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江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张氏江蓠的藻体直立,单生或丛生,线形,圆柱状,高7~14cm,宽0.5~2mm;紫褐色或略淡;新鲜时肥厚多肉,干后变为稍硬的软骨质。其生长在潮间带大石块的边缘。

中文学名:

张氏江蓠

二名法:

Gracilaria changii

门:

红藻门Rhodophyta

目:

杉藻目Gigartinales

科:

江蓠科Gracilariaceae

属:

江蓠属Gracilaria

种:

张氏江蓠

模式标本产地:

马来西亚

目录

形态特征外形特征细部特征生殖特征习性产地

形态特征外形特征藻体直立,单生或丛生,线形,圆柱状,高7~14cm,宽0.5~2mm,基部具小

张氏江蓠的藻体外形(2张)

盘状固着器;主干不明显,但有时可以找出;分枝繁多,不规则地互生或偏生,偶有叉分或簇生现象,分枝基部强烈地缢缩,常形成一个细小的柄,枝端逐渐尖细。藻体紫褐色或略淡;新鲜时肥厚多肉,干后变为稍硬的软骨质,制成的腊叶标本不容易附着于纸上。[1]细部特征藻体内部构造:由髓部和皮层组成,中央为大的薄壁细胞组成髓部,细胞呈不规则圆形,径300~499μm,壁厚17~23μm,外围有2~3层较小的内皮层细胞和1~2层充满色素体的表皮细胞,卵形或长圆形,6.6~9.9μm × 4~6.6μm,细胞自皮层向髓部突然增大,故皮

张氏江蓠的细部结构图(8张)

层与髓部之间界限明显;体表胶质层厚约3μm。[1]生殖特征四分孢子囊呈十字形分裂,紫红色,散生在藻体表面,埋于皮层细胞中,表面观近圆形或卵形,最大径26~33μm,切面观长卵形,10~66μm × 20~40μm,周围的皮层细胞变态或不明显。囊果半球形且明显地突出体表面,598~664μm × 930~996μm,略有喙或无,基部不缩或微缩,内部中央有一个融合胞,其上面产生许多较小的细胞组成产孢丝,产孢丝具有较宽的底座,无裂瓣,果孢子囊产自产孢丝的顶端,近球形或卵形,26~30μm × 17~20μm。具有向上和向下的吸收丝,囊果被由10~12层细胞组成,厚79~132μm,分内外两层,外层由4~5层微圆或卵形细胞组成,内层由5~6层扁圆形细胞组成;最内面常有破碎层。顶端有一囊孔,成熟的果孢子囊由此孔放散出去。精子囊窠散生在藻体的皮层中,表面观呈长卵形,23~43μm × 17~30μm,或周边浅裂,呈不规则花瓣状,73~86μm × 40~56μm;切面观,卵圆形或长卵形单腔精子囊窠(属“V”型)和多穴精子囊窠(属“P”型),二者可见于同一切面上,单腔精子囊窠50μm × 33~36μm,多穴精子囊69~76μm × 43~50μm;精子囊小粒状,白色,反光强,分布于窠壁上。[1]

习性生长在潮间带大石块的边缘。[1]

产地中国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马来西亚,泰国。[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