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保加利亚王国
阿斯巴鲁赫时代科拉夫特死后,老大保加利亚灭亡,同时欧诺古尔人发生了分裂,阿斯巴鲁赫
[1]
科拉夫特的第五子阿斯巴鲁赫领导的保加利亚部落,在十年内,这个部落迅速强大起来,他们征服了斯拉夫人的“七部落”,在670年左右形成了从多瑙河到黑海的一个斯拉夫——保加利亚联盟。同年,建立斯拉夫——保加利亚王国,建都瓦尔纳,后来迁都到普里斯科夫。拜占庭人在680年由皇帝君士坦丁四世率领军队御驾亲征这个国家。但撤退时被保加利亚人奇袭,损失惨重。因此,681年君士坦丁四世不得不承认了这个国家的独立,并订立了和约,每年向阿斯巴鲁赫纳贡。拜占庭人对这个条约一致的说法都是“罗马人的耻辱”,因为拜占庭第一次把巴尔干的主权让渡给了蛮族,这开了一个恶略的先例,以后将会不断地出现这样的事情,直到拜占庭的灭亡。
这时的保加利亚王国占据着东至黑海,西至多瑙河东岸,南至巴尔干山脉,北至达得涅斯特河的广大地区。普利斯卡(Puliska)成为首都,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并可以快速直达君士坦丁堡。保加利亚成为了当时欧洲国家里唯一能阿斯巴鲁赫的汗国
与拜占庭抗衡的国家。
以后,200年都没有再向南扩张,开始斯拉夫化。“这样,今天的保加利亚人就成为了纯粹的斯拉夫人了,除了他们还有少量的匈奴血统以外,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古代传统了。”
阿斯巴鲁赫的最后岁月是在一场彻底失败中度过的。拜占庭人研究出了“希腊火”并彻底打败了阿拉伯人的进攻后,附近各部又重新承认了拜占庭的宗主权,而且拜占庭“因此在东部和西部都享有长久的和平”。君士坦丁四世在胜利以后立刻进攻了保加利亚,但是却尝到了大败。因此只好承认了保加利亚国家的地位。查士丁尼二世在688年至689年,借口其父君士坦丁四世允诺的给保加利亚的年贡已经失去效力可保加利亚人迁移
以不再履行,挑起战争。并且进军打败了斯拉维尼亚人,斯拉维尼亚的领地是保加利亚的南疆,这次打击就是意味着对保加利亚的宣战,而保加利亚人也没能阻止其有效的防御,原因就是阿斯巴鲁赫的病入膏肓。690年,拜占庭军队彻底打败保加利亚军队,斯拉夫人的一部分附庸到了拜占庭一方,他们被迁到奥普希金军区和比塞尼亚省等地,同化在拜占庭人民中。而保加利亚也没敢于报复反击。
特尔维尔时代公元702年阿斯巴鲁赫去世,特尔维尔继承了保加利亚的汗位。在他在位期间,事情又发生了转变,保加利亚再度强大起来,并开始与拜占庭重起战端。特尔维尔
公元695年,拜占庭发生内乱。查士丁尼被赶下台,阿拉伯人入侵拜占庭。局势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特尔维尔抓住了这次干涉拜占庭内政机会,接纳了逃亡中的查士丁尼,并答应帮助他夺回王位。公元705年,特尔维尔帮助查士丁尼二世恢复皇位。查士丁尼为了酬报特尔维尔,特别赐封他为凯撒。
查士丁尼二世兵变被杀后。特尔维尔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借口为好友报仇立刻挥师南下,进攻君士坦丁堡。他抢劫了君士坦丁堡的郊区地区,这些地区
[2]
本来是为了君士坦丁堡中的富贵人家夏日避暑的,但这时却被保加利亚人彻底洗劫,大量战利品落到保加利亚人的腰包。拜占庭混乱多年,而南方的阿拉伯人又再次进攻,为了稳定后院巴尔干,因此于716年塞奥多西三世(Theodorius III,715-717)与特尔维尔订立和约,把色雷斯北部平原划归保加利亚所有。从此,保加利亚人控制整个巴尔干半岛的梦想开始实现,多瑙河防线大量富庶地区被保加利亚占领,另外特尔维尔还进行了通商,保加利亚渐渐成为商业文明超过拜占庭的国家。
第二次保加利亚战争与第一保加利亚屠夫这是一段保加利亚的屈辱历史。经过了这些和平时代以后,保加利亚和拜占庭又进入了战争年代。拜占庭原本在两线作战,很难腾出手来消灭一个国家。但是东方的阿拉伯人由于继位的问题又一次陷入了混乱8世纪前期
中,这就给拜占庭消灭保加利亚带来了希望。公元756年,保加利亚汗王温内奇(Vinech,756-762)继位。他继续奉行以前的路线,要求拜占庭加倍进贡。但拜占庭由于军区制的改革与阿拉伯的混乱问题,使得自己恢复了元气。这个时候保加利亚问题成为了拜占庭的最重要问题,他们不会再求和了。君士坦丁五世(Constantine V,741-755)为了抵御保加利亚的进攻,一连修建了600多座城堡,但是,对于南方地区的富庶馋涎的保加利亚人是不会被这些问题吓倒的,保加利亚人立刻组织了兵员进攻色雷斯地区,所过之处无不抢掠殆尽。当保加利亚人再次到达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他们再次望城兴叹,高高的城墙,严密的把守,也许这就是保加利亚人一直无法逾越的高墙。当然保加利亚人还是老习惯,劫掠了周围的乡村后就退兵了。这件事开启了保加利亚与拜占庭的再次敌对。并由此引发了第二次保加利亚战争。
从公元756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一次战争。而真正的战争于公元762年终于爆发了。这时是保加利亚新王特勒茨(Teletz,762-765)继位,他一继位就开始准备对拜占庭发动进攻,同时保加利亚的贵族又十分支持这次战争,因此更助长了保加利亚汗王的士气。这一年,有大量的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迁移到了拜占庭的北部边疆。这些人一改以前民族迁徙的方法,不再随水草而居,而是直接随农田定居,从而牢牢的把握住了自己在迁移过程中所得到的一切。并且随时可以组织起来对政F施加不满的情绪,这就是一把插入拜占庭心脏的尖刀。而保加利亚汗王此时又十分想得到拜占庭的肥沃土地,自然而然的就发动了大军,而且还联系拜占庭境内的保加利亚和斯拉夫人一同起义。对拜占庭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保加利亚人成功了,那么拜占庭将会从地球上消失。在这个生死存亡之际,君士坦丁五世发动大军,从水陆两线进如保加利亚境内。水路由黑海进入保加利亚,陆路则由皇帝亲自率领从色雷斯和阿恰鲁斯向北行进。沿路虽然多次遇到保加利亚人的阻击,但是由于拜占庭与保加利亚的武器装备相差悬殊,几乎每次都是保加利亚全军覆灭。保加利亚人只好在山区设置重兵,形成一道道防线,才延缓了拜占庭的推进。可是君士坦丁五世的战争经验相对来说还是强于保加利亚特勒茨王的,他绕过了这些布防线,直接进攻多瑙河畔的苏塞达瓦和诺瓦埃,在保加利亚人的背后开花,公元763年6月30日两军对垒,从早晨一直打到晚上,保加利亚军队大败,拜占庭军队全面瓦解了保加利亚人的进攻。这场战斗以拜占庭的全面胜利和保加利亚的全面失败告终。君士坦丁五世回到君士坦丁堡后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因为这场战争非比寻常,他拯救了整个拜占庭帝国,让帝国不至于灭亡,同时,他的统治也更加牢固了。而等待特勒茨则是一场政变,他最终死于内乱之中。
从此以后保加利亚陷入了四十年的内乱之中,而拜占庭人也从中渔利。今天分化瓦解,明天收买眼线,几乎每次的保加利亚人进攻都被拜占庭人预先得知,大量的保加利亚人被君士坦丁五世俘虏,在君士坦丁堡8世纪后期
大竞技场上被处死。公元773年虽然保加利亚汗王特利里格(Telerig,772-777)曾发动了一次强烈的进攻,但却被自己人出卖,虽自己侥幸逃脱,但数万士兵被歼灭在色雷斯南部的利索色利亚,战俘也被君士坦丁五世在军事坦丁堡竞技场上全部处死。因此君士坦丁五世被人们冠以第一位“保加利亚屠夫”。保加利亚也由于这些年的过度用兵,已无法与拜占庭争锋,就承认了拜占庭的宗主地位,并签订了和约。尽管如此,但此时的保加利亚已经成为了拜占庭的最大敌人。合约只是三十年的休战,三十年之后将会有一个保加利亚人把自己的长矛插到君士坦丁堡的城门之上。
第三次保加利亚战争历史的车轮再一次滚动到了同一个地方,保加利亚人再度强盛,拜占庭人也再度尝到了800年前罗马军队在日耳曼土地上全军覆没的苦酒。这次带领保加利亚人走向辉煌的是科鲁姆国王(Krum,803-814)。此人科鲁姆
本来是保加利亚潘诺尼亚部落的首领,彪悍勇猛,尚武好斗,一直渴望着扩张。最开始一直在与保加利亚人的老对手阿瓦尔人争夺霸权,由于查理大帝的突然出现,让保加利亚人和查理的帝国结成联盟,终于让他们的老对手彻底失败,才造就了这个保加利亚人的崛起,并且渐渐的蚕食拜占庭及其他周边国家的土地,发展了保加利亚民族的实力,再一次把保加利亚王国推向巅峰。
拜占庭对于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自然不能不管,因为保加利亚人的扩张直接威胁到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没有好的防卫系统,那么保加利亚人就可以长驱直入,达到色雷斯、马其顿、爱琴海或者直接到君士坦丁堡的城下。为此,拜占庭人坚守巴尔干防线,德维尔图斯、亚得里亚堡、腓利浦堡、萨尔迪卡都成了防守要区。但科鲁姆利用保加利亚人善于山地站的特点和拜占庭人打游击,多次袭击并洗劫这些防守要区,就好像这些地方就是他的奶牛。正如拜占庭作家尼基弗鲁斯所写:“他们恐怖的喧嚣声常常划破夜空,与疾驶而来的马蹄声一起打碎人们的美梦,接着就是烧杀强掠,死神顿时降临到毫无防备的人们头上。”刚刚答应南方穆斯林进供三个金币的人头税的尼基弗鲁斯(Nikephoros I,802-811)对于保加利亚的进攻忍无可忍,终于在807年正式发动了第三次保加利亚战争。战争一开始,拜占庭皇帝就亲自统帅军队打击保加利亚人在色雷斯北部的军队。科鲁姆无法抵抗,率领军队遁入巴尔干山区。可是拜占庭未加以追击,原因是内部发生了内讧,贻误了战机,从而让科鲁姆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拜占庭军队撤离后,科鲁姆再次率领军队进攻拜占廷腹地。809年,在科鲁姆的领导下,斯特里蒙河畔的拜占庭人被伏击,拜占庭人仓皇逃脱。科鲁姆乘胜追击,并历史性的夺取了拜占廷北方重镇萨尔迪卡(即后来的索非亚)。拜占庭人立刻反击直接攻入保加利亚腹地,袭击了保加利亚的首都——普利斯卡。这次保加利亚人损失惨重,但科鲁姆并不气馁,充分做好拜占庭人再次反击的准备。在811年,科鲁姆发起和谈,建议于拜占庭休战。可是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鲁斯仰仗自己刚刚组建的军区精英组成的新军战斗力极强,对这个提议不理不睬,再次攻入首都普利斯卡,抢走了保加利亚皇宫的金银,并焚烧了皇宫。尽管如此,科鲁姆并不慌张,他利用拜占庭人的骄傲气势,在莫埃斯亚山区成功劫击拜占庭军队。在拜占庭人回国的道路上设立埋伏,用大量的树枝封堵了拜占庭军队的撤离道路,几乎全歼拜占庭军队,再次上演了800年前的条顿堡森林战役的经过(参见拙文《蛋糕战争与馅饼和平——条顿堡森林伏击战》)。拜占庭尼基弗鲁斯皇帝阵亡,他的儿子斯达乌拉西乌斯(Stauracios,811-811)侥幸逃脱至亚德里亚堡。得胜的科鲁姆国王十分高兴,他命令部下把尼基弗鲁斯皇帝的头颅制成酒碗,让每个大臣和将军都用这个碗喝一碗酒,以增强他们的勇气。之后,保加利亚人变本加厉,大举进攻,为了报复拜占庭人进攻首都的仇恨,他所到之处城池彻底销平,村镇焚烧殆尽,所过之处,尽为焦土。他占领了色雷斯地区以及黑海沿岸的诸多城市,包括德维尔多斯、安西亚罗斯、菲力普堡等都成了库鲁姆的囊中之物。拜占庭作家瓦希里对于这段历史曾说:“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两个最可怕敌人。”
斯达乌拉西乌斯在这种情况下与继承拜占庭皇帝之位,虽然按照法定程序宣布了他成为皇帝,但他的伤科鲁姆的进攻
势使他根本无法继续坚持下去,在一场宫廷政变中他结束了自己做为皇帝的历史,之后不到三个月就一命呜呼了。811年10月2日米哈伊尔一世(Michael,811-813)继他为皇帝,这个人软弱无能,把拜占庭搞得一团糟。在外交上被法兰克查理帝国压制,在与法兰克的战斗中舰队彻底失败,不得不第一次承认了欧洲存在两个皇帝,一个是他本人,另一个是查理大帝。这在拜占庭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权益之策,但它造成的后果是当时的人跟本无法想象的。拜占庭的继承罗马遗产的唯一特权已被打破,一切蛮族都可以挑战它了。在查理大帝的怂恿下,巴尔干半岛的形式越来越白热化。812年春天,科鲁姆再次进攻拜占庭的北部边疆,特维尔图斯城变成荒土,大量人民向南逃难。科鲁姆利用这个机会对拜占庭提出和谈,要求与拜占庭交换战俘以及告密者,但拜占庭由于内部的问题,迟迟没有回音。科鲁姆就借助这个机会于811年11月再次进犯拜占庭领土。米哈伊尔皇帝不会打仗,800年的保加利亚
所以节节败退,黑海重要海港麦森布里亚被洗劫,保加利亚人得到了大量白银,并且得到了最重要的武器——希腊火的制作原理。拜占庭举国大惊。君士坦丁大教长尼基弗鲁斯主张和谈,接受保加利亚君主的任何条件;但斯图迪特修道院院长赛奥多利则极力主张迎战。最终赛奥多利占据了上风,拜占庭军队迅速出动,准备与保加利亚人决一死战。813年6月,拜占庭军队进驻色雷斯,立刻就在色雷斯首府维尔西尼基亚遇上了保加利亚的军队。两支军队僵持了数日,22日,拜占庭军队先发动进攻,但内部倒戈,阿维多利亚将军利奥撤出战斗,胜利的天平再次倒向了科鲁姆,仅仅半日,两年前的悲剧再次上演,拜占庭再次全军覆没,皇帝米哈伊尔侥幸逃至首都。813年7月11日,米哈伊尔一世被废,之后就是那个撤出战斗的将军,亚美尼亚人利奥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利奥五世(Leo V,813-820)。科鲁姆在追至君士坦丁堡城下,再次望城兴叹,尽管把自己的长矛扎在了君士坦丁堡的城门上,但仍旧未攻破城池,只得大肆劫掠了首都的附属乡村,并攻入了亚得里亚堡,俘虏了大量军民。814年,拜占庭人再次得到胜利,科鲁姆则再次挺进君士坦丁堡。在途中,他接受了拜占庭人的和谈要求,但是却在附会之时受到利奥派出的刺客的袭击,受了重伤,遂怨恨拜占庭人,准备第二年彻底踏平君士坦丁堡。但不幸的是814年4月13日,他就像阿提拉一样被脑出血致死。第三次保加利亚战争从此结束。随后保加利亚由奥穆塔格(Omurtag,814-831)即位,里奥五世与他订立了30年合约。自此以后,两国享受了80年的和平,这期间,保加利亚的君主自称沙皇,并在法国和拜占庭的争夺中,最终东正教化。最后由保加利亚沙皇西蒙再次挑起战端,第四次保加利亚战争开始,拜占庭也会出现第二保加利亚屠夫。
争夺巴尔干最高霸权的战争——西蒙战争公元10世纪前期,巴尔干半岛的霸权似乎已经确定是由拜占庭帝国来领导。半岛各国在宗教和文化上全10世纪拜占庭与保加利亚
部都被拜占庭所征服。此时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已经逐步形成民族国家。他们已经臣服于拜占庭,并在拜占庭对阿拉伯战争时派遣自己的军队去助战。此时的巴尔干半岛好像已经可以持续和平下去了。虽然在拜占庭的影响下,斯拉夫文化走向了文明,但就是因为这样,保加利亚走上了与拜占庭争夺巴尔干半岛霸权的道路。
西蒙是伯利斯一世的第三个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就被其父王伯利斯送到了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之都——君士坦丁堡学习先进的拜占庭文化。在君士坦丁堡大学西蒙学习了宗教文化和希腊哲学,并孜孜不倦的吸收拜占庭文化的营养。因为他在30西蒙大帝
岁以前的时候一直在拜占庭学习,所以他有幸看到和学习到了拜占庭宫殿的奢华、君士坦丁堡大教堂的庄严以及拜占庭帝国的伟大。对此他印象深刻,所以立志把自己的国家也建造成这样的一个地方,让保加利亚富强起来。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一刻不停的学习拜占庭的优秀文化。并且遵照其父的命令,专心钻研神学,以备将来回国后作为保加利亚的东正教大教长,振兴保加利亚的东正教事业。但是,其兄弗拉基米尔不能使国家振兴,反而把国家拉到了悬崖的边上,因此当伯利斯一世废黜弗拉基米尔后,就召唤他回国做了保加利亚沙皇。他即位后,完全遵照其父的政策规定,并且在其父的帮助下统一了保加利亚各宗教派别,结束了大贵族们的分裂,还在边境城市开放市场与拜占庭积极进行交易。成为巴尔干地区最重要的商品转运口岸和集散中心。自此以后,保加利亚国力继续增强,仅仅数年功夫就比伯利斯一世时上了一个台阶。经济搞好了,西蒙的心理就有了底。他不甘心自己祖国的落后,他力争想建立一个可与拜占庭帝国匹敌的大帝国,也想有一个可以追赶上君士坦丁堡的保加利亚国家首都。因此他在其父伯利斯一世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的改革:命令各王公贵族一致使用拜占庭的礼仪,并且穿着丝织衣物。他更是以身作则,首先使用了拜占庭的各种礼节,并全面效仿拜占庭的穿戴。正如D.奥博林斯基的《拜占庭国家史》所称“身着织了金线的长袍,戴着金光灿灿的金项链,腰间扎着紫色的腰带,双肩披挂着珍珠饰物,还佩戴着黄金宝剑。”因为西蒙在拜占庭待了很长时间,所以他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他大力支持保加利亚的宗教和教育文化事业。他出资在马其顿等地新建教堂,由保加利亚人用斯拉夫语传教。并且在首都普利斯卡附近设立了文学研究院,专门用于整理和翻译拜占庭的书籍,把这些都变成斯拉夫语文本,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正因为他的大力倡导,保加利亚出现了大量的斯拉夫文本书籍,并且第一次有人用斯拉夫文字写书,同时也出现了保加利亚自己的语言老师。连同附近的国家也开始学习他的方法,努力发展自己国家的斯拉夫文化,是的斯拉夫文化在这个时候达到了一个顶峰。以至于后人称这个时代为“保加利亚的黄金时代”。
虽然如此,但我们知道西蒙接受的是纯拜占庭式的教育,所以注定他不可能就此而止。他必然会跨出那重要的一步:那就是不仅把保加利亚建成巴尔干半岛的最大国家,而且还要入主拜占庭帝国,做拜占庭的主人。这个抱负是以前的保加利亚君主所无法想象的,他们只是要建立一个民族国家,而西蒙则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帝国。他积极扩张领土,在贸易上也采用积极政策。正因为这些,拜占庭政F开始坐不住了,皇帝利奥六世(Leo IV,886-912)开始采取措施,抵制保加利亚的快速扩张。可是他没想到,就是这种措施的采用,让保加利亚找到了开战的借口。
虽然在内部的管理上利奥六世很有作为,但是在对外战争方面他就略逊一筹了。当然我并不是说他没有战争才能,而是说他碰到的对手太强了,以至于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他即位没有多久的时候,保加利亚的西蒙也继承了沙皇的位子。为了争夺巴尔干地区的霸权,西蒙首先进行了经济战。原来拜占庭的进出口贸易可以直接在北方进行,即一条走马其顿,另一条走黑海,可是现在保加利亚却像一块挡路石一样把这两条路都堵上了,如果拜占庭想要对外贸易就必须从保加利亚转口再到其他欧洲国家。这样保加利亚人可以不用动手就赚得一笔转口的钱,而且保加利亚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其自己的进出口贸易份额不断增加,大量的食品、原材料也可供出口所用。从这点上,拜占庭人受到了部分排挤。而且,君士坦丁堡虽然已经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但是外国商人进入拜占庭不论走陆路还是海路,大部分都要经过保加利亚控制区,光关税保加利亚人就足够了。因此,拜占庭的商业利益已部分的被保加利亚人夺走。利奥六世是个聪明人,他当然不会任凭保加利亚强大起来。因此就专门找了两个希腊拜占庭商人对保加利亚贸易进行经营垄断。在皇帝的支持下,这两个人硬是把转口的地方放在了拜占庭境内的塞萨洛尼基城。采用了对保加利亚商人提高税负,增加通关手续,强制退货,增加品质要求。这些就是为了把保加利亚商人赶出拜占庭的经济圈内,并迫使保加利亚商人离开君士坦丁堡市场。你高兴了,当然人家就会不高兴。西蒙认为这是拜占庭人故意刁难保加利亚人,因此在一开始时还向拜占庭政F提出了抗议,但是拜占庭政F依旧一意孤行,判决希腊商人胜利,保加利亚商人仍要执行拜占庭政策。西蒙知道,如果长久这样下去,保加利亚的经济就会遭受重大的损失。因此,在公元894年,派兵进入色雷斯平原,大败拜占庭军队。拜占庭人看到保加利亚人来势汹汹,只能派主力部队来应战才行,但其主力部队正在南方与阿拉伯人打的不可开交,根本无法撤回。因此利奥六世就用了拜占庭人惯用的方法“远交近攻”和“金钱外交”,让新兴的马扎尔人(Magyars)在保加利亚人的背后动刀子。
马扎尔人是现代匈牙利人的祖先,近现代的学者都将其归入乌拉尔语系-芬-乌戈尔语系。他们原本居住在乌拉尔山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土地上,是未迁徙前的保加利亚人的邻居。当保加利亚人迁走后,他们还留在原地,结果被后来的突厥人所同化,所以习俗渐渐与突厥人相似。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他们也迁徙到了巴尔干半岛的北部,而就在同时阿瓦尔人在匈牙利的统治被法兰克和保加利亚打碎,因此他们正好有机会迁移到了阿瓦尔人故地,与当地幸存的匈人、阿瓦尔人融合成为了匈牙利人的祖先——马扎尔人。
收受了重金的马扎尔人在王公阿尔帕德的率领下立刻就开始行动起来。他们积极与拜占庭人联盟,从南阿尔帕德
北双方夹击保加利亚人的军队。拜占庭人派出了黑海舰队,利奥六世指使尼基弗鲁斯·弗卡斯进入保加利亚南部,并用舰队的船只帮助马扎尔人运兵。因此,马扎尔人可以毫无阻挡的进入巴尔干的北部地区,到达保加利亚的腹地。在与保加利亚人的多次交锋中,马扎尔人多次取得胜利。保加利亚的城市乡村都受到了战火的洗礼。西蒙发现已经无法再向拜占庭进军了,就匆忙结束了与拜占庭的战斗,而回师救援。马扎尔人在大草原的磨练中学习到了一种散兵游勇似的战斗方式,让保加利亚的军队无所适从。当然,保加利亚人也曾经是游牧的民族,他们虽然已经长时间的定居,但他们还是明白如何才能取胜的。为此西蒙假意和拜占庭订立合约,但在重要问题上却绝对不和拜占庭人达成一致,这样就起到了拖延时间的目的。在这争取来的宝贵时间里西蒙集中精兵打击马扎尔人,而且他也运用拜占庭的方式从更远的西北方找到了佩切聂格人(Pechenegs)一起从南北夹击马扎尔人。阿尔帕德的军队顶不住两面的夹击,渐渐的把自己的根据地都丧失了,因此只得继续向西迁移。他们越过了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了潘诺尼亚平原。此处就是前面我们所说的日耳曼尼亚。这里的东法兰克日耳曼尼亚和大摩拉维亚正在打仗(895年),在日耳曼尼亚王阿尔诺尔弗的邀请下马扎尔人再次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打败了大摩拉维亚王,并占领了这一地区,这里就是现在的匈牙利,马扎尔人就是匈牙利人的祖先。在这里他们再次强盛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899-955)他们向西到达了西法兰克,向北打败了东法兰克,向南进入了意大利,并洗劫了诸城市。一直到奥托大帝时才停止了扩张,自此以后他们都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成为了基督教国家。在以后的数百年间一直作为西方国家的先锋。
自从赶走了马扎尔人,西蒙可以专心的对付拜占庭人了。公元896年,西蒙再次集中大军进攻拜占庭。这910年
次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就打到了色雷斯的东部,离君士坦丁堡只有很短的距离。拜占庭人很害怕就答应释放所有的保加利亚战俘。但是西蒙仍然没有退兵的意思,而是直接扑向保加罗菲格城,拜占庭人匆忙迎战,因为主力部队没有时间赶到,所以西蒙占到了绝对优势,决定性的战胜了拜占庭人。其实说句实话,就算是拜占庭主力赶回来其实也会失败,因为不论是在南部还是北部的战斗中拜占庭军队都处于绝对劣势,根本就没有赢的可能。因此,在同年拜占庭人在绝对的失败下与保加利亚人订立了合约,既要割地,又要赔款。把天朝大国的脸又一次丢光了。但拜占庭人的失败不止于此:公元902年,拜占庭在意大利的最后一个据点失陷了;同年,爱琴海的部分岛屿被阿拉伯人占领;904年7月,拜占庭商业大城塞萨洛尼基被阿拉伯人攻陷;907年,罗斯大公奥列格(Oleg)率领舰队直逼君士坦丁堡城下,强迫拜占庭人同意罗斯商人在拜占庭经商,这一次是罗斯人第一次进入拜占庭,而后来的事情发展则会更严重。就在这时候,西蒙利用拜占庭人的失败也趁火打劫,强迫拜占庭人修改边界,一直把保加利亚的边界向前推进到了塞萨洛尼基城下。而拜占庭皇帝的失败不仅于此,利奥六世一共结了四次婚。他的前三任妻子都过早去世,所以一直没有留下孩子。直到公元905年,他的第四任妻子邹伊才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并在911年6月9日被利奥六世加冕为共制皇帝。可是利奥六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利奥六世自始至终就在自己给自己做的套中生活。在他所主持编辑的《皇帝立法》中曾明确规定禁止第三次婚姻,可是他自己却在他的第二任妻子死后的第二年(公元900年)与非利吉亚人尤多西亚·贝亚纳结婚,从而自己背叛了自己制定的法律。由于这次婚姻,在政F和教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他的第三任妻子也不幸在一年后去世。可皇帝好像是故意要与教会作对,居然还要和第四任妻子结婚。教会部分作了妥协,要求他如果想要让自己与第四任妻子的儿子可以合法继承皇位,就要在他的儿子施洗前与他的第四任妻子邹伊分开。可皇帝并未这样做,而是把他的妻子进封为了皇后。这个举动一下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更严重的是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尼古拉斯(Nikolaos I Mystikos,901-907,912-925)不允许皇帝进入教堂进行礼拜。我们的利奥皇帝也不是傻瓜,他要完全和大教长对着干。公元907年,利奥六世积极与罗马教皇塞吉阿斯三世(Sergius III,904-911)联系,要求得到罗马教皇的特许状(这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次拜占庭皇帝拜访罗马的时候也就是拜占庭灭亡的时刻)。这就相当于拜占庭皇帝从某种意义上承认了罗马教皇在教会中拥有最高权力。罗马教皇当然很高兴,因为这样他就可以超越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而渗透到东部教会,最后将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主宰。所以他立刻就给了利奥六世特许状,命令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立刻退休,并换上了忠于利奥的尤塞米乌斯(Euthymios,907-912)为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虽然利奥感到很得意,但他却为数年之后的内部战争埋下了祸根。因为大教长的更换,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yine VII,913-920,945-959)——这个一生坎坷的孩子在911年6月9日被加冕为皇帝。自此以后的混乱局势被奠定。
公元912年5月12日,利奥六世去世。其子君士坦丁刚刚6岁,而且皇后邹伊也没有塞奥多拉似的雄才伟略制止内乱,所以政权落到了君士坦丁的叔叔亚力山大(Alwxander,912-913)的手中。这个人没有多少能耐,但却总是一意孤行。刚刚即位他就把利奥的政策彻底推翻,尼古拉斯再次担当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职位,皇后被关入修道院,亚力山大的宠臣被委以重任。这些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由于自己经常一意孤行,所以未经任何允许的撤销了在896年合约中规定的每年支付给保加利亚人的贡金。这个举动一下子就把拜占庭推向了战争的边缘,本来经济和军事都处于蓬勃时期的西蒙大帝正找不到机会再次开战呢,这下立刻就有了借口。公元912年的当年,西蒙率领军队占领了整个阿尔巴尼亚,之后又直接进军塞萨洛尼基城。一路上保加利亚军队势如破竹,拜占庭诸城市纷纷投降。时间进入了公元913年,西蒙与其前人一样,里君士坦丁堡还有20公里,下一步就要开始进攻君士坦丁堡了。也就在这时,亚力山大病逝,年仅7岁的君士坦丁七世继承皇位。一个小孩子是根本无法抵抗强大的保加利亚军队的,而此时禁卫军司令君士坦丁·杜卡斯(Constantine Ducas)也在窥探皇位。在这种内忧外患,局势相当不稳的情况下大教长尼古拉斯做了小皇帝摄政王,迅速的Z压了君士坦丁·杜卡斯的叛乱,但其已无法抵抗西蒙德进攻了。913年8月,第四个保加利亚君主站在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之下,但他是不同的,他是唯一一个进入城内的保加利亚君主。虽然此时保加利亚人已经进步了相当多,但想攻破这座城池还是一个梦,尽管西蒙训练了海军从海上围攻,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仍旧无法攻破。但他却比他的前人有才干,他立刻与拜占庭人订立了合约。拜占庭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由大教长尼古拉斯和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亲自迎接。他们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和解”,西蒙虽然被称为欺负年幼皇帝的“暴君”,但却从尼古拉斯的手中得到了“保加利亚皇帝”的称号,而且西蒙的一个女儿将会成为小皇帝的妻子。因此,西蒙大帝将会成为将来君士坦丁七世的岳丈。他认为现在小皇帝还年岁很小,以后他将会以皇帝的岳父入主君士坦丁堡,成为名正言顺的“拜占庭皇帝”,他的野心和梦想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因此就暂时撤兵。可这次撤兵却让西蒙大帝丧失了一次绝好的机会,以前和以后将不会再来。
可是西蒙却打错了主意,后面发生的事情让他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君士坦丁堡是攻不破的,罗马皇帝的头衔也不是非拜占庭人所能得到的。公元914年初,拜占庭皇后邹伊再次掌权。她掌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西蒙的结亲婚约。因为西蒙安插在了君士坦丁堡有眼线,所以他立刻就知道了这件事。他怪罪拜占庭人的反复无常,也深恨上次的撤兵,最主要是他入主君士坦丁堡的合法性被彻底推翻。因此迅速率领大军开赴君士坦丁堡,要夺回这一切,并给予拜占庭人教训。由于他的军队训练优良,所以刚刚914年9月就再次攻下了亚得里亚堡。马上其他城市闻风而动,西蒙的大军还没到就已纷纷投降。皇后邹伊发现形势不妙,就仍旧使用那一套金元外交的方法,重金贿赂佩切聂格人,让他们对付保加利亚人。西蒙再次形成两线作战,当然这不是他所愿意的。于是就改变战术,部分承认拜占庭的主张,不再结亲。但要求拜占庭人同时承认西蒙是罗马的皇帝。拜占庭人虽然战斗力不足,但他们绝不会作出这个让步,因此,西蒙再次侵入色雷斯,准备与拜占庭的战略决战。917年8月20日,安塞雅鲁斯战斗打响。双方都派出其精锐部队,特别是拜占庭还得到了从多瑙河上游进军的佩切聂格人地帮助,好像拜占庭已经稳操胜券,但事情并不是如此。在战斗刚刚打响时,保加利亚人明显处于劣势,拜占庭人的数次冲锋已经就要把保加利亚人包围了。但就在这时拜占庭军队内部出了矛盾,利奥·弗卡斯的同僚陆军长巴尔达斯(Bardas)与拜占庭舰队长官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Romanus Lecapenus)发生冲突,各自指挥,不愿合作。佩切聂格人看到后,觉得拜占庭人实在是不值得信任,因此没有同意登上拜占庭战舰与拜占庭人一起作战,而撤回了草原地区。拜占庭人失去后援,而且又加上内部的不和让西蒙发现有机可乘。因此他立即给士兵训话,要求大家奋勇向前,一时间士气大增,保加利亚军队冲出了拜占庭人的包围圈,一场大屠杀开始了。最后拜占庭人全军覆没,而保加利亚人责乘胜追击,因此拜占庭人只好退守各大城市,聊以自保。这个时候的拜占庭人一时无法筹集到足够的军队,就再次使用贿赂的方法贿赂塞尔维亚君主彼得(Peter Gojnikovie,892-917),让他从西面进攻保加利亚人,后面的好处大大地。但拜占庭人不知道的是塞尔维亚的宫廷里分为两个派别,一派拥护彼得,一派拥护西蒙。正是由于拜占庭人的求援,让塞尔维亚内乱更加严重。支持西蒙的塞尔维亚派别立刻向西蒙告密,并且与西蒙里应外合,一举干掉了塞尔维亚君主彼得。塞尔维亚新君主立刻承认了保加利亚的君主权,臣服在了西蒙大帝的麾下。一是整个巴尔干都落入了西蒙的手中,任何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似乎西蒙大帝的梦想又一次要实现了。
此时,拜占庭出现了一件重大的事情,这件事情情史就是西蒙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却有另一个人做到了。公元919年,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干掉了利奥·弗卡斯,夺取政权。他一步一步清除异己,终于在919年5月促使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与其女儿海伦娜(Helena)结婚,自己成为岳丈,第二年,荣升凯撒,并得到共治皇帝的称号,他就是罗曼努斯一世(Romanus I,920-944)。罗曼努斯采用了高压政策,于数年之内即消除了所有的异己,并想着自己要创立新的王朝。西蒙听到了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震惊。他不想有这样一个人阻挡了他前面的路。他再次使用武力,923年,第三次攻破亚得里亚堡。924年秋,再次到达君士坦丁堡城下。他知道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的,因此就利用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派使臣去和阿拉伯的法蒂玛哈里发订立合约,保加利亚人从陆上,阿拉伯人从海上进攻拜占庭。但拜占庭人也很有头脑,他们在路上设下伏击,把要和保加利亚人签字的阿拉伯使臣劫持,大加款待,反复说服其转向与拜占庭人合作,并答应每年支付贡金给阿拉伯人(但仅仅100年后拜占庭人就会尝到苦果的),面对金钱的诱惑,哈里发改变立场,西蒙的计划彻底失败,而此时西蒙也老了,他也许都不一定能下次再达到君士坦丁堡了。他只好与拜占庭君主罗曼努斯一世在金角湾码头订立合约,结束战斗。西蒙归还占领的拜占庭土地,罗曼努斯一世也每年付给保加利亚数量可观的贡金。想起来很久以前西蒙第一次站在这座城下,曾经发誓要成为拜占庭的主人;11年前再次站在城下,让自己的伟大计划得以实现;而11年后,他第三次站在君士坦丁堡的城下,不知他的思绪是什么样的。也许一切都要结束了,西蒙大帝的梦想和保加利亚国家的前途都已经随着这次和谈烟消云散。
回到普利斯科夫的西蒙大帝非常沮丧,由于其政治理想的破灭,每天都吃不好睡不香,人渐渐地消瘦了
[3]
下去。他每天只能对着自封的“保加利亚人和罗马人的皇帝”聊以自慰,但如果要真的再实现这个梦想已经不可能了。而926年与克罗地亚的战斗中保加利亚军队遭受重大损失,更给他本来沮丧的心情雪上加霜。而拜占庭皇帝则经常与其书信来往,多次告诫他“罗马人的皇帝”是拜占庭人专有的头衔,而且由于保加利亚是在原本属于拜占庭的土地上建国的,所以“保加利亚人的皇帝”其实也应该属于拜占庭人。所以西蒙应改使用“保加利亚沙皇”的称号。因为大家都信仰东正教,所以互相都是兄弟,战争是没有意义的。不知西蒙大帝是怎么理解的。但肯定的是仅仅三年后的公元927年5月27日,西蒙由于心脏病去世。
后西蒙时期西蒙的继承人彼得(Peter,927-969)完全没有其父亲的雄才大略。刚一上台就立刻和拜占庭人讲和,并与罗曼努斯皇帝的儿子赫里斯托夫的女儿玛丽亚结婚。之后就马上要求拜占庭人给予他早就已经得到的保加利亚沙皇之位。从这些来看,这是的保加利亚已经俨然成为了拜占庭的附属国。纠其原因:一个是西蒙战争的遗留问题,西蒙的想法和实践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可是说是彻底失败,所以为了保持巴尔干的稳定,两国即开始议和;另一个则是拜占庭皇后邹伊在各项事务中都从不对保加利亚让步,也被征明是完全失败的,因此,新的皇帝罗曼努斯就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方法。一方面让彼得获得了保加利亚沙皇的职位,但这个职位之能在保加利亚王国中实行;另一方面则是与其约定婚约,虽然可以把拜占庭的公主嫁到保加利亚人的国家,但是却限定于不许可把正统出生在“皇家紫色寝宫”的公主嫁出去。当然了,承认沙皇本来就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却把拜占庭人与保加利亚人的友谊更进了一步。虽然如此,但拜占庭人同时也占据了比保加利亚人更高的地位。主要是礼仪的地位与基督教教父的地位。在拜占庭人的书籍中可以看到保加利亚沙皇的地位仅次于法兰克人与阿拉伯人,因此来说宝加里亚人也是相当受重视的国家,但从排名来看,却也可以发现保加利亚的地位原不如以前,不再是拜占庭人的劲敌;另外从罗曼努斯对彼得的称呼上来看已经再也没有彼得的父辈那种“基督教兄弟”的平等地位,而是比拜占庭皇帝稍下一点的教子地位了。尽管一切都已经降格,但是两国却换来了近40年的平静安详的生活。
在保加利亚人民之中有相当多的人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国家“拜占庭化”。所以借用“伯格米派运动”来发出自己的呼声。伯格米派(Bogomilism)是伯格米神父发起的,而跟从他的人也就被叫做伯格米派。伯格米派来源于公元5世纪流传于土耳其的基督教“保罗派”和“马萨利亚派”并加入了“摩尼教”的某些内容。“保罗派”坚持“善恶二元论”,认为世上的一切都分为善和恶:天堂是善的,人间是恶的;人的灵魂是善的,人的肉体是恶的;现实世界是由善恶两方面主宰的,上帝和撒旦的冲突引起了世间的一切争端。本来这些人最远只流传到了亚美尼亚等地,但由于拜占庭的战争,让某些信仰“保罗派”的士兵和俘虏得以跃过了拜占庭而进入了保加利亚境内。“马萨利亚派”有部分摩尼教倾向,尊崇“二元论”,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义神”和“善神”创造的,“义神”结束了创世,善神就会来救赎。在这里,两派的信徒逐渐增多。纠其原因,一是因为保罗派信徒认为他们的教义是从福音书上来的,是字字扣住福音书的;二是从两派的教义可以看出,他们是反对拜占庭人的,这点正好与保加利亚人的信仰相同;三是他们反对各地大主教、上层教士的贪婪成性,把圣体不加以尊重。这时的保加利亚人正处在一种改革的阶段,他们在很多地方已经迷失了方向,这些教派的到来正好给了他们一种精神寄托。从而,在保加利亚的土地上,“保罗派”等教派死灰复燃,并且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就是“伯格米派运动”得出现。“伯格米”(Bogomolism)来源于古代斯拉夫语,其原意是:“爱上帝者”。这个派别吸收了“保罗派”和“马萨利亚派”的成果,并比他们又前进了一步。他们仍旧使用“二元学说”,认为耶稣基督与恶魔撒旦都是上帝的孩子,一个代表正义,另一个代表邪恶。善和恶是对立的,他们会一直打下去,直到最后善彻底消灭恶。他们认为教会和上层教士都属于撒旦的仆人,这些人贪婪成性,经常联合封建主一起压迫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所以他们拒绝参加宗教仪式和活动,认为洗礼、圣餐、修道院都应该被消除,十字架、圣像、圣物等是没有必要来尊重的。同时他们还反对贵族的奢华、衣着及生活的奢靡。保加利亚教会作家——一个反“伯格米派”的作家——哥斯马斯(Cosmas)曾在他的一篇论文中写道:“你们这些辱骂富人的人,只会教唆信徒们反对主反对教会,憎恨君主的统治。按照你们的想法,君主的大臣和各级官员都应该受到上帝的憎恨,而所有的农民和农奴都不应该为其依附的农奴主劳动。”因此,从深层次来说,这些人就是披着宗教的外衣来争取人民的自主权力,代表的是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的利益。
由于其反应了人民大众的愿望,很快就发展成了全保加利亚的运动。他们号召拿起武器战斗,扬弃神秘Z义和禁欲Z义,夺回一切被抢走的土地。大量的农民和城市中的贫民加入其中。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也激怒了国王和教会,沙皇彼得对他们加以无情的迫害,有的被监禁,有的被驱逐出境。虽然这样,但仍旧有很多信徒保留着他们的“伯格米派”传统。不久以后,这次起义的教义和精神传播到了外国,并在百年后引起了克罗地亚的“伯格米派运动”,并在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深深扎根。最后一直传到了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后来又造成了“胡斯战争”。
公元967年,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带领了罗斯人和维京人(瑞典人)的联军开往保加利亚。他们为了快速解决战斗,就从多瑙河下游的佩累亚斯拉维茨顺流而上,沿途夺取瓦拉几亚公国和保加利亚王国的诸多城市,进入了保加利亚的多不罗加地区。此时的保加利亚内部出现了政治分裂,无法抵抗罗斯人的进攻,因此让罗斯人在保加利亚如入无人之境。基辅大公对于这次的胜利十分高兴,因此968年在占据的新领土上自立为王,想要长久的居住在这里。而且他还派遣使者到拜占庭,要求承认他占领土地的权力,还要拜占庭人每年支付供奉。这是拜占庭人始料未及的,削弱了一头狼,却叫来了一只虎。
拜占庭人从来就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最会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来瓦解敌人。968年他们找到了与罗斯人结下仇怨的佩切聂格人,收买他们,让他们进攻基辅。这个策略很快就奏效了,基辅大公收到佩切聂格人进攻基辅的消息,立刻回师前去救援。虽然这一年基辅大公没有再踏上巴尔干的土地,但拜占庭与保加利亚也都已经精疲力尽了。自从开国以来,所有的基辅大公一直都奉行着扩张的道路。特别是拜占庭人把他们引进了巴尔干引进,这些人发现了巴尔干与小亚的富裕和繁荣,这些是远在北方的罗斯人所缺少的。为了争夺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优良的生活方式,罗斯人决不会不再次南下争夺土地。因此,公元969年,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这次不再和拜占庭商量,就带着更多的军队南下到多瑙河流域。这一次罗斯人是有备而来,他们横扫了整个多瑙河的中下游地区,占领了保加利亚的国都——普里斯拉夫。基辅大公软禁了保加利亚沙皇,并且强迫订立和约,承认与罗斯人的联盟。此时沙皇彼得已经去世,接替他成为沙皇的是其子伯利斯二世(Boris II,969-971),因为迫于形势,只好和基辅大公签订了条约,同意与罗斯人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拜占庭人。经过了半年的休整,基辅大公继续向南进攻,他先夺取了菲利普堡,之后又挺进色雷斯平原。色雷斯是拜占庭的后院,拜占庭人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他们迅速调集10万大军抵抗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的进攻。但拜占庭人由于内讧,多次让基辅大公钻了空子,数次的以少胜多,让拜占庭人彻底失去打赢战争的信心,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此时,拜占庭内部也发生了变动,尼基弗鲁斯·福卡斯受到谋杀去世,新皇帝约翰一世(John I,969-976)上台。刚刚上台他就接到了一个消息,罗斯人和保加利亚人共同要求拜占庭撤出他在欧洲的所有领土,包括君士坦丁堡的所有欧洲领土又保加利亚接管,感到十分震惊。他先期与罗斯人议和,但对方不予理睬,并要求拜占庭必须如此做,除此别无他路。没有办法,他只能诉诸于武力解决争端了。因此,在公元971年4月,拜占庭人与罗斯人在保加利亚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拜占庭史上一场杰出的战斗。
灭亡公元971年,拜占庭开始反攻。新皇帝率领300艘战舰,从黑海逆流而上进入多瑙河流域。他们带了“希腊火”和诸多攻城器具,在罗斯人还未站稳脚跟的多瑙河流域进行奇袭。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因为罗斯人德防守不慎严密,拜占庭人很快就由北向南推进到了巴尔干山脉,保加利亚北方领土析被占领。后又经过了非常短促的战争,保加利亚首都普里斯拉夫被拜占庭人攻下,被基辅大公废黜的沙皇伯利斯二世也被俘虏。而此时的拜占庭皇帝做出了一个深谋远虑的决定,那就是再次把保加利亚沙皇扶植到保加利亚的沙皇宝座上(其实就是由基辅大公的傀儡变成了拜占庭皇帝的傀儡)。这一举动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保加利亚联军全部倒戈,转而与拜占庭联盟,一起打击基辅大公。基辅大公只好重新调整军队,与拜占庭人在多瑙河沿岸的锡利斯特拉(今保加利亚锡利斯特拉州首府)展开决战。这次战斗是一场非常之快的战争。罗斯人的军队只有步兵,而拜占庭人的军队兼有骑兵、步兵和弓兵。在弓兵的远程进攻下,罗斯人就已死伤众多,再加上重装骑兵的冲击,罗斯人的队伍很快被冲散。尽管基辅大公进行了多次反攻,但几乎没有任何收效,他只好带领人马进入了锡利斯特拉城内。拜占庭人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从水路和陆路两方进攻,使用威力强大的希腊火打击罗斯人,因为外部的打击和内部的饥荒,基辅大公只得投降。7月底,在两方都已经无法在坚持下去的情况下,基辅大公出城投降,并与拜占庭人签订和约。和约约定:“”即罗斯人从此退出巴尔干半岛,不再染指拜占庭帝国的任何事务,归还在941年占领的黑海北岸的车绳领地,以后与拜占庭人成为同盟,将帮助后者抵御外来侵略。拜占庭人也不再唆使佩切聂格人在罗斯人后方引起战乱,并与罗斯人通商。当两方缔结和约后,拜占庭皇帝立刻拿来了食物,给饥肠辘辘的罗斯人充饥,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也准备返回故土。(注:此处据《往事纪年》记载是由于拜占庭人给罗斯人贡赋才回国的,其实只是一种借口,用以掩饰基辅大公失败的事件。)在基辅大公返回故土的路程中,佩切聂格人不听从拜占庭人的约定,私自击杀了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使罗斯人进入巴尔干的梦想彻底破灭。
这次战争,一方面让拜占庭人摆脱了危机,因为保加利亚已经被罗斯人灭亡,而且罗斯人又撤离了巴尔干,拜占庭独收渔翁之利;另一方面保加利亚悉被兼并,3个多世纪的北方战争自此结束,拜占庭进入了黄金时代。这时的拜占庭北部边境再次推进到了多瑙河一线,保加利亚教会的独立权利被剥夺,保加利亚沙皇伯利斯二世与大教长被一起带回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堡,人们为皇帝约翰一世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保加利亚沙皇的皇冠被供奉上了祭坛,以感谢上帝保佑拜占庭人的最后胜利。而保加利亚沙皇则被命令跟随着君士坦丁的圣母像走到圣索菲亚大教堂以示服罪。在大教堂门前,保加利亚沙皇伯利斯二世宣布:保加利亚已被拜占庭消灭;自己不再做为沙皇,沙皇称号被取消;保加利亚教会不再独立,而从属于君士坦丁堡教会。这场仪式说明了拜占庭人赢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成为了巴尔干的主宰。外来民族已经成为了拜占庭的臣民,拜占庭的实力仍旧很强大。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保加利亚人仍旧保持着民族的优越感。他们对于拜占庭人与罗斯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能容忍的。他们一直在准备起义,再次建立统一的帝国。3年以后,这个目标实现了,由在马其顿定居的保加利亚人建立的西保加利亚马其顿帝国崛起。
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国王咄陆家族阿斯帕鲁赫(Аспарух) 668年—700年
捷尔维尔(Тервел) 700年—约721年
科尔梅希(Кормесий) 约721年—738年
谢瓦尔(Севар) 738年—753年或754年沃基尔家族科尔米索什(Кормисош )753年或754年—756年
维涅赫(Винех) 756年—762年乌盖恩家族捷列茨(Телец) 760年—763年沃基尔家族萨宾(Сабин) 763年—766年
乌莫尔(Умор) 766年8月 766年9月乌盖恩家族托克图(Токту) 766年—767年王朝不详帕甘(Паган) 767年—768年
捷列里格(Телериг) 768年—777年
卡尔达姆(Кардам) 777年—803年克鲁姆王朝(咄陆家族第二次执政)克鲁姆汗(Крум) 803年—814年4月13日
奥穆尔塔格汗(Омуртаг) 814年—831年
马拉米尔汗(Маламир) 831年—836年
普列西安一世汗(Пресиян) 836年—852年
鲍里斯一世(米哈伊尔)汗或大公Борис I (Михаил) 汗:852年—864年;亲王:864年—889年
弗拉基米尔大公(Владимир) 889年—893年
西美昂一世(西美昂大帝,Симеон I Велики ,Симеон Лабас) 大公:893年—913年;沙皇:913年—927年5月27日
沙皇彼得一世(Петър I ,Свети цар Петър) 927年5月27日—969年
沙皇米哈伊尔一世(Михаил) 930年—930年
沙皇鲍里斯二世(Борис II) 969年—971年
四王共治:大卫(Давид)、摩西(Мойсей)、阿朗(Арон)、萨穆伊尔(Самуил) 971年 977年
沙皇罗曼(Роман) 976年—997年科米托普里王朝沙皇萨穆伊尔(Самуил) 997年— 1014年10月6日
沙皇加夫里尔·拉多米尔(Гаврил Радомир) 1014年10月—1015年8月
沙皇伊凡·弗拉基斯拉夫(Йоан Владислав) 1015年8月—1018年2月
普列西安二世大公(Пресиян II) 1018年— 1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