住在宅院前身的木屋区中;政府重建众人被迫逐,丈夫就在反抗迫逐中被活活烧死!儿子更是活埋与拆卸的废堆中!自始,关红精神出现问题,留在废堆中希望能找出儿子,直至宅院落成,关红亦没有离开过,隐没于宅院中。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关红终成为今天如魔的怪物!
MAY利用怪物丧子弱点,引得怪物现身,一番激斗下,怪物带着子路逃去。来到天台,怪物已陷入当年的回忆中,眼前出现就是当年的木屋区,更见丈夫站在木屋前向自己招手。怪物带着感动的泪水,牵着子路一直前走“回家”!MAY赶到,冲向怪物,口中大骂放过其儿子。怪物似被MAY骂醒,终清醒过来,明白眼前的子路并非亲儿。怪物推开了子路,回身向着MAY展露一丝释然的笑容,仰后掉出了天台,坠楼而死。
MAY将子路重拥回怀中,彷如隔世,但子路脸容上挂起了伤感。震撼的MAY无法相信子路竟对怪物心生怜悯,她已肯定儿子给怪物同化了。平台花园,怪物已死于血泊中。但在怪物直瞪的眼睛看去,在那晨光沥下的花园中仿佛重见丈夫与爱儿。怪物恢复了当年清秀的样貌,三口子手牵着手离开这个地方,向着属于他们一家的远方走去……
灾难过后的子路神志一直未康复,更视MAY为陌生人,但MAY没有放弃!纵然,子路心中可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这烙印更要在遥远他日始能愈合,现下MAY只想以无尽耐心与爱将之治好。
幕后花絮
影片要求林嘉欣大部份拍摄时间需要放下靓女造型、毁容烂面妆扮丑女,日日又需要在酷热的天气下粘人皮、戴头套,被强光烤十多小时,不过这些都不算最残忍,导演安排的其中一场戏,更需要一身怪物造型的林嘉欣,在水箱中取景浸泡长达十五个小时,身体浸泡的程度到皱皮外,最使林嘉欣痛苦的是因为水箱中的水不干净,最终令她全身起红点,苦不堪言,皮肤及有可能落下后遗症,青春靓丽的邻家女孩的形象毁于一旦,而为保证林嘉欣造型的完整,每次停机后,特技化妆师都需要为林嘉欣补妆,保持怪物形象。
由于《怪物》是讲述林嘉欣因一场木屋大火,丈夫去逝,与儿子失散,精神陷于崩溃,于是匿藏于屋苑,在努力找回儿子外,又一度将貌似自己儿子的舒淇的儿子拐走,并开始四周在屋苑内躲藏,有时匿藏在大厦的电梯槽、有时躲在水箱的剧情。而剧组考虑到造型保密,所以在拍摄屋苑内,临时在停车场搭建了一个水箱进行拍摄,面积不足一百尺,水深淹过胸部,而一身烂面衣衫不整的林嘉欣,就全程抱住拐走的小孩,剧情甚至讲到林嘉欣,需要以人工呼吸,提供暖气为小朋友保暖。
林嘉欣说:拍这场戏是我拍戏生涯中最难忘的,因为拍得实在太辛苦了,在污水中浸泡了足足十五个小时,除手脚出现皱皮外,还被冷水冻伤,全身便出现红点,在卸完妆后第一时间赶去看皮肤医生,在采取必要措施后,还是有可能落下后遗症,但是没有关系,为给大家展示一个更加恐怖的怪物形象,这些痛苦和困难都是微不足道的,在我们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怪物》必会给观众营造出最大的恐怖氛围,也必定会是我的一次成功转型。
图书·怪物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
图书《怪物》封皮页码:381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208078826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外文书名:The Monsters:Mary Shelley & the Curse of Frankenstein
内容简介
六月里的一个夜晚,狂风暴雨肆虐,天气很凉。五位年轻人聚在温暖的狄沃达蒂别墅里,这是一座临着日内瓦湖南岸的避暑山庄,颇为豪华。当中的一位,拜伦勋爵,翻开了一卷译成英文的德国恐怖故事,开始大声朗读起来。除了闪电的光芒偶尔照亮窗子外,给屋里唯一带来亮光的,就是闪动的烛光和壁炉里燃烧的木头了。拜伦喜欢吓唬人,特别是当别人因为户外雷声隆隆狂风呼啸而惊悚万分的时候,他更是乐不可支。故事读完了,拜伦合上书,提议来一场比赛:每个人都来写一个鬼故事。他也许想像不到,他提出的这项挑战会催生一部注定比他自己的作品更有名的小说,也想像不到,玛丽•雪莱会是这部小说的作者……
作者简介
多萝西·胡布勒与托马斯·胡布勒伉俪,已合作撰写过多部著作。他们最近创作的小说《黑暗中,死亡中》(In Darkness, Death,荣膺2005年度爱伦·坡大奖。
编辑推荐
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文学史典故,借玛丽·雪莱创造科学怪人的前前后后,书写了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的时代变幻和文人命运,其核心内容是揭示创造者与创造物之间的神秘关系,同时又有爱情、恐怖、不忠、背叛等故事元素,读来令人激动和深思。
他们无法抑制的激情,他们天才的光芒,他们被扭曲的个人生活,他们永不满足对爱的渴望。他们都是怪物。
[怪物]
怪物是一个象征。英国浪漫主义时代的那些杰出人物,都是拥有怪物般孤独而悲壮的命运,特立独行,不被理解,不可一世。
[弗兰肯斯坦]
疯狂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用许多碎尸块拼接成一个“人”,并用电将其激活,“怪物”就此诞生。
《弗兰肯斯坦》已经成为科幻史上的经典。这部小说后来经过多次改编,以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并搬上银幕,成为科幻题材电影最早的蓝本之一。
[玛丽雪莱]
英国著名小说家,因其1818年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作《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她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第二任妻子。
目录
序
第一章 平等的爱
第二章 “谁也不是,只是爸爸的小女儿”
第三章 爱上爱
第四章 火花四射与不羁之恋
第五章 欧洲最危险的人
第六章 幽黯之夏
第七章 “丑恶的幻影”
第八章 “我将灰飞烟灭……”
第九章 幽灵的复仇
第十章 可怜的波利多里的药方
第十一章 最小的牺牲品
第十二章 仇恨之屋
第十三章 荣耀与死亡
第十四章 玛丽的孤独
序言
那的确是一个山雨欲来的漆黑的夜晚。1816年那个寒冷的夏天,恶云席卷天穹,给欧洲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可怕的雷雨暴风。在年初的时候,天文学家们通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太阳黑子活动有些异常。到6月份,太阳黑子已清晰可见了,人们开始担心它们是世界末日的征兆。在巴黎,一份小册子在四处流传,警告说世界末日来了。在欧洲还有新英格兰的一些地方,7月飘起了雪花。1816年,这个夏之未至的年份,注定会被人们长久记住的。
就在这样一个狂风暴雨肆虐的寒冷的6月的晚上,五位年轻人聚集到了狄沃达蒂别墅——瑞士日内瓦湖南岸的一座豪华避暑山庄。其中的一位,或许已为欧洲或美洲大多数人所熟知了。小伙子们对他那令人难忘的侧面像嫉妒不已,着了迷似的模仿他的穿着和发型;姑娘们对他则芳心暗动,因为据传言(按拜伦曾经的情人卡罗琳·兰姆夫人的说法)拜伦是一个“疯子,坏蛋,千万别招惹的危险分子”。事实上,拜伦逃到这里是为了躲避一个丑闻,人们认为他和同父异母的姐姐奥古斯塔乱伦——这个传言已经导致拜伦年轻的妻子和他离异了。
虽然只有区区二十八岁,但是拜伦已经是那个时代——那个写诗就像现在玩摇滚乐一样流行的时代——最知名的英语诗人了。就在两年前,拜伦像书一样厚的长诗《海盗》,在付印当天就卖出了上万册,在此后几个月内重印七次,对于一部诗集来说,这个纪录恐怕无人企及。
在狄沃达蒂别墅的一伙人当中,至少还有另外两个和拜伦有些相似,他们也是诗人,虽然没拜伦那么风光。一个是拜伦的同伴,光彩照人的约翰·波利多里医生。两年前,年纪轻轻只有十九岁的他就从爱丁堡大学的医学院毕业了。波利多里心甘情愿放弃他的医生事业转投诗歌,但是他在诗歌艺术上的努力和热情,遭到了拜伦的冷嘲热讽。别墅里第三个年轻的诗人,却做到了很少有男人做到、女人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在智识上赢得拜伦的惺惺相惜。他就是珀西·比希·雪莱,年仅二十三岁,他的作品只在一个小的文学圈子里为人所知。与阴暗、忧思、愤世嫉俗的拜伦不同,雪莱拥有天使般的脸庞,白皙,略显纤弱。他认定自己能通过词语的力量来改造世界,而全然不顾世界和他已经完全南辕北辙了。
别墅里两位女士都只有十几岁。一位是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葛德文,两年前她成为雪莱的情人,完全不顾一个棘手的事实——雪莱已经(而且现在仍然是)与别人结婚了。玛丽的父母,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和威廉·葛德文,是那个时代两位最著名的激进人物,他们将婚姻斥为一种卖淫。然而,当自己十六岁的女儿和雪莱——一个自称是葛德文信徒的人私奔时,葛德文却认为这是一种背叛。为了告慰自己的父亲葛德文,玛丽希望写出一部巨著,证明自己作为子女不仅配得上他,而且也配得上她那位著名的母亲,她在生她的时候逝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