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镇
1、浙江省乐清市南塘镇南塘镇位于雁荡山南麓,与玉环县隔海相望,总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21521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084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550万元,人均收入4158元。
南塘镇农业以水稻为主,平均亩产826公斤,全镇有果园1409亩,总产1023吨。
东山埠码头,1995年经省交通厅批准,投资300万元建成现代化的500吨级码头,是乐清市东部的物资贮运中心。淡水养殖业和海涂养殖业发展迅速,海涂得到大面积开发,混合养殖对虾、蝤蠓、花蛤、蛏子等海产;淡水养殖田蟹收益颇丰;东山港水质适宜培育虾、蟹、花蛤等珍稀幼苗,现有17所水产育苗场,年收入1500万元。
工业企业120多家,百万元产值以上企业32家。工业产品有纸品、机械、五金、电子、电器、橡胶等。外出经商也是南塘人民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4])
总人口
18312
男
9635
女
8677
家庭户户数
4888
家庭户总人口(总)
17039
家庭户男
8750
家庭户女
8289
0-14岁(总)
4648
0-14岁男
2556
0-14岁女
2092
15-64岁(总)
11938
15-64岁男
6239
15-64岁女
5699
65岁及以上(总)
1726
65岁及以上男
840
65岁及以上女
88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5930
2、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南塘镇[地理位置及概况]南塘镇位于赣州市赣县东北部,距赣州市42公里,是赣县、兴国、于都等三县八乡镇,周边22万人口的中心小城镇。全镇面积14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耕地3.2万亩,辖22个行政村,242个村小组,1个居委会。
[国民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塘人民以“勤工作,迈大步,创特色,树形象,争一流”的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8亿元,财政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50元,年中存款总额突破亿元。
[特色农业]有果业、反季节蔬菜、烤烟生产、葡萄生产。
1、果业:种植品种以脐橙、蜜梨为主,现有蜜梨面3000多亩,年产500万公斤以上,全镇种植面积达1万亩,主要建设黄屋至石院、船埠至鹅坊二条果业带。
2、反季节蔬菜:种植品种以反季节蔬菜和菜秧为主,主要以沙溪口大棚蔬菜基地和菜秧基地的建设为主,现有面积30亩。
3、烤烟生产:主要抓好都口等八大基地的建设,计划至2005年全镇烤烟面积达5000亩。
4、葡萄生产:种植品种是曝稔葡萄,主要以道坝和鹅坊基地为主,全镇面积达160亩。
[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迅速。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培植龙头,建立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建起了五千亩金水二号梨基地,正规化实施万亩脐橙基地;狠抓订单农业和合同农业,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构建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已形成十万羽出笼的毛鸭基地,十万只板鸭加工基地、千亩蔬菜基地,200亩藤稔葡萄基地,百亩大棚蔬菜基地,特种养殖基地。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强劲有力,个私经济方兴未艾。本着让惠让得原则,实行“低门槛、高回报”投资环境,不断加大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进科技会含量多的项目,以增强全镇的整体经济实力。南塘板鸭早已飞出国门,享誉东南亚,畅销港澳。已培植了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加工大户。外出打工回镇办企业势头强劲,已初步形成了皮鞋制造、成衣、食品和木材加工为主的地方特色,截至2001年,全镇私营企业36家,个体工商户320户。
[交通邮电]南塘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九铁路穿境内13.8公里,设有客运站和货运站;二级公路江兴公路连接赣州和兴国县;通信设施先进,安装了移动、联通通讯接收塔覆盖22个村,1万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日产1万吨的自来水厂投入运营。
[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通过社会筹集为主等多渠道筹资,加大基础设施力度,按照“三横三纵”(南兴大道、文明大街、沿江大道、南三公路、南兴一路、南兴东二路)的总体框架,建设了集批发、零售和贸工农为一体的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截止1999年,小城镇面积增至2平方公里,拥有6000多居民,街道都硬化。江西日报在《千里繁荣一线牵》报道京九线上的小城镇建设成就时,北引言报道南塘镇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成果。2000年,时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智权亲临南塘视察,并对南塘的工作予以肯定。为优化社会环境,加快发展,镇党委、政府一直把通民风、净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多年被市、县评为综治先进单位,98年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3、广东省高要市南塘镇南塘镇位于高州市西北部,全镇总面积143.8平方公里,总人口5.23万。近年来,南塘镇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3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 9/6和5 9/6。连续8年荣获“高州市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十强镇”的光荣称号。一该镇农业基础稳固。水果、桑蚕、蔗糖、橡胶、生猪、三鸟等支柱产业实现了基地化生产。全镇现有水果总面积0.3万亩,其中香蕉3.5万亩,龙眼3万亩,荔枝1.8万亩,年产水果6.8万吨。养殖业产值超亿元大关,南塘镇是高州市的香蕉和龙眼生产大镇,生产的香蕉以其口感好、梳形靓、果型大、果熟着色金黄而远销国内外。出产的石硖龙眼,以其早熟优质、果大皮薄、肉厚核细、清甜爽脆而深受客户称赞。生产的无害套装荔枝“妃子笑”而享有盛名。
该镇工业发展迅猛。近年兴办起了仙城、沙田和飞鹰三个工业小区形成家具、燃气、橡胶、造纸、建材、针织、爆竹等工业格局,年工业产值达5.2亿元。市“龙头企业”——南恒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以其选料上乘、做工精细、款色新颖而产品远销省内外及东南亚等国家市场,南塘燃料发展有限公司、生辉纸品有限公司、南塘轮胎厂均是粤西地区同行业的佼佼者。
该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第三产业日益兴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电力供应充足,通讯方便快捷,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更是蒸蒸日上。特别是教育事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塘中学、南塘一中更是创造了惊人的业绩。校园面积不断扩大,新建了教学大楼、学生饭堂、学生宿舍楼、教师住宅楼、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和400米环跑标准运动场等,学校各项“硬件”建设都走在全市前列。其中南塘中学形成了住宅区、教学区、运动区科学布局合理,校道宽阔、绿草如茵、四季如春、百花争艳的花园式学校。其教学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中考成绩名列高州市前茅,连续两年中考综合评价全市三等奖,高考录取率列农村完中第三名,被评为“茂名市一级学校”。
4、广东省广州市芳村区南塘镇南塘(Nántáng)在广州城区西南。属芳村区。含南福里和梓桥里。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建村,因村南侧有一大莲塘故名。
5、广东省陆丰市南塘镇南塘镇位于广东陆丰市东南部,东邻甲子、甲西镇,南连湖东、碣石镇,西靠内湖镇,北接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全镇总面积141.5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辖24个村委会,是陆丰市主要的农业重镇。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5亿元。
南塘镇地理位置优越,是陆丰东南部的交通枢纽。南托“三港”(甲子、碣石、湖东)一路(沿海公路),北靠“两路”(广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一站(220KV输变电站)。交通便利,商贸繁荣。 “三高”农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市农业商品生产基地。近年来,该镇坚持以自身地理优势为依托,积极发展淡水养殖、蔬菜种养和“三鸟”养殖等“三高”农业,促进了商品农业的规模发展。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也并驾齐驱,全镇现有集体、联合体、个体企业700家,初步形成副食品、家具、服装、工艺品、化工等工业体系。
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不断发展。全镇现有中小学校28所,幼儿园1所,实现中小学校舍楼房化。较大型学校有南塘中学、陈佛庇纪念学校等,南塘幼儿园也颇具规模。南塘中心卫生院是毗邻镇场的医疗服务中心,该院拥有血液透析机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新建扩建了医务大楼、住院大楼。镇内文化娱乐设施日益完善。拥有影剧院、电影巡廻放映队、有线电视、卡拉OK歌舞厅等。
南塘镇名产多。南塘花生种植历史悠久,其特点产量多,壳薄仁大,质地清脆可口,含油量高。南塘镇是粤东花生生产、加工、集散地之一;南塘白薯片,选用当地优质番薯为原料加工精制而成,色泽洁白,质地松脆,清甜可口,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和有机物质,具有清热解暑,助消化之功能;南塘牛肉丸,味香,可口不腻,为居家、饮食行业常年不衰之菜式,驰名远近。 南塘文物古迹多。主要有华山寺,位于南塘镇华山北麓,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前,此处古榕翠竹,同气连根,殿塔亭榭,相映成趣,还有“仙人脚印”。环田古寺,位于南塘镇环林石佛村,建于明万历已丑年(1859)。古寺老树参天,四季常青,泉清水甜,有古葬遗迹,“环山石穴”、“虎空行”、“中角尖”等胜景。此外,还有四柱湖丰湖寺、南湖游乐园、汤湖温泉度假村、五峰山怪石松林等,令游客留连忘返。
南塘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3])
总人口
84836
男
43606
女
41230
家庭户户数
15663
家庭户总人口(总)
84768
家庭户男
43570
家庭户女
41198
0-14岁(总)
36117
0-14岁男
19126
0-14岁女
16991
15-64岁(总)
44265
15-64岁男
22188
15-64岁女
22077
65岁及以上(总)
4454
65岁及以上男
2292
65岁及以上女
216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2945
6、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南塘镇基本概况
南塘是镶嵌在乐清海畔的一个璀璨明珠。
地处雁荡山南麓的南塘镇,距乐清市区20多公里,104国道倚镇而过,甬台温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温州机场和火车站均在1小时车程内。全镇总面积为14.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除小横床地处海岛、山马村在龟山之南外,其余村庄都在一片水网平原之上。
据考证,南塘自古为东瓯繁华之地。北宋治平二年,因海啸而成沧海,清雍正乙卯,福建人陈汝白从闽东迁徙居此并筑塘造田,男耕女织,几代人苦心经营,才形成今日之风貌——居民傍山者依山筑屋,近水者临河而居,青郁苍翠之处皆为人家,田园风光旖旎无比。
经济状况
秉承先人创业遗风,这片热土上的人民勇敢、勤劳、敢为天下先。早在1936年,里鱼山村就建立了战时青年服务团,全镇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有12人。1994年百年未遇的17号台风伴随着天文大潮,吞噬了全镇所有的堤塘,夺去无数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灾后,南塘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奋起抗灾,不到一年时间投入了近千万资金,全部筑起了20一遇的标准堤塘。山马村黄永斌胆大"包海",个人投资600万元建标准塘,一时引起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此外,不少南塘人士在全国各地筑码头、闯市场,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留下了一个个成功者的足迹。这种"敢冒风险、敢于创新、自加压力、自强不息"的南塘精神,永远是南塘人民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南塘大地波澜叠起,捷报频传,2万多南塘儿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为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而奋斗着。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上,揭开了南塘发展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效益农业已成规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海上南塘优势凸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057元。跨入了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行列。[1]
2006年,该镇认真贯彻乐清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95亿元,比上年增长48.4%;财政总收入23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6002元增加到6500元,比上年增长8.2%。
2007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乐清湾港区开发建设机遇,以港富镇,深入实施科教兴镇、农业稳镇、工业立镇的发展目标,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全面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居环境优良的和谐南塘[6]。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18312
男
9635
女
8677
家庭户户数
4888
家庭户总人口(总)
17039
家庭户男
8750
家庭户女
8289
0-14岁(总)
4648
0-14岁男
2556
0-14岁女
2092
15-64岁(总)
11938
15-64岁男
6239
15-64岁女
5699
65岁及以上(总)
1726
65岁及以上男
840
65岁及以上女
88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5930
7、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南塘镇南塘镇位于高州市西北部,全镇总面积143·8平方公里,总人口5.23万。近年来,南塘镇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3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 9/6和5 9/6。连续8年荣获‘‘高州市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十强镇”的光荣称号。一该镇农业基础稳固。水果、桑蚕、蔗糖、橡胶、生猪、三鸟等支柱产业实现了基地化生产。全镇现有水果总面积·3万亩,其中香蕉3.5万亩,龙眼3万亩,荔枝1.8万亩,年产水果6·8万吨。养殖业产值超亿元大关,南塘镇是高州市的香蕉和龙眼生产大镇,生产的香蕉以其口感好、梳形靓、果型大、果熟着色金黄而远销国内外。出产的石硖龙眼,以其早熟优质、果大皮薄、肉厚核细、清甜爽脆而深受客户称赞。生产的无害套装荔枝“妃子笑”而享有盛名。
该镇工业发展迅猛。近年兴办起了仙城、沙田和飞鹰三个工业小区形成家具、燃气、橡胶、造纸、建材、针织、爆竹等工业格局,年工业产值达5.2亿元。市“龙头企业”——南恒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以其选料上乘、做工精细、款色新颖而产品远销省内外及东南亚等国家市场,南塘燃料发展有限公司、生辉纸品有限公司、南塘轮胎厂均是粤西地区同行业的佼佼者。
该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第三产业日益兴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电力供应充足,通讯方便快捷,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更是蒸蒸日上。特别是教育事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塘中学、南塘一中更是创造了惊人的业绩。校园面积不断扩大,新建了教学大楼、学生饭堂、学生宿舍楼、教师住宅楼、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和400米环跑标准运动场等,学校各项“硬件”建设都走在全市前列。其中南塘中学形成了住宅区、教学区、运动区科学布局合理,校道宽阔、绿草如茵、四季如春、百花争艳的花园式学校。其教学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中考成绩名列高州市前茅,连续两年中考综合评价全市三等奖,高考录取率列农村完中第三名,被评为“茂名市一级学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