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平
陈家平:
个人履历陈家平1962年3月31日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现为泉州电视台台长助理对外部主任纪录片工作室主任(兼泉州广播电视中心办公室主任)。
现社会兼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副秘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电视学研究会执行委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美学研究会副会长、泉州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大学兼职教授。
成就及荣誉编导过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古港雄风>等20多场,创办过《警方时空》《学烧泉州菜》《咱厝人》等栏目,参与主创的电视纪录片、专题片,音乐电视,电视形象片二百多部,四十八次在福建省得大奖,二十六次在全国性的节目评比中获大奖。现在依然坚持到一线做点小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福建师范大学创办南方诗社,主编全国大学生首家铅印诗歌报《南风》,开始用笔名"陈嘉平""晓晨""瘦马"等发表文学作品,在全国期刊发表诗歌200首、散文50几篇报告文学十几篇,文学评论在<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发表,十几次获奖,出版有个人诗集《南方花季》。
1991年在高校被评为高校讲师,2000年3月在电视台转为电视编辑,2006年4月主任编辑。2001年所在单位被省委评为九五期间对外宣传先进单位。2001年评为第三届市十佳新闻工作者。2002年评为社团先进工作者。2003年评为市直机关优秀党员。2004年所在部室被市委宣传部评为2001-2003年对外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获得第五届福建省十佳新闻工作者提名奖。2011年12月荣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实施十周年“先进个人”。2011年11月16日福建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为他和另外两位纪录片人在福州主办了“真诚面对,真实记录——卫国海、陈家平、陈俊杰电视纪录片创作研讨会”。担任过中国电视外宣彩桥奖初评委,福建新闻奖评委、福建电视艺术奖评委,泉州广播电视新闻奖和泉州电视艺术奖评委。
个人作品代表作品一、 在泉州市委组织部电教办工作(1990----1995)
电视作品省级以上获奖情况
1专题片《流金的夕阳》(撰稿)
1990年福建省委组织部举办的福建省党员电教片评比一等奖。
1991年第五届福建电视艺术奖三等奖。
*1991年中组部举办的全国党员电教片评比最高荣誉奖。
2、四集政论片《泉州潮》(撰稿)
1991年福建省委组织部举办福建省党员电教片评比一等奖。
1993年第六届福建电视艺术奖三等奖。
3、专题片《照亮一方山水》(撰稿)
1992年福建省委组织部举办福建省党员电教片评比一等奖。
4、专题片《国门魂》(撰稿)
1993年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党员电教片评比一等奖。
5、专题片《石狮的话》(撰稿)
1994年福建省委组织部举办福建省党员电教片评比一等奖。
二、 在电视台工作(1995-----)
主要电视作品
1、专题片《刘碧兰的影雕艺术》(编导、撰稿)
1995----1996年市对外宣传作品奖一等奖。
2、音乐电视《南国一枝花》(编导)
*1996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音乐研究会组织的全国百家城市电视台音乐节目展播评比金奖。
1995年第七届福建电视艺术奖三等奖。
3、音乐电视《蓝蓝泉州湾》(编导)
* 1996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音乐研究会组织的全国百家城市电视台音乐节目展播评比铜奖。
1995年第七届福建电视艺术奖三等奖。
4、电视理论宣传片《跨世纪的承诺》(编导、撰稿)
1997年市电视理论专题片评比一等奖。
1997年福建省电视理论专题片评比三等奖。
5、电视专题片《相约在泉州》(编导、撰稿)
1997----1998年市对外宣传作品奖一等奖
1998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比的华东地区外宣片评比三等奖。
6、音乐电视《惠安女工匠》(编导、歌词创作)
1998年国家建设部全国第二届建设系统“建设之光”文艺节目评比一等奖。
7、电视理论宣传片《泉州股份经济之路》(编导、撰稿)
1998年市电视理论专题片评比一等奖。
1998年市电视社教节目评比一等奖。
1998年福建省电视理论专题片评比二等奖。
8、纪录片《浅浅的海峡》(编导、撰稿)
1999年市电视社教节目评比一等奖。
1999年第一届市电视艺术奖一等奖。
* 1999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全国电视外宣栏目首届“彩桥奖”《名城掠影》一等奖。
福建省第二届电视外宣“金帆奖”一等奖。
福建省第八届电视艺术奖二等奖。
*国务院新闻办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的第五届全国电视外宣“金桥奖”三等奖。(政府奖)
9、专题片《泉州改革开放20年》(五集)(编导、撰稿)
1999年市电视社教节目一等奖。
10、专题片《侨乡50春》(上、下集)(编导、撰稿)
2000年市电视社教节目一等奖。
11、纪录片《半世情缘》(策划)
* 2000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一届“中华荟萃”一等奖。
12、纪录片《两岸锦绣庄》(编导、撰稿)
福建省第二届电视外宣“金帆奖”二等奖。
*2000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全国电视外宣栏目第二届“彩桥奖”《名城掠影》二等奖。
13、纪录片《梁披云老人》(编导、撰稿)
福建省第二届电视外宣“金帆奖”三等奖。
14、纸偶动画片《石敢当破妖术》(编剧、制片主任)
首届刺桐文艺奖特别奖。
福建省第八届电视艺术奖特别奖。
*2000年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全国少年儿童电视金童奖三等奖。
15、纪录片《南音姻缘》(编导、撰稿)
2000年市电视社教节目一等奖。
2000年福建省电视社教节目三等奖。
* 2000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全国电视外宣第四届“彩桥奖”二等奖。
2001年福建省第九届电视艺术奖三等奖。
*2001年国务院新闻办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第六届全国电视外宣“金桥奖”三等奖。(政府奖)
16、纪录片《一个番客婶的故事》(编导、撰稿)
2000年市电视社教节目一等奖。
2000年福建省电视社教节目二等奖。
17、纪录片《木偶戏缘》(编导、撰稿)
2001年第二届市电视艺术奖二等奖。
*2001年国务院新闻办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第六届全国电视外宣“金桥奖”三等奖。(政府奖)
2003年福建省电视外宣金帆奖特别奖。
18、纪录片《故土情缘》(编导、撰稿)
2001年第二届市电视艺术奖一等奖。
2001年福建省第九届电视艺术奖二等奖。
19、专题片《满乡行》(编导、撰稿)
*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外宣研究会、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2001年《现代化新辽宁》
异地采访优秀奖。
20、电视理论文献专题片《誓言的回声》(3集)(编导、撰稿)
2001年福建省电视理论文献专题片评比二等奖、
2001年市电视理论文献专题片评比一等奖。
2001年市电视社教节目一等奖。
21、纪录片《家在金门》(编导、撰稿)
*2001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全国电视外宣第五届“彩桥奖”短片评比二等奖。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的2001年度全国城市电视台社教节目短纪录片评比一等奖。
*2002年度福建广播电视社教奖一等奖。
2003年福建省电视外宣金帆奖特别奖。
22、纪录片《瓷都探古》(编导、撰稿)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的《中国古镇》系列片评比优秀奖。
23、纪录片《成功故里忆英雄》(编导、撰稿)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华荟萃》节目评比一等奖。
24、论文《重视纪录片的声效语言》
2003年福建省第十届电视艺术奖二等奖。
25电视片《海上丝路花园城市:泉州》(编导、撰稿)
为泉州市申报国际花园城市获得第一名。
26纪录片《亲家》(编导、撰稿)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的2002年度全国城市电视台社教节目短纪录片评比二等奖。
2002年度福建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节目短纪录片评比一等奖。
27纪录片《小小木偶两岸情》(编导、撰稿)
2002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全国电视外宣第六届“彩桥奖”三等奖。
28、纪录片《归》(编导、撰稿)
2003年福建省电视外宣金帆奖一等奖。
29、纪录片《原乡行》(编导、撰稿)
2003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全国电视外宣第七届“彩桥奖”三等奖。
30、20集电视纪录片《两岸情缘》(编导、撰稿
获得第十一届福建电视艺术奖一等奖。
2003年度福建省电视社教节目短纪录片评比一等奖。
31、《泉州城市形象片》(编导、撰稿)
为泉州市获得最佳魅力城市而创作,获得第四届泉州电视艺术奖形象设计一等奖。
2006年荣获第四届“刺桐文艺奖”二等奖。
获得第十一届福建电视艺术奖形象设计一等奖。
32、纪录片《草台帮的头家》(总编导)
2005年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华荟萃》节目评比一等奖。
’2005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丽江盛典
’2005“云南红杯”中国提名纪录片全国十大纪录片提名奖。
2004年度福建省电视社教节目短纪录片评比一等奖。
2004年度市电视社教节目短纪录片评比一等奖。
33、《女子宏志班》(编导、撰稿)
2004年度市电视社教节目短纪录片评比一等奖。
34、纪录片《乡音古韵》(编导、撰稿)
2005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全国电视外宣第八届“彩桥奖”三等奖。
35、纪录片《山沟沟飞出金凤凰》(编导、撰稿)
2005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全国电视外宣第八届“彩桥奖”三等奖。
36、纪录片《搁浅》
获得云南玉溪国际环保纪录片节组委会提名奖。
这也是福建省所有参赛节目中唯一入围的纪录片。
37 纪录片<过年>(编导、撰稿)
2006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全国电视外宣第九届“彩桥奖”一等奖。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首届<纪录中国>银奖。
2006年福建广播电视新闻奖社教节目短纪录片评比二等奖。
2007年获得第十二届福建电视艺术奖纪录片一等奖。
38纪录片<台湾来的孩子王>>(总编导)
2006年福建电视社教节目短纪录片评比一等奖。
39、纪录片<根脉>>(总编导)
2006年福建电视社教节目短纪录片评比二等奖。
2008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二届<纪录中国>银奖。
40纪录片<对渡>(总编导)
2006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全国电视外宣第九届“彩桥奖”一等奖。
41电视理论片《温馨的第二故乡》(总编导)
2007年市电视理论片评比一等奖。
42电视纪录片《南音人家》(总编导)
2007年福建广播电视新闻奖纪录片一等奖。
2008---2009年国家广播电视大奖纪录片提名奖(政府奖)。
43电视纪录片《讲古人》(总编导)
2008年福建广播电视新闻奖纪录片一等奖。
2010年第14届福建电视艺术奖纪录片一等奖。
2009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三届<纪录中国>银奖。
44电视纪录片《诗村》(总编导)
2008年福建广播电视奖纪录片二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外宣 “彩桥奖”银牌节目奖。
45电视纪录片《海峡南音传奇》(总编导)
2008年福建广播电视奖专题片二等奖。
2009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三届<纪录中国>银奖。
46纪录片《围头村纪事》》(总编导)
2009年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和福建省广播电视学会联合举办的《经典福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省电视节目 展播》一等奖。
2010年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三等奖。
2010年第十二届全国电视外宣 “彩桥奖”银牌节目奖。
46纪录片《天下第一庙》
2009年中广协会“为祖国骄傲”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录片展评“银牌”节目。
2009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和福建省广播电视学会联合举办的《经典福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省电视节目展播》三等奖。
2010年第十二届全国电视外宣 “彩桥奖”银牌节目奖。
47纪录片《蟳埔渔村》(总编导)
2009年度福建广播电视新闻奖长纪录片一等奖。
2010年第14届福建电视艺术奖纪录片二等奖。
2010年第十二届全国电视外宣 “彩桥奖”银牌节目奖。
48纪录片《惠女客栈》(策划)
2010年度福建广播电视新闻奖长纪录片一等奖。
49纪录片《润饼老店》(编导)
2009年度福建广播电视新闻奖短纪录片三等奖。(15分钟版)
2011年第十三届全国电视外宣 “彩桥奖”一等奖。(30分钟版)
2011年获得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最高奖十大纪录片奖,并入选澳门纪录片节。(30分钟版)
50纪录片《古大厝》30分钟
2010年度泉州广播电视新闻奖长纪录片一等奖。
2012年第15届福建电视艺术奖纪录片一等奖。
51系列片《菲律宾中国泉州电视周》(总编导)
第十七届(2010年度)福建新闻奖电视类一等奖。
另外,主创了中国魅力城市泉州形象片泉州市申报国际花园城市专题片泉州市申报国家园林城市专题片泉州市申报全国文明城市专题片福建南音--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申报片等近百个电视汇报片.
主要论文、著作:
1、论文:《从热烈的欢乐到冷峻的沉思-----建国后巴金散文综论》发表于1990年3、4期《巴金文学研究资料》季刊
个人诗集<南方花季>香港文学报出版社1995年出版.
2、论文《凡人的渴望和拒绝----从互文性看第三代诗人的一种姿态》发表于1991年第3期《当代作家评论》是国内第一次应用互文性研究诗歌评论。
3、著作:《银海拾贝》福建省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年4月版(本人承担该书所有作品的点评)
4、论文:《地方台如何开展电视外宣》(与人合作)发表于王志强编著《探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1版)。获得2003年泉州市外宣理论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5、论文《<木偶戏缘>和<南音姻缘>的题材特色》发表于〈开放与传播〉2002.4期。
6、论文:《重视纪录片的声效语言》发表于2003年9期《广播与电视》。该论文获得2003年福建省第十届电视艺术奖电视艺术论文二等奖。
7、论文:《纪录片的题材选择》发表于2005年5期《当代电视》、《福建新闻界》(2005年2期),第十届福建电视艺术奖论文二等奖。
8、论文:《电视谈话节目的平民意识和故事化》发表于2005年5-6期《东南传播》并被许多学术网站刊用。
9、论文:《编导意识与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纪录片<草台帮的头家>创作谈》发表于2005年8期《东南传播》,第十一届福建电视艺术奖论文二等奖。
10、《我和电视》获得泉州广播电视局2004年庆祝第五届中国记者节征文一等奖。
11、《浅谈纪录片的画面语言》发表于2007年10期《当代电视》2007年获得第十二届福建电视艺术奖优秀电视论文二等奖。
12《浅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过程中的视角变化》(和郭艳梅合作)发表于2009年10期《当代电视》
2陈家平
1959年11月出生,浙江温州人,中共党员,复员军人,原为公务员,后主动辞职自主创业,现为南京市居民。 南京温州经济促进会(温州商会)发起人之一;2006年被评为南京市财贸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光荣入选南京市工商联编辑出版的《改革开放春潮中成长的新宁商——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30年发展回眸》一书,为南京市十几万民营企业入选的50人代表之一。
曾任民营、港资、国营、私营等多家广告公司、通讯公司、文化产业公司、新能源公司、科技公司营销总监与总经理职务。
陈家平,性格直爽、为人热情、坦诚,爱好文学,喜欢写诗。
【旧诗辑录】
1.1979年20岁,在部队服役是连队的文书。一天晚上,陈家平躺在连部寝室的床上,胡思乱想: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龚自珍: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张廷玉: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吴承恩: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迷迷糊糊中,似有所悟,写下:
热血空有愿,
风华化青山。
抒尽平生志,
笑傲天地间。
2.1989年30岁,属于国家干部(公务员)。在乡镇近十年的基层工作,已经毫无兴趣,疲惫不堪;而温州的私营经济却如火如荼,繁荣昌盛;环顾周遭,纷纷翻身致富飞黄腾达。坚决要求辞去公务员及党委职务,终于换来中共苍南县委组织部、苍南县人事局当时专门联合发的(1990)001号文件:同意陈家平辞去公职与党委职务。陈家平当时写诗一首自勉:
水心有屋成故地,
山外何处不是家。
茫茫大江流日月,
我仗雄心走天涯。
3.1999年40岁,外出经商不觉已经十年。十年中有成功丰收的喜悦,也有辛苦劳累的感伤。如歌所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这一年陈家平因经营决策失误遇到了人生可以说是最大的挫折。不胜唏嘘之余,仍不忘激励自己:
自幼立志出乡关,
负笈投戎不彷徨。
山水万千似信步,
春秋四十正华年。
世事难明勤参悟,
人情练达苦修行。
他日试看矫健翎,
海阔天空任翱翔!
4.2009年50岁。
2009年10月国庆放八天大假,恰逢新中国60华诞,首都北京举行盛大阅兵仪式,举国欢腾,普天同庆;又值中秋,在这丹桂飘香、金风送爽的季节里,陈家平不胜感慨唏嘘,特填此《沁园春·中秋·五十有感》词,以志纪念。
暑往新凉,
雁过高天,
蝉儿无声。
望盈盈婵娟,
清辉梦境,
悲喜何赖,
赏乐心生。
把酒临风,
载歌盛典,
当日莫负少年春。
数流年,
叹时光太忽,
染两鬓霜。
来寻如梦浮云。
又岂料吴楚寄贵身。
北堂亲友渺,
箪食瓢饮,
不改其乐,
天命冥冥。
经历转机,
泰山作砺,
大器华章信有成。
生无悔,
观松筠鹿鹤,
桑榆良辰。
【社会职务】: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员、中国智能卡专业委员会首批会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理事;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兼策划与执行专委会主任;《品牌江苏》平台运营负责人;南京市工商联直属会员;白下区工商联执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