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兰软腐病
目录
概述
分布与危害
病源
发病规律
防治方法
————————————————————————————————------------------------------------------
概述:
君子兰软腐病,即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这是多种细菌可致的一种君子兰病害,是给予君子兰毁灭性打击的一种病害。
——————————————————————————-----------------------------------------------------------
分布与危害:
该种病害是君子兰最严重的叶片病害,我国君子兰栽培区均有分布。该病害常会导致君子兰叶片全叶腐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病害症状:
该病菌主要危害君子兰叶片和假鳞茎,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斑,并会迅速扩大,病组织腐烂,呈半透明状,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围,较宽,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病斑很快扩展,以至全叶腐烂解体呈湿腐状,茎基发病也出现水渍状斑点,后扩大成淡褐色病斑,病斑很快扩展,蔓延到整个假鳞茎,最后组织腐烂解体,有微酸味。发生在茎基的病斑也可以沿叶脉向叶片扩展,导致叶腐烂,从假鳞茎上脱落下来。
————————————————————————————————------------------------------------------
病源:
病源细菌有两种 ,同属于细菌纲,真细菌目,欧氏杆菌属,一种为菊欧文氏菌,(Dimock) 菌体杆状,周生鞭毛,革兰氏阴性菌,在PDA陪养基上,(PH6。5)生长3-5天,菌落为独特的瘤状,菌落边缘为波浪状或珊瑚状,(油煎鸡蛋状)另一种为软腐欧文氏菌黑茎病变种,[(HeIImers et Dowson) Dye] 菌体杆状,周生鞭毛4-6根,在肉汁蛋白脉培养基上培养7天后,(培养温度为28度)菌落淡灰白色,近圆形,稍隆起,菌落粘质状。
————————————————————————————————————--------------------------------
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或土壤内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几个月,有雨水传播,也可以通过病株或人员,工具传播,由伤口侵入,潜育期短,2-3天即可发病。生长季节有多次侵染,一年中6-10月均可发病,6-7月为发病高峰,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茎心淋雨或浇水不慎灌入茎心,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
君子兰软腐病菌常从伤口处侵入,病发时,叶片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大成规则病斑,使叶片变成褐色软腐配物,病斑伤口处有菌液流出。
——————————————————————————----------------------------------------------------------
防治方法:1、保持洁净、通风、透光的生长环境,适度浇水,勿浇带病毒的污水。按不同季节,施不同比例含氮、磷、钾追肥,努力培育健壮植株,以提高抗病能力。在花蕾期喷洒花朵壮蒂灵,促使花蕾强壮、花瓣肥大、花色艳丽、花期延长。
2、一旦发现此病,应立即把病株分开,扒开植株周围的培养土,使发病部位露出,用消毒刀刮去腐烂部分,日光适当照射,保持通风干燥;如腐坏植株多,须切除全部罹病组织,用酌量高锰酸钾加新高脂膜水溶液浸泡1小时,以清水冲洗晾干,在切口处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入侵。另换新盆栽植,置于温度不高的通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