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
简介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是我国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古老的部族,属于印欧人种。公元前2至1世纪崛起于我国西北地区,后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权--乌孙国。乌孙被哈萨克人误认为先民,乌孙初游牧於敦煌、祁连间,与匈奴、月氏为邻。西元前2∼前1世纪时,匈奴兴起,击败月氏,月氏西逃,仓卒间将乌孙击破,乌孙人多逃奔匈奴。公元前177∼前176年乌孙在匈奴帮助下尽据月氏故地,公元前161年左右建都赤谷城(伊塞克湖东岸)。西汉时乌孙有12万户,63万人。以畜牧为业,善养良马“西极马”。当时已使用铁器,冶金、制陶、制革、毛织也有一定水平。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派张骞出使乌孙以制匈奴,後两次以汉宗室女细君、解忧公主嫁乌孙。双方往还密切,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并牵制了匈奴的势力。西元前71年汉与乌孙合击匈奴,使乌孙摆脱匈奴侵扰的威胁。但自西元前52年起,乌孙出现大小昆弥两个王统,分疆而治,内乱迭起。南北朝时乌孙因柔然入侵,西迁葱岭北。以後逐渐与邻近各族融合。有些出版物说哈萨克族是乌孙的后裔,原因是哈萨克族中有一个“乌孙”部落。其实哈萨克人中的这个“乌孙”部落来自于蒙古许兀慎部(旭申),与乌孙并无关系。
民族起源乌孙族属向有数说 一、匈奴族说。此说强调乌孙"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但乌孙王室始终与匈奴保持密切的联系,尽管有时亦兵戎相见。二、突厥族说。主此说者有俄国突厥语学家B.B.拉德洛夫、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等人。所持理由,一是乌孙与突厥开国始祖的传说均与狼有关;二是乌孙称国王为昆莫或昆称,王族贵人的名字多以"靡"字收尾,以及见于记录的少数乌孙语均属于突厥语族;三是突厥阿史那氏系乌孙的后裔;四是乌孙分布的区域恰为后来突厥族兴起的基地。三、东伊朗族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一些考古学家以A.H.伯恩什坦为代表认为乌孙很可能属于东伊朗族。特别是从50年代起,苏联考古学界有更多的学者认为乌孙是东伊朗族塞卡人(即中国史籍中的塞种,亦称塞人)的一支,塞卡文化与乌孙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两个阶段。乌孙于西汉初期至南北朝初期游牧于天山以北伊塞克湖南岸至伊犁河流域一带,国都赤谷城位于伊塞克湖南岸,另说在纳林河畔。
乌孙的种属不清楚,提到乌孙种族形态学的资料很少。唐代颜师古对《汉书·西域传》作的一个注中提到“乌孙于西域诸戎,其形最异,今之胡人青眼赤须状类弥猴者,本其种也”。按此说法,乌孙人应为赤发碧眼、浅色素之欧洲人种。
乌孙西迁前居于河西地区。迄今为止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先秦时代人类学材料都无例外地显示出蒙古人种支系类型的特点。这说明乌孙人西迁之前.在河西地区居住的是蒙古人种集团,与史书所记乌孙人的人类学特征矛盾。与甘肃相邻的新疆东部如哈密地区发现有公元前10一公元前5世纪人类骸骨,经研究为欧洲人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乌孙人或许与新疆东部的古代欧洲人种有关,他们也许是从新疆进入河西的。
中外学者比较了苏联中亚地区和我国天山以北地区乌孙时代的人类学材料,认为形成乌孙部落的人类学类型的大人种基础是欧洲人种。人类学材料还说明,乌孙人有许多类型,乌孙与天山地区塞人似为同一种民族集团。乌孙不能简单地直接与今天哪个民族挂上钩。
简史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与月氏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攻杀(据《汉书?张骞传》)﹐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由匈奴冒顿单于(公元前209~前174在位)收养成人﹐后来得以复兴故国。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冒顿单于进攻月氏。月氏战败西迁(西迁时间另有两说﹕一说为公元前3世纪末﹔一说为公元前174~前161匈奴老上单于时)﹐至伊犁河流域﹐赶走久在当地游牧的塞人。后老上单于与乌孙昆莫猎骄靡合力进击迁往伊犁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敌﹐遂步塞人后尘亦南迁大夏境内(另说约在公元前139~前129年间)﹐但也有少数人仍然留居当地。在塞人与月氏大部南下以后﹐乌孙便放弃了敦煌祁连间故土﹐迁至伊犁河流域与留下来的塞人﹑月氏人一道游牧。
乌孙昆莫猎骄靡感念匈奴单于救护自己的恩德﹐却又不愿长此蜷伏于匈奴肘腋之下﹐因此当张骞奉汉武帝命前来向他建议返回敦煌祁连间故地﹐以便与汉朝共同对付匈奴的时候﹐他曾坚决谢绝﹐可是在他了解到汉朝国富兵强以后﹐又愿与汉朝联姻﹐得藉汉朝以自重。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以宗室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下嫁昆莫﹐赠送甚丰。匈奴听到乌孙与汉朝联姻以后﹐亦遣女与昆莫成婚。昆莫以细君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匈奴尚左。昆莫左胡妇而右细君﹐显然是因为他仍畏惧匈奴的缘故。乌孙族有这样的习俗﹕妇女可以改嫁丈夫的兄弟﹑子孙或其它亲属。细君为人懦弱﹐年事已高的昆莫出于善意﹐劝她改嫁他的孙子军须靡。细君上书请示汉朝皇帝﹐汉廷为了实现与乌孙合力对付匈奴﹐命其遵照乌孙习俗行事。细君与军须靡成婚后﹐生一女﹐不久病逝。汉又遣楚王刘戊之孙女解懮与军须靡成婚。解懮公主生性泼辣﹐决意为完成汉与乌孙合力制服匈奴的使命效力。昆莫死﹐军须靡立。军须靡继位以前也娶过一位匈奴女﹐生子泥靡尚幼﹐而军须靡病危﹐遗嘱由其叔父之子翁归靡摄政﹐等到泥靡年长立为昆弥。翁归靡摄政后﹐号肥王﹐解懮又与肥王成婚﹐生有三子二女﹐长子名元贵靡。
汉武帝元狩二﹑三年间(公元前121~前120)﹐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在陇西一带大破匈奴﹐匈奴浑邪王投降﹐陇西地空。前121~前111年间﹐汉武帝在陇西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与此同时﹐乌孙的领土也向东扩张到今新疆呼图壁河流域。在汉朝与乌孙步步进逼的情况下﹐匈奴联合车师后国先向乌孙进攻。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因解忧公主与昆弥翁归靡遣使上书﹐热望汉朝出兵以救乌孙。汉发兵15万骑﹐由五位将军率领分道并出﹐并遣校尉常惠持节助乌孙作战。至本始三年(公元前71)常惠与乌孙兵大败匈奴﹐同年冬季﹐匈奴单于自率数万骑兵进攻乌孙。遇到天降大雪﹐一日深丈余﹐人﹑畜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公元前70~前69年﹐丁零﹑乌桓﹑乌孙乘机由北﹑东﹑西三面进攻匈奴,匈奴人民死亡十分之三﹐畜产损失二分之一﹐从此大见衰弱﹐属国瓦解。汉武帝派张骞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计画经过整整半个世纪的经营﹐终获成功。乌孙昆弥翁归靡深感汉恩﹐拟立汉外孙元贵靡为嗣﹐并希望他也能娶一位汉公主为夫人。汉宣帝选定名为少主的一位公主往配元贵靡。
常惠送少主行抵敦煌﹐听到昆弥翁归靡已死﹐乌孙贵人立军须靡之子泥靡为昆弥。宣帝得知后﹐召还少主﹐婚事作罢。泥靡号狂王﹐解忧公主又与狂王成婚﹐生一男名鸱靡。解忧公主与狂王不和﹐这时候乌孙贵人也分为亲汉与亲匈奴两派。解忧公主谋杀狂王不遂。两派势将干戈相见﹐甘露元年(公元前53)﹐宣帝征解忧公主侍者冯嫽问状﹐复遣冯嫽持节回乌孙﹐诏立元贵靡为大昆弥翁归靡匈奴妇所生子乌就屠为小昆弥﹐并遣常惠率军屯赤谷﹐为大小昆弥划分人民与地界﹕大昆弥得户6万余﹐小昆弥得4万余。没过多久﹐大昆弥元贵靡与其同母弟鸱靡皆病死﹐这时解忧公主行年七十﹐上书汉朝皇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冬﹐她带着孙男孙女三人回到了长安﹐于黄龙元年(公元前49)去世。
从公元前53年起﹐乌孙有了大小昆弥两个王统﹐分疆而治。二者都是内讧迭起。变乱丛生。终前汉之世﹐汉朝皇帝和西域都护尽力设法为乌孙排难解纷。《汉书·西域传》总结这一情况说﹐从乌孙分立两昆弥后﹐“汉用忧劳﹐且无宁岁”。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与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乌孙仍有大小昆弥之分。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匈奴北单于为汉左校尉耿夔所破﹐逃至乌孙﹐可见在后汉时期﹐乌孙仍与匈奴时有联系。
公元5世纪初﹐乌孙因蠕蠕入侵﹐西迁葱岭山中﹐不久为蠕蠕所灭。但乌孙西迁时﹐也有一部分人留居当地。清乾隆年间。哈萨克境内尚有名为乌孙的部落﹐可能是未曾西迁的乌孙人的后裔。
和亲公主我国西部的帕米尔高原,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在很早以前,西域波力斯(即波斯)国王曾梦见一位美丽的少女,从此他不忘梦中人,就派两名大臣前去求亲。大臣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并向中国皇帝献上求亲的书信。皇帝被国王的诚意所感动,许嫁了公主,还派男女侍从随行。当他们到达帕米尔时,道路因战争受阻,不能通行。为了公主的安全,他们在险峻的高山上筑起城堡宫宝,供公主居住,大臣及侍从们都在山下守卫。后来战争平息,他们准备西行,不料公主已有身孕。据宫女说,公主住在高山上,每当正午时分,有一位美丈夫,从太阳上下来,与公主相会……。两位大臣知道回去不好交差,决定在这里暂时住下,免得遭来杀身之祸。后来,公主生了一个男孩,成了当地一个名叫朅(qiè)盘陀国的第一代国王。一天,公主得了重病,嘱咐她的儿子国王说:“我是东土之人,死后要把我埋在宫室东方一百步的地方,让我的坟墓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公主死后,国王一一照办。
这就是关于“公主堡”的传说。虽然传说不是信史,但也不是全属杜撰,它反映了某些史实。在我国历史上,献身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的杰出妇女,几乎史不绝书。汉代的细君和解忧,就是其中两位代表。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击败匈奴,曾派遣使者联络西域,又以和亲形式和这些小国结成政治联盟,共同对付匈奴的压迫。当时,西域地区最大的王国是乌孙,与匈奴相处最近。乌孙本来活动在敦煌、祁连山一带(即河西走廊),后来西迁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周围地区,位于匈奴的西部。乌孙以畜牧业为主,人口六十余万,拥有兵力近十九万人。它长期受匈奴的统治和奴役,后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在政治上极力要摆脱匈奴的控制。匈奴贵族几次进攻乌孙,结果都被乌孙打败。在这种情况下,曾经出使西域的张骞,建议汉王朝用厚赂招引乌孙,使它东归敦煌旧地,同时下嫁公主,与乌孙结为兄弟。这样就可“断匈奴右臂”,共同夹击匈奴。
张骞提出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支持,公元前119年,张骞以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的较高将领)的资格,率副使、将士三百余人,携带大量的金、帛和牛羊,出使乌孙、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苏联中亚巴尔喀什湖至咸海之间)等地。
张骞到达乌孙后,说明汉朝愿与乌孙结亲连好,共击匈奴。然而,乌孙对汉朝不甚了解,加以归属匈奴已久,态度犹豫不决。直到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乌孙才派使者数十人,随同来汉朝察看情况。乌孙使者回国后,盛赞汉朝的广大和富庶。约在公元前110年左右,乌孙再一次派遣使者来献良马,正式要求与汉朝和亲。于是,汉武帝派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下嫁昆莫(乌孙王号)猎骄靡。汉武帝对这次联姻非常重视,除了赐乘舆及御物之外,特置属官、宦官和侍御数百人随公主出嫁,赠送的嫁妆极为丰厚。猎骄靡立细君公主为右夫人。不久,匈奴闻讯,也将单于的女儿嫁给昆莫,被立为左夫人。
细君公主身处异域,语言不通,加以昆莫年老体衰,只好自制宫室独居,生活异常愁苦。她曾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帐篷)为宝兮旃(zhān,即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hú,天鹅)兮归故乡。”歌中表达了她的苦闷的心情。汉武帝知道后,对细君甚表同情,因此每隔一年,就派使者携带帷帐、锦绣等物,到乌孙表示慰问。
根据乌孙保存着父死子可娶后母为妻,见死弟可娶其嫂为妻的风俗习惯,猎骄库为了保持与汉朝的政治联姻,要求细君改嫁给他的孙子军须靡。当猎骄靡上书汉武帝提出这种要求时,汉武帝回答说:“要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办事,我们要联合乌孙共灭匈奴。”于是这位汉家公主就又改嫁给年青的军须靡。后来军须库即位为昆莫。他们生有一女,取名少夫,不久细君就死了。
为了继续保持这种政治联姻,细君公主死后,汉王朝封楚王戊的孙女解忧为公主,下嫁军须靡。
解忧在乌孙生活了五十余年,先后嫁给军须靡、翁归靡、泥靡为妻,对乌孙的政治生活影响很大。她与翁归靡生有三男两女。长子元贵摩后来继立为乌孙昆莫,次子万年做了莎车(今新疆莎车)国国王,三子大乐为右大将,长女嫁龟兹(今新疆库车)王为妻,小女是若呼翕侯的妻子。这些子女在乌孙、莎车和龟兹,地位都非常显要。
不仅如此,在政治上解忧公主还帮助和支持翁归靡,促进和发展了乌孙与汉朝的关系。自汉昭帝末年,到汉宣帝即位之初,匈奴接连发兵攻打乌孙,夺走许多地方,还强迫乌孙将解忧公主送往匈奴,断绝与汉朝的关系。因此,解忧公主与翁归靡派使者上书汉廷,表示愿与汉朝军队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71年,汉朝发十五万大军,与五万乌孙军队联合,打败了匈奴,擒获匈奴单于的叔父、嫂嫂、名王(亲王)和都尉以下四万余人,还虏获马、牛、羊、驴、骆驼七十余万头。这次重创匈奴的战役,扭转了西域的政治形势。
从此,乌孙与汉朝的关系更加密切。公元前64年,翁归靡再次上书,表示愿立汉朝的外孙元贵靡为嗣,要求再派汉公主联亲,加强汉朝和乌孙的关系。汉宣帝派解忧的侄女相夫为公主,下嫁元贵靡;乌孙也派使者三百人,来汉朝迎娶少主(即相夫)。当少主一行到达敦煌时,得知翁归靡已死,乌孙贵族另立军须靡的匈奴夫人生的儿子泥靡为昆莫。汉朝对此十分不满,决定迎回少主。
泥靡号称“狂王”,继位之后,娶解忧为妻,生一子叫鸱(chī吃)靡。但是,解忧公主与泥靡之间,关系非常紧张。泥靡为人暴戾,乌孙政局不稳。解忧公主决定翦除这位“为乌孙所患苦”的暴君,便派人利用一次酒宴的机会将他击杀。结果,泥靡受伤逃走,他的儿子细沈瘦,发兵将解忧公主围在赤谷城(今苏联伊什提克)。过了几个月,汉西域都护(驻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郑吉发兵救公主,细沈瘦才被迫退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狂王伤逃之后,原翁归靡匈奴夫人所生之子乌就屠,扬言母家匈奴将派来大军,乘机在北山聚众作乱。接着,他袭击狂王,自立为昆弥(即昆莫)。在这种情况下,汉朝派破羌将军辛武贤率兵到敦煌待命,以准备应急。
眼看一场干戈即将爆发,当时的西域都护郑吉,深知冯嫽的丈夫右大将,与乌就屠关系很好,便请她去说服乌就屠。冯嫽原是解忧公主的侍者,随解忧到乌孙后,嫁给乌孙右大将,人们管她叫冯夫人。她具有政治才能,又擅长外交,享有一定威望。乌就屠听说汉军严阵以待,不得不听从冯嫽的劝告,并希望能得到一个小封号。最后,汉宣帝任命冯嫽为汉使,诏乌就屠到赤谷城,正式立元贵靡为大昆弥,封乌就屠为小昆弥。
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为骸骨,葬汉地”,当时她已是古稀之年。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将她迎回长安,同来的还有孙子和孙女三人。大约过了两年,解忧公主就与世长辞了。
汉代的细君和解忧,与历代其他献身民族团结的历史人物一样,都为发展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人们为了纪念她们,或者将她们的事迹载入史册,或者编成故事流传,就象“公主堡”的传说那样,让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乌孙古道乌孙古道是贯通南疆与伊犁之间的交通便道,起始于新疆昭苏县夏塔乡境内、向南沿夏塔河谷、翻越冰达坂、终至南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民间传说称唐玄奘曾穿越此古道。
清初,南疆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地区的很多维吾尔族百姓经过古道举家迁移至伊犁地区的昭苏。这古道也是国内外探险爱好者涉足的古道。
乌孙古道北衔准噶尔盆地,南控塔里木绿洲,是贯通天山南北的咽喉,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都要争夺这块宝地。汉武帝为了与乌孙结好而对抗匈奴、隋唐时期西突厥控制天山统治塔里木盆地、唐代西征突厥及与突骑施的交好等等,都是通过乌孙古道来实现的。
1949年三区革命军从琼库什台出发,经阿克布拉克达坂,到达拜城的黑英山,以此为基地,转向西攻下了拜城,而在继续向西攻打阿克苏的战斗中,遭遇顽强抵抗和反击,最后夺取了夏特古道南口,经夏特古道返回伊犁。
政治制度
职权
乌孙西迁前,游牧於敦煌、祁连一带,接近中原地区,受汉文化影响,官制制定上有参考汉制。
昆莫(昆弥、昆靡):乌孙之王。三个称谓都是一样,「莫」与「弥」可以互换,「弥」与「靡」是同音字。「昆」、「莫」、「弥」、「靡」是乌孙语音,在古突厥语或今天的维吾尔及哈萨克社会中,「昆莫」、「昆弥」及「昆靡」可以解释为「天子」,「靡」是「昆靡」的简称,乌孙统治者借天神之说驾驭臣民,所有乌孙统治者名字之後都有「靡」一字。昆靡拥有强而有力的权威与及享有甚高的尊严,掌握全国的政治、军事及经济文化之权。
相大禄:据章太炎考证,「相」是中原的丞相,「大禄」是「相」的乌孙语音,并称「相大禄」。相大禄位高权重,不但掌管行政,而且有兵权,职权相当於秦代的丞相及太尉。
左、右大将:与匈奴相同,以左为尊,左大将在右大将之上。乌孙左、右大将相当於匈奴左、右贤王以下的左、右蠡王,左、右大将均由王族成员担任,握有一定数量的的军队。
侯:又名翕侯,全国共三人,是地方的军政长官。乌孙翕侯与大月氏翕侯同样是部落首领,不过前者的实力比後者弱小,没有割据一方。
左、右都尉:与秦的卫尉相似,《汉书·百官公卿表》:「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
大监:乌孙设大监二人,职权应该与秦的御史大夫相似,掌管律法。
大吏:共一人,管理官员事务。
舍中大吏:大吏的属官。
骑君:职权不明
译长:掌管翻译事务
社会制度
奴隶制与氏族制
匈奴在两汉时期实行奴隶制度,乌孙与匈奴关系密切,相信乌孙吸收了匈奴的奴隶制度[9]。乌孙曾经在战争中掠取人口,在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对匈奴一役,乌孙军队攻击匈奴右谷蠡王王廷,《汉书.西域传》记「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污都尉、千长、骑将以下四万级……乌孙皆自取所虏获。」,相信被掠人口最终成为统治阶层的奴隶。在昭苏县木札特山山口,中国的考古队伍在六十年代初发掘了一座较大型的乌孙墓葬,并发现一个奴隶殉葬坑,反映乌孙是一个奴隶社会。
乌孙也实行氏族制。昆莫以至翕侯都拥有自己的地域、民众,是氏族社会的痕迹[9]。《汉书·西域传第六十六下》:「後乌就屠不尽归诸翕侯民众」是一项证据。
氏族首领有一定的势力,可以凌驾昆莫的意愿[9]。《汉书·西域传》记乌孙昆莫猎骄靡希望以长孙军须靡为继承人,身为大禄的次子不满,率领部众割据一方,猎骄靡只能妥协。军须靡死後,儿子泥靡碍於叔父大禄的势力,让位给大禄的儿子翁归靡。
原始氏族社会的部落首领议事会对族中事务有无上权威[9]。翁归靡原属意有汉族血统的元贵靡为继承人,西汉宣帝应允,乌孙贵族却能违抗两人的意愿拥立带有匈奴血统的泥靡为昆弥,是原始氏族制议事会的遗存。
继承制度
乌孙的继承制度与现代意义上的继承制度有别,除了财产继承外,偏向指被继承者的家族地位与及社会地位的继承[54]。财产继承与乌孙家庭分居制密不可分。分居制下,当乌孙男子成年後,父亲会分一部份财产给他自立门户。父亲的财产通常属於最後一位与自己同住的儿子,通常是幼子。
一般而言,被继承者生前的家庭身份、官职及妻妾(後母)会由长子继承。不过,长子继承制并不是唯一继承制度,「子以母贵」是可能的。此外,未成年的儿子没有继承权,因此当被继承者的儿子尚未成年,继承权将属於被继承者的的兄弟。如果继承者因种种原因未能继承,继承权将由未能继承者的兄弟获得,甚少行长孙继承制。
收继婚
乌孙跟匈奴一样,实行收继婚,是原始部落群婚制的遗存,群婚制没有配偶的观念,妇女属于整个部落的男子[9]。寡妇由继承者(继子)或夫家亲属收继。主要原因有三。
乌孙各部落散落在辽阔的草原上,相隔甚远,西域诸国之间又常有征战,因此乌孙人对外非常封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则非常紧密。
不同部落的男女甚少有机会接触,令丧偶的妇女改嫁困难,大多被夫家的部落成员收继。
在乌孙,生产以家族为单位,收继婚的实行保持家族完整和稳定。
倘若继承者的生母年纪老迈,她常会由继承者负责赡养;年轻的就会在夫家家族内改嫁。
君主列表
帝王姓名 世系 在位年代 死因及陵址 注
军须靡 猎骄靡之孙 前105—前72 病卒
翁归靡 军须靡堂兄 前72—前60 病卒
泥靡 军须靡之子 前60—前53 被乌就屠所杀
乌孙小昆弥世系表
帝王姓名 世系 在位年代 死因及陵址 注
乌就屠 翁归靡之子 前53—前21 病卒
拊离 乌就屠之子 前21 被其弟日贰所杀
安日 拊离之子 前21—死年不明 被降民所杀
末振将 安日之弟 前11年 被大昆弥伊秩靡所杀 前11年汉立末振将史载明确
安犁靡 安日之子 ? 前11年后,小昆弥世系不明
乌孙大昆弥世系表
帝王姓名 世系 在位年代 死因及陵址 注
元贵靡 翁归靡之子 前53—前51 病卒 解忧公主所生
星靡 元贵靡之子 前51 病卒
雌栗靡 星靡之子 前51—前11 被杀
伊秩靡 解忧公主之孙 前11 伊秩靡以后,大昆弥世系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