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兆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人物简介黎兆棠(1827~1894年) 字召民,广东顺德昌教乡人,生于1827年,卒于1894年。出身于贫寒之家,早年丧父,所幸其少有壮志,勤奋苦学。清咸丰三年(1853年)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江西粮台、台湾道台、天津海关道台、直隶按察使、布政使、福建船政大臣、光禄寺卿。其人性格廉悍,治事干练,以爱国御侮著称于时。

爱国御侮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在台湾任道台时推行的强硬爱国举措。同治八年(1869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两度入台主政,大力整饬吏治,惩办恶霸,使当时台湾衰颓的局面为之一振,同时严厉打击法国不法商人的大规模走私行为,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黎兆棠为官多年,深得当朝皇帝同治、光绪的器重,慈禧太后还将干女儿许配予他。1882年,长期积劳、身体越来越差的黎兆棠辞官回到昌教调养,同时建了祖屋和家庙祠堂。

辞官归家黎兆棠辞官归家时,慈禧太后特赐牌匾“忠孝堂”,光绪皇帝赐匾“御书亭”,所以黎氏家庙内建有一个“御书亭”。这个亭可以给归隐老家的黎兆棠特别保护。如果黎兆棠犯了罪,或遭人暗害、得罪官府,只要他跑到御书亭里,除了皇帝谁也不能抓他。黎氏家庙御书亭,开创了我国建筑史上祠堂家庙内建亭的先河,至今国内尚未发现第二例。

亭上原挂有御赐包金牌匾,现已丢失。中座原有“教忠励俗”牌匾,由慈禧太后赐给黎兆棠之母冯氏。据说曾被卖猪肉的人拿去当案板,现已觅回暂存在三宅门内,但匾上的字迹已模糊不清。[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