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三门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三门峡

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南省 三门峡市英文名 :Sanmenxia City, Henan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城市概况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是伴随着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三门峡市总面积10475平方千米(根据民政部《简册·2006版》)/10309平方千米,总人口227.48万人(2005年底)(根据《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

邮编:472000代码:411200区号:0398拼音:Sanmenxia Shi

行政区划

三门峡

三门峡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三门峡市面积10309平方千米,人口227.48万(2005年)。

湖滨区面积 219平方千米,人口33.22万人。邮政编码472000。

义马市面积 112平方千米,人口16.10万人。邮政编码472300。

灵宝市面积2997平方千米,人口73.23万人。邮政编码472500。市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渑池县面积1368平方千米,人口33.64万人。邮政编码4724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陕县面积1610平方千米,人口34.49万人。邮政编码472100。县人民政府驻大营镇。

卢氏县面积4004平方千米,人口36.80万人。邮政编码472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三门峡

*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人口截止2005年底。 *

自然资源目前已发现的矿藏达66种,占河南省已发现矿种的60%。已探明储量的有50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省前3位的有31种,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能源矿产基地,潜在经济价值达2700亿元。黄(金)、白(铝)、黑(煤)是该市三大优势矿产资源,黄金储量、产量均为全国第二;铝矾土总储量达1.3亿吨,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全国最好的高铝耐火原料基地;原煤储量达26.9亿吨。三门峡西的温塘温泉日排水量达6000吨,水温高达62℃,内含42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灵宝是我国六大苹果出口基地之一,苹果年产量已达到6亿公斤;灵宝的大枣,卢氏的木耳、猴头、香菇、板栗、猕猴桃,渑池的仰韶杏和牛心柿饼等在全国都极负盛名。卢氏山区还有“天然中药库”之称。三门峡烟叶是我国各大烟厂抢手的优质卷烟原料,有“代云烟”美誉。

历史文化地处黄河流域的三门峡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华夏浩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文化对于推进历史的前进乃至当今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及其深远的影响。仰韶文化、虢国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经》衍化而来的道家、道教文化便是这诸多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1921年,首先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而命名的仰韶文化是远古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展示了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由盛到衰的时期,表面绘制有图案的彩陶是其重要特征之一。1961年3月4日,仰韶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底,全国共发现仰韶文化遗址5000余处,其中三门峡市约有200处。2001年,仰韶村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西周时期重要姬姓封国之一虢国对西周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20世纪50年代,中央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三门峡市上村岭考古发现虢国墓地,并首次对其进行大规模发掘。90年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门峡市考古队联合对虢国墓地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发掘。其中,1990年发掘的M2001虢季墓、1991年发掘的M2009虢仲墓分别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虢国墓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两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是三门峡地区数千年文化的积累和结晶,为虢国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国内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掀起了研究虢国文化的热潮。2000年,李家窑遗址被证实为虢国都邑上阳城的所在地,不仅将三门峡的城市历史上溯到3000年前,而且给虢国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史料,使虢国文化研究达到了高潮。

东周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晚年在函谷关(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著就的《道德经》奠定了中国道家、道教的基础,其影响渗透到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道德经》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军事、养生、伦理、艺术等方面。继老子后学者,战国初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随着社会前进,老子思想被后来学者不断丰富、完善,至汉初形成道家学派。东汉后随着道教的形成,老子被奉为道教的教祖,《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道家哲学成为道教的思想渊源之一。《道德经》自问世后,研究者甚多。80年代后,国内外又兴起一股“老子热”,外国人称老子的《道德经》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在西方除《圣经》之外,《道德经》译本最多,影响最大。

此外还有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在灵宝荆山铸鼎祭天、奠定政权;达摩祖师舍身求法,空相寺作为佛祖圆寂地香火传世;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昭示着三门峡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三门峡大坝作为铭记新中国根治黄河水害丰功伟绩的丰碑更将彪炳史册。紫气东来、白马非马、唇亡齿寒、完璧归赵、秦赵会盟等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还有大禹、张仪、刘邦、李世民、武则天、杜甫、韩愈、司马光、上官仪、上官婉儿等历史人物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墨迹和诗篇。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25处,市级21处,馆藏文物7万余件。

经济发展三门峡经济主要依赖下属县和县级市。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该市实际,确立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特色经济,构建区域特色经济体系的发展思路;突出五大产业基地建设,构筑九大产业链条,使三门峡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成为河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40亿元,比去年增长14.5%。“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3.1亿元,年均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02.3亿元,年均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9.8亿元,年均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76美元(按2005年末汇率1:8.0608折算,下同),比“九五”末提高943美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82美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6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5.7%。进出口总额达到1.5亿美元,年均增加235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6.5亿元,年均增加6.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84.5亿元,比"九五"时期累计投资增加1倍以上。一大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后劲。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结构趋于优化。五年来,第一产业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3.4% 下降到2005年的9.9%,年均下降0.7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重达到50%以上,比“九五”末提高14个百分点,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林果、畜牧、烟叶等八大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全市农业开始向规模化经营、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方向转变,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初步形成。第二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52.4%上升到2005年的60.3%,年均提高1.5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43.8%提高到56.1%,年均提高2.4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3.5%提升到9.3%。能源、铝、煤化工、黄金生产加工、林果加工等支柱产业的产品链条进一步拉长,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五大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左右,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在29%到34%之间,交通运输、仓储及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邮电通信、房地产、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比重上升。非公有制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2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9%;入库税金达到10.9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5.5%。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高起点编制了符合市情特点的《三门峡城市总体规划》和《三门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市布局趋于合理,"一主两副一点"的城镇格局已经形成,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2005年底,城镇化率达到39.3%,高出全省8.6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包括西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年均增加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40万人。涧河治理工程、沿黄(河)公路、西区的规划和建设、陕州大道、310国道立交桥的建成,将一城三区有机连为一体,拉大了中心城市框架。城市道路、火车站改造、涧河公园、湖滨广场、陕州风景区、高阳山风景区、虢国博物馆、南山公园、天鹅湖风景区、青龙涧河和仓龙涧河蓄水大坝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凸显了自然山水生态城市风貌,提升了中心城市品位。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副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凝聚和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义马和渑池城区相向对接发展,东部组团式城市雏形显现。灵宝市成功创建为全国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北区开发初见成效。卢氏县通过洛河滩区治理拓宽了城区面积,并获得了国家绿化城市认证。

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国有企业、农村税费、粮食流通、投融资、财政、行政审批制度等各项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0%以上,在全市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率先在全省实行投资项目核准制、备案制,成立了财政统一支付中心,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引进省外资金200亿元以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亿美元,引进美国杰德、英国开曼、香港先锋等20余家世界著名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十五”期间,全市与国外2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科技往来关系,有165家企业取得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五年累计实现出口创汇4.63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6.4倍,年均增长43.7%。机械、电子、铝合金轿车轮毂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湖滨果汁、天元铝业成功实现境外上市,金渠集团在柬埔寨王国取得黄金开采权,义煤集团、灵宝黄金股份公司等进军西部地区,“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技推广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累计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500余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9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1项,省级近20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左右。全市拥有各类人才达到9万人。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普九”提高目标顺利实现,五年累计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3.7万平方米,改造各类学校518所,小学、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三门峡市一高、灵宝市一高、三门峡市一中、灵宝市实验高中成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中高等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五年累计改造乡镇卫生院40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完善,医疗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4.5‰,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环保、民政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3万人,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年控制在4.5%以内。“两个确保”得到巩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率、社会保险费代缴率均达到100%。建立了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险种齐全、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险体系,2005年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8%以上,失业职工参保率达90%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71元,五年平均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5元,五年平均增长6.3%。五年累计脱贫7.9万人。

文化教育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 288所,在校生443 804人,教职工27 901人,其中专任教师23 590人。直属学校18所,在校生27 857人,教职工1 850人,其中专任教师1 422人。

(一)基础教育:共有学校1 269所,其中普通高中21所、普通初中149所、小学917所、幼儿园179所、特教3所;在校生406 216人,其中普通高中55 769人、普通初中119 915人、小学190 013人、幼儿园40 519人;教职工25 419人,其中专任教师21 978人。

(二)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6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5所,在校生35 699人,教职工1 852人,其中专任教师1 310人;全市成人教育机构(扫盲班)234个,教职工99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

(三)民办教育:全市共有民办性质学校64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3所,幼儿园55所,在校生共16 802人。另有民办培训机构141个。

二、主要工作成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确立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地位,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强化内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市教育局2000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市教育系统2001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全省推进“两基”成果奖,1997年至2006年连续十次受到市政府通令嘉奖。

(一)“两基”工作成效显著。按照“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的方针,强化政府行为,加强教育督导,全市1996年提前4年完成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2000年,6个县(市、区)全面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目标。实现“两基”工作目标后,市教育局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的原则,不断加大“两基”巩固提高力度,“两基”工作达到新的水平,2005年底,初中、小学阶段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99.7%、99.9%;非文盲率保持在99%以上,扫盲巩固率达100%。

(二)普通高中和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达54 199人,比2000年的18044人增加36 155人,增长200.37%。市一高、灵宝市一高、市一中、灵宝实验高中跨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独立设置幼儿园在园幼儿41 868人,比2000年的18 058人增加23 810人,增长131.85%;学前一年和三年受教育率分别达到了84%、61%;市实验幼儿园、陕县实验幼儿园跨入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行列。

三门峡

(三)职业教育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1998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省政府批准建立了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零的突破,目前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17 000人,开设有经济管理、供用电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37个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专业5个,为我市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十五”以来,全市举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班12 850余期,推广实用技术110余项,培训青壮年农民、回乡知青140多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近16万人。

(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五”以来,全市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经费超过4.8亿元,新建校舍58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学校占地面积达76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277.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初中食堂81个,涉及面积3.39万平方米。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消除危房26.9万平方米,涉及614所学校,共投入资金11 182.57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投入资金3 566.4万元,建成教学点15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 008个、计算机教室118个,4月底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为1200所农村中小学开通了中央电教馆卫星教育资源库。加强图书仪器建设,教学仪器价值超过2亿元,图书575.7万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队伍素质明显增强。近年来,深入开展了师德师风大讨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等系列教育活动,建立了教师师德档案,广大教职工普遍树立了敬业爱岗、以德立教的良好职业道德规范。同时把深化“名师”工程和校本研修、继续教育作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载体,全市现有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名师283名、骨干教师 898名;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由2000年的94.6%、89.5%、68.7%提高到99.6%、95%、75.2%。

(六)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市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机构)发展到205所,在校生超过4万人,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学体系。

(七)教育投入不断增长。2001—2005年,教育部门的办学经费总投入分别为45 250万元、50 372.3万元、52 915.5万元、60 704.4万元、81 090.8万元,增长比例分别为9.39%、11.32%、5.05%、14.7%、33.58%。

(八)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市教育局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动力”的教学管理理念,形成了高中、初中、小学相互促进,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五”以来,全市有6 425人(次)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106人获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大奖;涌现出223名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科技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市的科技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民科技进步意识显著提高,科技发展社会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同时科技工作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对外开放为动力,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实施人才战略和加大科技投入为主要措施,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科技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在科技计划管理方面始终遵循“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指导方针,贯彻落实“科技教兴市、工业兴市、强工富农”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积极组织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三门峡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全市共实施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等各类科技项目1633项,投入资金24.16亿元,新增产值36.35亿元,利税6.89亿元,研制开发新产品348种,先进适用技术546种,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把全面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质量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开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1999年三门峡市启动了实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成立了三门峡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通知”、“关于印发三门峡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优惠扶持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全市有23家企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有88种产品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项目4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扶持项目1项,国家生产力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项,同时组织实施了三门峡蓝雪实业有限公司电子彩色印刷凹版、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有限公司60万只/年铝合金轮毂、三门峡龙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酵素菌生物肥料工程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18项;组织实施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6项。这批项目已实现总投资5.96亿元,共落实贷款4.28亿元,已获省、市两级贴息2253万元,实现产值6.29亿元,利税1.36亿元。截止目前全市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应用开发活动的企业46家,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15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7.0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6.8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2.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5.02亿元;利税从2000年的0.93亿元预计增加到2006年的4.68亿元;出口创汇从2000年的310万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200万美元。

在农业科技方面,把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深入贯彻《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强化领导为保证,以实施六大农业科技行动为重点,以扩大科技开放为动力,以科技示范为引导,以增加投入为支撑,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经济作物比重提高到50%;林果、畜牧、烟叶等八大农业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2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5元,农业增加值33.1亿元,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38%上升为46.7%,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推动力量。组织实施农、林、牧良种科技行动,优化农业品种结构。近五年来引进牧、果、林、菌、草等新品种达240余个,建立无公害及绿色苹果生产配套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等基地30余个,年增加效益7000余万元;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为重点,积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在生物脱毒组培、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计算机在农业上应用等领域有了较大进展。投资300多万元先后建设和开通了黄河农网、三门峡科技成果网、科技信息“户联网”、“ 农家宝”信息系统、三门峡科普影视在线,使现代科学技术、科技信息、科技知识和专家智慧与农民实现对接。围绕农业及农村开展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及科技交流活动,建立和健全星火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星火人才培训工作,举办各类培训班12595余期,受训人数总计37.6万人次。积极强化科技示范基点建设,狠抓科技示范带动战略,全市先后建立省科技示范乡镇6个,市级科技示范乡镇20个,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50个,科技示范村362个,各类科技示范基点1259个,专家大院建立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2000多个,会员达12万人

在科技成果与专利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共获得科技成果奖713项,其中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53项,市级科技成果奖560项;申请国家专利998项。

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三门峡市科技队伍也日益壮大。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911名,其中高级科技人员1272名,中级科技人员10951名。

旅游资源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华夏的古老文明、祖国的今朝奇迹、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国的秀丽冰川,在这里得到了巧妙的浓缩和展现,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十分广阔的前景。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这里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主要有融观光、登山、避暑为一体,享有“ 小华山”之美称的亚武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的陕州老城风景区(陕州公园);风光旖旎、 景观险胜、古迹遍布的三门峡黄河游览区等。近年推出的“黄河之旅”旅游线路,已被国家旅游局定为14条旅游专线的第二条,推向国际市场。

交通运输截止2006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133公里,其中油路面里程7069公里,占总里程的99.5%。其中高速公路167公里,二级以上公路618公里,县乡公路及村级道路6054.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68公里/百平方公里,平均每万人拥有公路32.3公里。全市76个乡(镇),1362个行政村全部通油(砼)路。初步形成了以连霍高速公路、国道310线和209线为主动脉,以南闫路、三洛路、郑卢路、洛卢路、西铁路等5条省道为主干线,以农村公路为支线的公路交通网络,实现了东西畅,南北通的的公路交通新格局。

公路通达能力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我市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有三门峡市汽车站、三门峡市东风汽车站、渑池县汽车站等8个运输场站;汽车维修厂(站)538家,其中一类维修厂(站)10家,二类维修厂(站)62家,三类维修厂(站)466家。拥有省际客运线路49条,市际客运线路84条,县际客运线路82条;全市拥有营运汽车11223辆,其中客运汽车1287辆,货运汽车9936辆。基本实现了货畅其流、人便于行,为加快该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历史沿革三门峡曾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属虢国,秦置三川郡,西汉为河南府,汉武帝时置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

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建设,于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省辖地级市。1962年改为县级市。1986年1月又调整为地级市。

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升为地级市,原洛阳地区的渑池、陕县、灵宝、卢氏4县划归三门峡市管辖。义马市由三门峡市代管。

1990年,全市共设93个居民委员会。1992年,为适应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形势,三门峡市内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驻地在陕州城遗址;开发区管委会下辖向阳、后川、南关、三里桥、韩庄等5个村民委员会。

1993年5月,报经国务院批准,灵宝县撤县设市。

2000年底,三门峡市共设76个乡(镇)、10个街道办事处,1347个村民委员会、152个居民委员会,11204个村民小组。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三门峡市总人口2177428人;湖滨区 288746人、渑池县 328947人、陕县 343863人、卢氏县 356431人、义马市 136543人、灵宝市 722890人。

2005年,乡镇区划调整:11月4日,三门峡市召开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座谈会,撤并乡镇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三门峡市全市原辖76个乡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撤并乡镇工作实施意见的精神,全市净撤乡镇12个,改设街道办事处2个,撤并后全市乡镇总数为62个。渑池县:撤销池底乡并入陈村乡,撤销西村乡并入果园乡,撤销笃忠乡并入天池镇,撤销西阳乡并入仰韶乡。湖滨区:撤销崖底乡并入交口乡,撤销会兴镇并入磁钟乡。义马市:撤销千秋镇、常村镇,改设街道办事处2个。陕县撤销大延洼乡并入观音堂镇,撤销柴洼乡并入王家后乡,撤销东凡乡并入菜园乡,撤销宜村乡并入西张村镇。灵宝市撤销东村乡并入寺河乡,撤销程村乡并入阳平镇。会议要求,撤并乡镇工作要在11月20日基本结束,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要在12月20日基本结束。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三门峡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12个街道(其中3个街道尚未向河南省备案)、27个镇、35个乡,117个居委会(其中1个由开发区管理,估计也未备案)、1362个村委会,114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7.48万。(数据根据:《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

友好城市三门峡市一共缔结了三座友好城市,分别是1985年5月25日缔结的日本北上市(Kitagami City)、1994年4月17日缔结的澳大利亚墨累桥市(Murray-Bridge)和2008年4月19日缔结的匈牙利共和国索尔诺克市(Szolnok)。

节日庆典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从1992年开始举办首届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以来,到2009年一共举办了15届。旅游节坚持品牌化、精品化、群众化的原则,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经贸、文体、旅游活动,全面展示三门峡市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经贸合作,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成语典故源出于三门峡的成语典故有很多,例如假虞灭虢、唇亡齿寒、中流砥柱、紫气东来、公孙白马、终军弃繻、鸡鸣狗盗、完璧归赵、秦赵会盟等。

天鹅之城2002年,三门峡就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援华项目,这也是我国北方唯一一个被列入该项目的城市。

每年入冬以后到次年初春这段风寒雪飘的季节,三门峡这座美丽的城市总会迎来她相知的朋友-----白天鹅。 在三门峡库区广阔明澈、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自由自在地飞翔、飘游、嬉水、觅食,安详地休养生息。这些圣洁的仙鸟,或飞、或游、或走、或卧、千姿百态,构成一副副动人的画面,成为三门峡一道亮丽的景观,招引四方游人争相观赏,络绎不绝。

据研究人员考证,这群白天鹅来自西伯利亚,她们之所以每年如期来到三门峡越冬,是因为三门峡山川秀丽,湖面广阔,水肥草美,食物充足,广大人民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树立了良好的保护生态的意识,并采取了得力的保护鸟类的措施,创造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优越环境。 三门峡也因此有了“天鹅城”的美誉。

历史名人关龙逄,陕县人,夏朝末年人,夏桀时大臣,因忠谏而被桀所杀。

王浚(206~286 )西晋名将。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北)人。多谋善战。初任河东从事,后受车骑将军羊祜赏识,转为车骑从事中郎。西晋泰始八年(272),任广汉太守时,纳主簿李毅之议,发兵讨灭枉杀益州刺史皇甫晏的牙门张弘等,迁益州刺史。后因治边有方,少数民族多来归附,拜右卫将军,任大司农。晋武帝与羊祜密谋伐吴,祜荐其留镇益州(治今成都),旋加龙骧将军,监益、梁诸军事。王濬受命藉长江上游地势之利,治水军,以屯田兵及诸郡兵合万余人,大造舟舰器仗,作攻吴准备。历经七年建成一支强大水军,在灭吴之战中起了重大作用。咸宁五年(279),上书请速攻吴。时镇南大将军杜预亦上表请即伐吴。遂促成晋武帝于十一月发兵大举攻吴。太康元年(280)正月,王浚自成都出发,率水陆军顺流而下。二月,越过建平(今四川巫山北),以大筏带走吴军置于江中之铁锥,以火炬熔毁其铁链,攻克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继续前进。在杜预等的支援和策应下,顺利攻占西陵、夷道、乐乡、武昌(今宜昌东南、枝城、松滋东北、鄂州)。三月,与另两路晋军同逼吴都建业(今南京)。又临机果断,领军过三山矶(今南京西南),率先进入建业西石头城,接受吴主孙皓投降,实现西晋统一大业(见晋灭吴之战)。因灭吴功勋卓著,拜为辅国大将军,领步兵校尉。六年,转抚军大将军,加特进。卒年八十。

张士贵(?~656) 唐代名将。卢氏人。自幼学武,颇有臂力,箭无虚发,人皆称奇。隋末聚众揭竿起义,后归顺李渊。在完成唐朝统一大业和边境扩张的戎马生涯中屡立战功,先后任右光禄大夫、右屯卫大将军、左领军大将军等职,并被封为虢国公、勋国公。但在平定辽东时,因其婿何宗宪冒领大将薛仁贵之功被累,降职随军,平辽后始官复原职。唐显庆初年(656)病故,谥荆州都督、陪葬太宗昭陵。《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记。

上官仪(约608~664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家于江都。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他常参加宫中宴会,又曾参预《晋书》的编撰工作。唐太宗每属文,遣仪视稿,私宴未尝不预。唐高宗即位,上官仪为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刚直肯谏,因建议高宗废武则天,遭武氏嫉恨。麟德元年(664年),被告与废太子梁王李忠通谋,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同时被处死,籍没其家,其孙女上官婉儿后为唐中宗李显妃嫔。唐中宗李显即位时,才得平冤,被追赠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以国礼改葬。肖像列入凌烟阁,牌号是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弘文馆学士、楚国公。

上官婉儿(664---710年),上官仪之孙女,父祖死时尚在襁褓之中,随母亲郑氏入宫役使。

她天资聪颖,卓有文才,下笔成章。14岁时被武则天发现,加以任用。以后,逐渐被委以重任,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唐中宗登基被封为昭容,专管草诏制命,深被信任。上官婉儿曾提请中宗扩大书馆,增加人员,以延揽人才,被中宗采纳,为发展唐朝文化做出贡献。上官婉儿的诗作对仗工整,遣词华丽,成为当时文人学习的范文,朝廷内也趋之若鹜,对唐初诗律有一定影响。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 后人称其为“巾帼首相”。

姚崇,原名元崇,字元之,武则天时,因与一反叛突厥人同名,故而以字行(有的说是改名元之)。开元元年(713年),因避年号讳,又改名崇。陕州硖石(治所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人,永徽元年(650年)生。历事武则天、唐中宗、睿宗、玄宗诸朝,任宰相,多次出任地方长官,为唐朝前期一名臣。开元九年(721年)卒。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市)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高季兴(858~929),五代十国时南平国(荆南)的创建者。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为富人家僮,后随其主为朱温部将 。唐末,朱温势力已扩大至荆州。后梁开平元年( 907 ),朱温即帝位后,派高季兴赴 任荆南节度使 。荆南镇旧辖 10州(一作8州),唐末,为邻道 侵夺殆尽。高季兴到镇时,仅得江陵一城。季兴招集亡散军民,又收用以唐进士梁震为首的文武官作辅佐,暗中 准备割据。乾化 四年(914),后梁封季兴为渤海王。后唐同光元年(923),李存勖灭后梁 ,季兴入朝洛阳。次年,受封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以后,季兴得到归、峡二州。季兴还一度控制了夔(今四川奉节东)、忠(今四川忠县)、万(今四川万县市)三州,但很快又被后唐取回,故南平是十国中最小最弱之国。但因南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高季兴得以长期割据一方。他死后,高氏父死子嗣,兄 终弟及,直至963年才 被宋灭亡。

魏野,宋初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地人﹐後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自筑草堂於陕州东郊﹐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当时显宦名流如寇准等多与他交游。宋真宗西行汾水时曾召见他﹐但他回避不见。终生不仕﹐死後追赠著作郎。

张玘(?一1162年),字伯玉,河南渑池阳壶(今南村乡洋湖村)人。南宋初,动用家产,招 募新兵,先后随宋将翟兴、董先、岳飞等抗金,屡建战功,官至御营宿卫前军都统、爵亲卫大夫。后在海州之战中牺牲,被追封为清远军承宣使。

曹培元(18s9至1958年),字植甫,曹靖华之父,晚清秀才。其愤于时弊,立志终生从事乡里教育事业,培育故乡贫苦子弟。起初他主持朱阳关分州义学,后于汤河、马耳崖、五里川等地任教,桃李遍卢氏。

曹培元为人刚直,力击时弊,反对守旧,力持创新。教学反对囫囵吞枣,主张灵活运用。反对不求甚解、刻板死背的教学方法;注重比较,讲清道理。民国23年(1934年),先生65岁大寿,执教已45载,鲁迅先生为他写《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序》,高度赞扬他“幼承义方,长怀大愿,秉性宽厚,立行贞明,躬居山曲,设校授徒,专心一志,启迪后进,或有未谛,循循诱之,历久不渝,惠流遐迩,又不泥古,为学日新,作时世之前驱,与童冠而俱迈,爱使旧乡丕变,日见昭明,君子自强,永无意必,而韬光巷里,处之怡然,此岂轻才小惠之徒所能至哉。”

民国23年(1934年)冬,国民党第19路军第60师从开封调至五里川、朱阳关一带驻防,阻击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北上抗日。春节期间,师长陈沛为了鼓舞部队士气,收买拉拢群众,从外地请来一个剧团,在朱阳关小学院内开联欢晚会,曹培元写一副对联,贴在舞台明柱上:“舞台即是世界,世界便是舞台,演员在演大家,大家都是演员”。一天,陈沛请曹先生面叙。曹培元直言不讳地说:“常言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今日冠侵华,步步逼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贵军不在前线抗日,却来后方同室操戈,攻打红军,不知师长对此有何评论?”陈师长面红耳赤,支支吾吾地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敝人是身不由己,旨意难违……”。没等陈沛说完,曹培元气愤地质问:“那么天意、民意、世情、国情能违吗?岂不知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民心更不可违广曹老先生的直言相谏,虽使这次会见不欢而散,但在60师驻防期间,反共活动却有收敛。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访问设在重庆的中苏文化协会,问曹靖华:“豫西卢氏县有位曹植甫先生,你可认得?”曹靖华回答:“那是家父。主席未到豫西,怎么认得?”毛泽东说:“我是从鲁迅著作中看到的,如有机会到豫西,一定去拜访你父亲!”

民国35年(1946年),新四军五师中原突围后,曾在卢氏县五里川开辟工作。曹培元出面召集地方名流开会,为新四军筹集粮食。建国后,曹培元为河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1958年曹培元病故。为感念他一生致力于山区文化教育事业,卢氏县人民政府在五里川中学院内为他树碑建亭,并刻鲁迅所撰碑文手迹。1986年,当地人民政府为曹培元建尊师亭,立教泽碑。曹培元一生富有著述,可惜多已失散,今存者尚有手抄本《家书集》下卷及《劝学篇》等。

曹靖华(1897年8月11日—1987年9月8日),原名曹联亚,河南卢氏五里川路沟口村人,中国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在开封省立第二中学求学时,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1年底回国,在北京大学旁听,与许钦文、柔石、胡也频等租住北大沙滩附近。1924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7年4月,重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任教。1933年回国,在大学任教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39年去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主编《苏联文学丛书》。1948年应聘赴北平清华大学任教。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顾问等职。1959年一1964年,任《世界文学》主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担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鲁迅博物馆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外国文学会顾问、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1987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各国人民友谊勋章.他的第一部译作是契诃夫的独幕剧《蠢货》,经瞿秋白推荐,在杂志《新青年》上发表。此后陆续翻译近30种苏联文学作品。60年代后,还写了许多散文。

三门峡畅想曲此曲为刘文金于1960年所作。作者采撷了三门峡水库工程中的几个画面,借鉴外来的回旋曲式结构,写出了一个活跃的、舞蹈性的快板段落为主部,在乐曲中多次循环地变化再现,中间插入几个歌唱笥的歃部,使音乐有对比发展。作者对乐曲写有如下说明:引子──当人们登高展望时,整个三门峡水库的壮观引起了无限广阔的引以自豪的感受,音调激情而高亢。第一段──富有舞蹈性节奏的主部音调,是建设者们愉快豪爽的形象。第二段──进一步表现了建设者们崇高的志愿和坚定的信心。第三段──音调比较轻松、含蓄。第四段──音调非常柔美抒情,主要表现对于劳动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想象。第五段──是一幅劳动的画面,音调时而轻松愉快,进而情绪紧张。第六、七段和尾声──主部和第一插部的最后再现,乐曲更加火热,在十分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