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纪念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位置光复纪念亭在越秀山镇海楼东侧,为纪念辛亥革命胜利及广州旅香港同胞捐款支持辛亥革命而建。光复纪念亭

[1]

背景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各界人民立即响应,11月9日广东宣布独立;随后,各地民军纷纷起义,全省光复,成立了以胡汉民为都督的广东军政府。当时,广州“义军云集,清吏宵遁,库藏如洗,饷粮告匮。”参加军政府组织工作的香港同胞李煜堂、杨西岩、 邓仲泽等30余人,为筹募军政府经费,组成港侨筹饷局,筹得款项300余万元,政府嘉之,乃于1929年在越秀山建光复纪念牌坊。

简介牌坊原以花岗石建造,四柱三间冲天式,正面刻胡汉民题的“光复纪念”匾额,左右刻李煜堂撰的《粤秀山“还我河山”牌匾

纪念石坊跋语》;背后刻陈少白题的“革命之源”匾额,左右分刻古应芬题的“脱离专制”和杨西岩题的“实现共和” 匾额;两柱分刻“何时世界大同,宪法先从民主立心匕日河山光复,义旗曾向港侨来”对联。牌坊在日军侵占广州期间遭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4月在原址重建纪念亭,钢筋混凝土结构,绿琉璃瓦四角攒尖顶。亭高7米多,长、阔各为3.5米,台基下四边各有阶梯。将原牌坊残存胡汉民等题的匾额分嵌于亭的前 额及左右两侧;亭后额另嵌石一方,外仿刻民族英雄岳飞手笔“还我河山”,内刻邓仲泽等人撰的《建造光复纪念亭梗概》。[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