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
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荔波,地处黔南边陲,位于地球东经107°37′至108°18′、北纬25°7′至25°9′。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州的环江、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是全省三大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之一——荔波综合
美丽的旅游区的龙头。荔波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是一块神秘的土地。
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431.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459公顷,森林覆盖率53.96%。辖6个镇,11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170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6.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4.51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水族、瑶族、苗族等。人口出生率15.98‰,自然增长率11.39‰,计划生育率91.54%。主要矿藏有煤、铅锌、镁等。
行政区划所辖乡(镇)名称
乡(镇)政府驻地
所辖行政村、居委会
玉屏镇
城北居委会
建设村、和平村、繁荣村、菜园村、板吉村、时来村、罗家寨、板旺村、拉鱼村、福利村、拉岜村、坡平村、石灰坳村、尧排村、水甫村、水春村、 城东居委会、城南居委会、城西居委会、城北居委会
朝阳镇
田洞村
花高村、交朝村、拉扶村、板麦村、洪江村、山江村、八烂村、田洞村、花堤村、拉香村、岜马村、洞莪村
甲良镇
甲良村
甲良村、洞庭村、七星村、丙外村、桥头村、梅桃村、金对村、甲占村、纳核村、甲高村、中怀村、甲新村、金对村、板培村、新场村、大利村、拉守村、甲岸村、石板村、益觉村
茂兰镇
瑶庆村
水庆村、罗家村、比鸠村、洞英村、拉伙村、长寨村、尧朝村、更坡村、拉岩村、瑶埃村、洞流村、场坝村
立化镇
立化村
洞湖村、应昂村、立化村、尧明村
佳荣镇
威岩村
新寨村、拉亮村、拉滩村、水碰村、大土村、拉吾村、拉毛村、拉学村、拉先村、拉祥村、拉潭村、拉埃村、甲料村、岜鲜村、威岩村、坤地村、高里村、地牙村、水维村、拉易村
翁昂乡
拉内村
巴乐村、拉内村、巴陇村、尧桥村、洞常村
捞村乡
群力村
巴平村、力书村、平岩村、群力村
驾欧乡
方林村
方林村、联山村、拉欧村、拉圭村、新街村、板潭村
洞塘乡
新街村
新街村、老场村、木朝村、懂朋村、三合村、尧所村、计才村、板寨村、久安村、洞腊村
播尧乡
播缓村
中心村、新尧村、架桥村、拉强村、拉平村、太阳村、新桥村、地莪村、地脉村、拉美村、觉巩村、寨索村、黎明村、尧花村、丙楼村、星庞村、联江村、地腊村、
方村乡
双江村
寨近村、六合村、红泥村、交尧村、拉街村、把抹村、双江村、板平村、尧并村、炳花村、交进村
水利水族乡
水利村
水岩村、水龙村、水丙村、洞托村、水丰村、水利村、尧棒村
水尧水族乡
水尧村
水扒村、水功村、水捞村、拉交村、水尧村、水瑶新村
永康水族乡
太吉村
尧兰村、西竹村、白岩村、尧古村、德门村、吉洞村、母早村、太吉村、懂亥村、甲棒村
瑶山瑶族乡
拉片村
拉片村、英盘村、姑类村、董别村、高桥村、红光村
瑶麓瑶族乡
瑶麓村
瑶麓村、打里村
经济社会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5.48亿元,同比增长10.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1.57亿元、1.79亿元和2.11亿元,分别下降2.48%、增长20.95%和16.48%。产业结构之比为28.65∶32.66∶38.69。工业总
产值5.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660万元,同比增长46.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2亿元,同比下降5.0%。农业综合开发县项目申报工作通过国家评审并立项实施。全年植树造林4251.3公顷,其中退耕还林573.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86平方千米。财政总收入700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47万元,比上年下降1.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2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2亿元,增长20.3%。
固定资产投资9965万元。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2个,其中新建项目15个,总投资2.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237万元,比上年增长27.52%。城镇建设取得新成就。樟江园文化休闲广场竣工,县医院住院部大楼、县文化活动中心、县检察院大楼等建成并投入使用,三力大酒店、铜锣湾购物广场开工建设,西门大街、外环路、板吉路、广场东路,北街至苗圃开发区建设进展顺利。不夜城广场已与投资商签订协议,拆迁工作有序进行。邓恩铭故居维修扩建工程已通过省评审,正在动工建设。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01千米,其中当年新建和改造48.1千米。固定电话用户1.12万部,比上年增长21.65%;移动电话7068部,互联网用户751户。国家级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全县已开发旅游景点77处,其中一级景点17处,二级景点25处,三级景点35处。全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直接收入646万元,旅游综合收入5120万元。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1176元,增长2.87%。全县又有4700个农村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全县17个乡镇有广播电视转播站,有162个村通有线广播。有卫星地面接收站282个。电视收视率达90.9%,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两基”教育得到巩固,“义教工程”连续被省评为“特优县”,2002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录取率54.88%。
地理环境年平均温度18.3摄氏度,无霜期283天,是一个天然大温室。年降雨量1320.5毫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条件良好。
县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1)矿产:煤矿蕴藏量5.2亿吨(其中无烟煤3.2亿吨);白云石储量100亿吨;硅石储量1亿吨(二氧化硅含量达98.5%);铅锌矿储量100多万吨(锌品位在31.8%以上)。此外还有其它矿产多达20余种。(2)水能:境内10公里以上河流20多条,水能资源蕴藏量达3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4.6万千瓦,其中已开发的小七孔梯级电站0.7万千瓦,大七孔电站4.8万千瓦。(3)旅游:县内有56个风景点,其中国家级樟江风景名胜区(集山、水、林、洞、湖、瀑、激流、险滩于一体,以峻、秀、 奇、幽、美博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和中国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上绝无仅有的喀斯特生态系统,拥有2万多公顷的喀斯特原始森林,于1996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纳入国际人与生物保护网络)。(4)土地:县境内可开发非耕地250万亩,天然草场130万亩,发展“绿色工程”和畜牧业潜力巨大。(5)森林:有林地116.14万亩,活立木储量50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9.1%。
荔波地处黔桂交界处,目前交通四通八达。西有独山至荔波二级柏油路,至独山接贵新高等级公路达贵阳,行程仅需4.5小时。东有荔波至环江县德胜,达柳州的一级公路,行程约需6个小时。北有四级公路经三都达凯里,里程205公里。南有荔波至南丹达南宁公路,里程410公里。小七孔景区距贵州麻尾火车站35公里。西南航空公司支线荔波机场建在县城东,距县城仅13公里。机场在“十五”期间建成后,可为荔波的交通和旅游带来极大方便,也为荔波的经济快步发展提供十分优越的环境与条件。
历史沿革荔波于秦王嬴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为象郡毋敛县地。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置婆览县(治后水婆,即今三都恒丰,原属荔波);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改置劳州和莪州(劳州即今捞村乡,莪州在县城附近);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置羁糜荔波州;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5年),荔波为蒙、皮、雷三土司领地割据。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统一蒙、皮、雷三土司领地,荔波并入广西思恩县;洪武十七年(公元1494年),撤荔波县,置方村、蒙村、 窘来村三巡检司,易十六埲为十六里,改属广西河池州;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荔波改司设县,仍属河池州;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县治设在喇轸村(今时来旧县),改属贵州都匀司;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重定荔波、南丹地界,立石碑定县界。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荔波县属贵州;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县治里袄村(今方村乡)改属广西庆远府;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荔波县改属贵州都匀府;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县治迁蒙石里全亨村(今县城),并设荔波营,五年(公元1740年)置游击署、守备署、千总署。
民国时期,荔波县直隶贵州省长公署,先后属贵州第十一、第八和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均驻独山)。
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荔波。1950年2月4日成立荔波县人民政府。1949年12月至1951年属独山地区专员公署。1952年以后,属都匀地区专员公署。1956年8月,都匀地区专员公署改建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仍辖荔波县。1959年3月,荔波合并到独山县。1961年6月16日,恢复荔波县建制,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文化风情荔波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世居于这块神奇土地的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荔波由于地处华南十万大山之中,在封建时代,经济发展较迟,教育起步较晚,较长时期属于边远落后之地。直到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始设义学。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开建义塾,地方子弟方受教化。乾隆庚子年(公元1780年)县内破天荒地出现第一位举人(陈克谦)。尔后中断九十九年后到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才继出4位举人。从清嘉庆至宣统的115年间,荔波又涌现贡生59人,其中拔贡10人、恩贡24人、岁贡25人。此外还有不少秀才。清代著名的“西南大儒”郑珍(公元1806—1864年),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到荔波任训导,对荔波文化影响甚大。他和荔波的贡生、秀才们,留下了一批诗作流传于世;覃金锡举办学校,培育后人;高煌留学日本后回乡执教,培养家乡子弟;邓国瑾外出山东任职;邓恩铭(出生于水尧水族乡,距荔波机场5公里左右,在县城有其纪念馆)外出求学,追求真理,较早接受马列主义,成为中共“一大”代表;全正熹、杨家骝英勇抗敌,成为抗日英烈。
荔波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世居于这块秀美土地上的布依、水、苗、瑶、汉等民族,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长期以来,民族的花灯表演、山歌对唱、吹笔管、打刷把、赛龙舟、爬刀山、跳芦笙舞、陀螺赛、打猎舞等,至今仍很好地传承。热烈 诙谐的布依族婚礼中的唱“朗外”,盛大非凡的水族“卯坡”对歌,自由纯朴的苗族婚恋,古朴神秘的瑶族凿壁谈婚和抢腰带,令人倍感新奇,乐于探究寻趣。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外交流的扩大,这些民俗没有被很好的保存,渐趋消亡!
新中国成立后,荔波文化走向了新的历程。全县小学、中学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文学创作、文化艺术、群众体育、广播电视取得了较大成绩,群众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建国50年来,荔波初、高中毕业生一批批地走向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并向省内外大专院校输送了大批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学成归来,为建设家园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荔波工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许多方面,也体现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解放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较快,全县水电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大力兴建,农业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煤炭工业和交通、电讯、旅游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城镇建设具有独特风格,民族手工艺品设计精美,充分地展现了荔波文化丰富多彩的特色。
旖旎风光国家级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处于桂林—贵阳—昆明的三角旅游空白区内。风景名胜区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喀斯特形态多种多样,锥峰尖削而密集,洼地深邃而陡峭,锥峰洼地层层叠叠,呈现出峰峦叠嶂的喀斯特峰丛奇特景观。
国家级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由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沿河风光带组成,面积271.3平方公里。樟江沿河风光带,全长30公里,一水贯穿水春河峡谷和大七孔、小七孔景区。河面水流平稳,水清如玉,两岸青山绿树,农田村落,交织成美丽的田园风光。小七孔景区秀丽奇艳,有“超级盆景”之美誉。响水河68级叠水瀑布群像一条飘动的银链;拉雅瀑布飘洒着清凉的珍珠雨, 沁人心脾;鸳鸯湖碧水湛蓝,水上古树浓荫繁茂,湖中有山有树有竹,河道交叉相连,形成水上迷宫,是一个静谧、美丽的喀斯特地貌上的湖泊;卧龙潭潭水幽深,春来潭水绿如碧玉之景观令人惊叹,夏季潭水飞泻大坝,涛声震天,瀑布壮观惊人;天钟洞深邃莫测,大自然神工造化,洞景千姿百态,俨如梦幻仙境;神秘的漏斗森林中的野猪林,林水交融的水上森林,奇特的龟背山喀斯特森林,在世界上的自然风光中独具一格。大七孔景区气势恢宏,雄奇险峻。妖风洞暗河阴森,传说使人胆战心惊,激流跃进洞口,形成层层叠水,景致边人;天生桥(又名仙人桥)屹立于河上,桥高雄峻,气势非凡。人称“东方凯旋门”;地峨宫神秘莫测,宫中有河、有瀑、有湖,幽深绝妙,实为贵州高原最大的地下“宫殿”;危岩峭壁的山神峡、横溪高大的双溪桥(大七孔桥)终年滚滚喷涌的清水塘,银浪滔滔,两岸树木参天的笑天河,原始森林覆盖的清澈透底的二层湖,均为世上少见的景致。水春河峡谷景区,有如一首隽永的叙事诗。两岸绝壁夹峙,植被丰茂,怪石突兀,水面晶莹,风光诱人。尤其是有惊无险、无比刺激的漂流,更添异彩,倍受游人青睐,展示了樟江风景名胜区的广阔前景。该名胜风景区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特色和浩瀚苍莽的森林景观为主体,景物景观动静和谐、刚柔相济,蕴含着奇、幽、俊、秀古、野、险、雄的自然美,又有浓郁独特、多姿多彩的布依、水、苗、瑶民族风情和一批名胜古迹及人文景观。此外,荔波还拥有极其珍贵的喀斯特森林资源。县境内东南面建立了国家级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285公顷,森林覆盖率87.54%。区内已鉴定出种子植物144科、493属、1273种;苔藓植物186种,大型真菌163种;脊椎动物300多种。这些珍稀植物和动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茂兰喀斯特森林是目前我国乃至地球上同纬度地区罕见的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残存,它不仅是科学工作者研究喀斯特森林、植被、动物、土壤、水文、气象、地貌及生态环境等自然科学的宝贵场所,而且也是广大旅游者梦寐以求的生态旅游胜地。近年,已经开辟了生态旅游。奇特的喀斯特风光胜景吸引了一批批观光者。
中国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山川秀美,自然风光旖旎而神奇。1987年县成立了旅游资源开发小组;1988年省建设厅规划设计院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作了总体规划;1990年6月,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景区自1990年正式开发建设以来,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知名度越来越大。近几年,每年接待的游客已达20万人次。许多中外游客高度赞赏景区风光资源。在国家和省、州、县的关心和支持下,目前景区建设步伐正在加快,交通状况已在有改善,旅游接待初具规模。景区已开办“小七孔一日游”、樟江风景区“二日游”和“三日游”。由贵阳、柳州前来旅游的客人,可搭乘贵阳至麻尾旅游专列或柳州到驷亭的“樟江号”专列。现景区日接待能力可达3000人;游玩、住宿、购物、娱乐等十分安全、舒适、方便。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使众多游人玩得舒心愉快。
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异彩纷呈,风光绝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古朴、神奇而神秘。游人来此一游,真有悦目赏心、超凡脱俗、世外桃源之感。一批批中外游客均盛赞“荔波风光天下奇”。荔波真诚地欢迎四海宾朋到“绿宝石”——荔波来观光旅游!
自然资源(一)矿产资源
荔波县境内,主要矿产有煤炭、铁、铅锌、碳酸钙、方解石、石灰石、白云岩等,分46个矿点。其中以煤炭分布最广,储量最多。另外还有冰洲石、硅、铜、水晶以及贵重金属异常反映现象。
1、煤炭 包括烟煤和无烟煤两种。县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有煤系地层和煤层分布。
2、铁矿 主要有赤铁矿、菱铁矿和褐铁矿。前两者为沉积型,后者为风化淋滤表生矿产。
赤铁矿,贮存于下石炭统祥摆组和下二叠梁山组。有水条、拉槽、水利、水庆4个矿点,属高硅、高铝、贫铁矿石,目前尚难利用。
菱铁矿,矿体贮存于下石炭统摆佐级炭岩中。含铁45-60%,为高品位矿石,估算储量278万吨。
褐铁矿,分赤铁矿风化的褐铁矿、煤系中黄铁矿氧化的褐铁矿和铅锌金属氧化的铁帽型褐铁矿,县境内多有分布。储量8394.52万吨(未审批)。
3、铅锌矿 县境东北部为广西白城铅锌含矿带延伸部。
4、硅石矿 翁昂硅石矿,产于下石炭统马坪组、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上二叠统茅口组灰岩,质量上乘,资源丰富,除作水泥石灰石外,尚有电石和制碱灰岩。
5、白云岩 产于中石炭统黄龙组,经地质部门调查,矿床特点质优、量大,未开发,矿石品质高镁低硅磷,少钾钠,很具开采前景。
6、方解石 尚未开发。
7、县境内陶土比较丰富,有一定开采价值。
(二)水能资源
荔波境内河流均属龙江水系归珠江流域。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34.9万千瓦,可开发量24.43万千瓦,现已开发4670千瓦,占可开发量1.34%。全县较大的河流水系有:打狗河水系(包括樟江干流和方村河支流)、三岔河水系和甲料河水系。全县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或河道长于10公里的河流共30条。县内河道总长1048公里,其中各河流主河道长483.95公里,河道密度0.47公里/平方公里。全县总面积中属上述三条水系的县内流域面积为2375.1平方公里。
打狗河水系(包括打狗河流域、樟江流域及其主要支流方村河、拉达河流域),由北至南贯穿全县。流域总面积为3745.22平方公里,其中县内为1708.4平方公里。主河道长125.2公里,最大流量6558立方米/秒,最小流量7.34立方米/秒,出境河口处年平均流量77.31立方米/秒,平均总水量25.28亿立方米,其中县内径流量12.39亿立方米。
打狗河水系的主干、支流分别为:
樟江河流域 樟江河是县境内最大的河流。樟江流域包括20平方公里以上的集雨面积河流11条,集雨面积1498.5平方公里,其中县内885.45平方公里,主河道长53.1公里,最大流量3704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92立方米/秒,平均流量35.72立方米/秒。年均总水量11.92亿立方米,其中县内径流量6.82亿立方米。
方村河流域 方村河流域包括20平方公里以上集雨面积河流7条,集雨面积1405平方公里,其中县内525.4平方公里,主河道长138.2公里,最大流量1937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42立方米/秒,平均总流量28.92立方米/秒,年均总水量9.12亿立方米,其中县内径流量3.49亿立方米。
拉达河流域 集雨面积59.58平方公里,其中县内54.08平方公里,主河道长9.9公里,最大流量148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6立方米/秒,年均总水量0.42亿立方米,其中县内径流量0.38亿立方米。
三岔河水系 包括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条,集雨面积598.21平方公里,河道长20公里,最大流量2606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16立方米/秒,平均流量14.43立方米/秒,年均总水量4.70立方米。
甲料河水系 县内主河道长22公里,境内流域面积92.63平方公里,最大流量507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22立方米/秒,平均流量3.11立方米/秒,年均总水量1.24亿立方米,其中县内径流量为0.98亿立方米。
(三)土地资源
根据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勾绘量算和1980—1985年区划调查统计,全县各类土地面积为366.15万亩。按1990年底总人口计,人均占有土地面积25.41亩。
1、耕地:经土壤普查所得,全县耕地共29.37万亩(图斑毛面积),占总面积的8.02%。再从毛面积中扣除田土坎、沟渠等以外,有效利用面积为18.36万亩(统计部门仍按习惯的13.03万亩统计),其中:田13.02万亩,占有效耕地面积70.92%,旱作土5.34万亩,占有效耕地面积的29.08%。
2、园地:全县集中连片种植果园290.1亩,占总面积0.008%。
3、林地:全县林业用地面积91.0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24.87%。其中用材地40.31万亩;经济林1.8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4.87%。
4、草地:共178.3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8.72%。
5、城乡居民占用地: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生活、生产及居民点内交通用地共2.8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78%。
6、工矿用地:共0.41万亩,点土地总面积的0.11%。
7、交通用地:城乡居民点以外的交通用地,共0.6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19%。
8、水域:共3.6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99%,其中:河流水面3.19万亩,水库0.12万亩,池塘552亩,沟渠0.24万亩。
9、难利用地: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利用于农、林、牧的土地共59.7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33%。
全县土壤共划分为红壤、黄壤、红色石灰土、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七个土类。其中以石灰土土类、黄壤土类、红壤土类为主。
全县现有可开发荒地约250万亩。天然草场面积约130万亩,成片高,500亩以上草场426片,草种类繁多,质量优,载畜量为15万头(只)。
(四)旅游资源
荔波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占全县1/6的面积,以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珍贵的科研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家级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原始、古朴、神奇、多姿多彩而著称,主要有四大景区:水春河峡谷景区、樟江田园风光景区、大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整个景区目前已开发57个景点,经专家考证达到世界级的6个,国家级的25个。荔波山水融林、洞、湖、瀑为一体,具有奇、险、静、幽的特点,是贵州景区特点的高度浓缩。荔波境内居住着布依、水、苗、瑶等多种民族,独具魅力、浓郁而又古朴的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参观价值,丰富了旅游多元化的格局。 荔波县城内樟江园广场旁的樟江部落,占地31.34亩,融吃、住、行、游、购、娱乐、文化体验和会议需求为一体的综合体验式民族文化风情区,其中有夜郎美食街、民族风情酒吧、民族风情茶楼、民族手工艺品区、贵州土特产区、原生态表演广场。通过樟江部落这个窗口,将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的深厚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化地展现出来。
荔波将会成为贵州南线旅游的中心焦点。
(五)气候资源
根据气候带划分,荔波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地理纬度较低,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深切,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因而具有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总的特征是:气候温热,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尚足,雨热同季,灾害性天气少。
全县年平均气温18.3℃。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南高北低。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下降0.55℃;河谷地带比同高度的山地,东西向槽谷比南北向槽谷,南坡比北坡,封闭型谷盆地比同高坡地气温高。县境地形地势复杂,气候垂直变化和地形小气候明显。全县常年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7月平均气温为27.0℃以下,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40.0℃;1月平均气温各地均在5.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在-10.0℃以上。县内霜期少,无霜期在270天以上。平均初霜日期和平均终霜期分别在12月中旬及2月上旬。县境内冬季降雪较少,且多为冰粒,其次为雪花,平均每年降雪日数在一个月左右。冰雹在荔波也较少出现,一般一年1-2次,大部分出现在3-5月,且都为小冰雹,降雹的时间短,范围也不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各月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占全年总雨量的50%左右;冬季(12-2月)仅占全年总雨量的5%左右;秋季(9-11月)占15%左右;春季(3-5月)海洋季风逐渐增强,降水占全年雨量的30%左右,但3月份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4月份增至100毫米以上。常年于4月下旬进入雨季,4-10月份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1%。10月份以后,海洋季风减弱,逐渐为南下的大陆季风取代,降水量显著减少。
(六)森林资源
1984至1985年,对森林进行二类调查。全县有林地面积为91.0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4.87%。在有林地中,杉木林面积3285亩,占有林地面积的0.36%;马尾松22.04万亩,占24.2%;软硬阔叶林17.94万亩,占19.7%;经济林1.82万亩,占2%;竹林1.08万亩(其中泡竹2000亩),占1.18%;防护林(含特用林)38.26万亩,占42.02%;薪炭林9.58万亩,占10.52%。灌木林55.81万亩,占61.3%。全县林木总蓄积413.67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393.83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14.62万立方米;散生木和四旁树蓄积5.22万立方米。在第二次调查统计总蓄积量中,杉木蓄积3.16万立方米,占0.76%;马尾松58.32万立方米,占14.1%;软阔叶林195.07万立方米,占47.15%;硬阔叶林157.11万立方米,占37.98%。
荔波树种资源丰富,常用的材林树种有42科126种。其中经济林树种有11科17种;灌木林树种13科23种;竹类1科14种;水果树种有5科114种;另外引进树种8科11种。
主要用材林种有:杉木、南方红豆杉、贵州惠花杉、马尾松、广东五针松、黄松、黄枝油杉、罗汉松;柏木、侧柏、福建柏;香樟、臭樟、尾叶樟、大叶樟、黄樟;润楠、贵州润楠、黔贵润楠;细叶香桂、州桂、月桂、香叶树、檫木;枫香、啊丁枫、半枫荷、马蹄荷、继木、红苞木、四州腊瓣花;青杠栎、麻栎、贵州烤饭承青杠、巴东栎、红稠、小红烤、蒴烤、水青杠、甜楮烤;香椿、苦楝、州楝;榆树、光皮举、糙叶木、朴树;臭椿;厚朴、深山含笑、阔瓣白兰花、长梗木连、鹅掌楸;掌叶木、小叶栾树、复叶栾树、伞花木;冬青、小果冬青;皂荚、香槐、红豆树、山合欢;楸树、寿树、柴树、紫威;贵州鹅耳枥、光皮桦、早冬瓜;梧桐;紫花泡桐、白花泡桐、毛泡桐;化香、野核桃、黄杞、枫杨;重柳、响叶杨;桑树、岩桑、榕树、斜叶榕;木荷、银木荷、红花茶、舟炳茶;山柳、椤木;重阳木、粗康柴、园叶乌桕;九里香;虎皮楠;马尾树、女贞、桂花;刺楸、脱皮龙;山桐子;香子树、栀子花;网脉山龙眼;鱼尾葵;大果香园;猴板栗;拐枣树;黄连木、清香木、南酸枣;中华械、飞鹅械、红翅械、青窄械。经济林树种有:木姜子、毛叶木姜子、山苍子、核桃;构树;油桐、千年桐、乌桕;漆树木;盐肤木;油茶;棕榈;花椒;杜仲;十大功劳;白腊。灌木树种有:马桑;溪畔杜鹃;羊蹄甲、云实、黄檀;毛叶榕;救军粮、薅秧泡、金樱子、刺梨;三叶五加、五叶五加;大叶黄杨、细叶黄杨;臭牡丹;六月雪;黑野花椒;白栎;百合花。竹类有:泡竹、白竹、苦竹、南竹、吊丝竹、金竹、大节竹、简竹、四方竹、紫竹、实心竹、射文竹。水果树种有:桃、李、梨、杏、枇杷、花红、酸梅、黄果、桔子、柚子;杨梅、石榴;杨梅豆;猕猴桃。引进树种有:银华、大叶桉、细叶桉、柠檬桉、喜树、柳杉、相思树、北京杨、油橄榄、葡萄桐。
根据境内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特点,将全县(1990年林业区划细线条)划为5个林业区:中部低山河谷防护林、经济林区;南北部低中山用材林、竹林、经济林区;东南部岩溶低中山自然保护区;东南部低中山用材林、经济林区;东北部低山、低中山用材林,水源涵养林区。
荔波小吃荔波风猪
荔波风猪是具有黔南风味的著名高级传统食品,历史上曾作达封建王朝的贡品。其制法是采用四十至六十天的奶膘猪仔,刮毛去五脏后,加洒八角、茴香、花椒、草果、桂皮、山奈、生姜等佐料及精盐腌制风干而成,故名风猪。风猪造型美观,色泽鲜亮,皮脆肉酥,美味可口,食而不腻,并可保存较长时间,是宴请宾朋、馈赠亲友的珍贵食品。荔波风猪曾多次参加广交会,受到外商欢迎,被誉为“厨珍”,产品这销欧洲、印度、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水蕨菜
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类群,具有四千多万年的历史。早在我国周朝初年,就有伯夷、叔齐二人刹蕨于首阳山,以蕨为食的记载。蕨莱健脾,祛痰湿,具有消暑、利尿、减肥、延缓衰老等功效。水蕨菜又名良蕨,是蕨菜中的姣姣者。据专家考证,合省仅二、三县出产。水蕨菜生于荫凉潮湿的河谷里,荔波水蕨菜主产于王蒙、朝阳、玉屏、捞村一带。水蕨菜在沃土可长至一尺余长,但通常情形仅五寸左右。水蕨菜味甜、鲜嫩。普通蕨菜味苦,口感粗。且可食部分仅为蕨芽。但水蕨菜通株可食,柔嫩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