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佳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龙佳解,男,1953年2月出生,湖南常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82年1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1988年6月中南财经大学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从事文化哲学及当代新儒家文化思想的研究。自2000年以来,主持省社科规划课题2项,其他纵向课题研究1项,主研国家级课题和教育部课题各1项。目前正主持省级课题“经济规划与价值观关系”课题的研究,以及主研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委托课题子课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

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讲授: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国哲学名著选读”;“文化哲学”等课程。自1996年以来,作为第一作者著述和主编著作3部,在《光明日报》《哲学动态》《求索》《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等社科CSSCI刊物和核心刊物等发表论文约40篇。被《新华文摘》作为论点摘编、录目和中国人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4篇。

专著:《中国人文主义新论》,主编《哲学思辨与改革开放》、《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哲学思考》。

论文:

《高等教育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光明日报(理论与实践版)2005年3月2日

《论儒家的道德自修理论及其现代效用》,求索2006年第3期

《论当代港台新儒家思想的特质》,求索1998年第2期

《海外及台湾部分学者论新儒家及文化重建》,哲学动态,1996年第8、9期连载

《“德治”能否化解政治,——评徐复观对儒家德治主义的现代诠释》,求索2000年第1期。

《儒学——在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转换之学》,求索2003年第1期

《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发展的历史追溯及其反思》湖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儒学制度化的内在机理及其历史评价》,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我国民间价值取向与儒家文化的关联》,湖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历史上儒家关于民众道德教化方式的省察》,湖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关帝信仰与与道德崇拜》,湖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三个代表”与执政党的忧患意识》,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生命力所在》,湖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湖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湖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奖(排名第二)

湖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

湖南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湖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