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
波普艺术什么是波普?波普艺术(Pop Art)最早起源于1950年代的英国,之后因为以Andy Warhol为代表的一批明星级艺术家的影响力而在美国得到巨大发展。让波普出现在了时装、AC-DC、香烟、胶纸、摇滚唱片……任何东西上。将身边的物品,如漫画、电影海报、明星、高跟鞋、任何消费品图像通过解构、拼贴、重复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都可成为波普艺术的创作主题。
波普艺术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叛逆登上了艺术舞台,这也是美国就重要和独特的艺术形 式。代表人物劳森伯格受到作曲家凯奇的影响,试图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抹平艺术与生活 的区别,艺术家应该自由的反映客观现实,不受传统的约束。他甚至把城市的废弃物作为了 作品材料,把这些本来不具备审美特性的东西按照艺术构思拼凑起来,使之脱离原来的属性 在形式上开了“结合”艺术的先河。汉密尔顿的作品更直接体现了波普艺术的本质,他们并 非对现实的讽刺挖苦或反叛,而只是以一个普通者的姿态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使我们突然 意识到某些东西的存在,而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确经常被我们忽略。安迪·沃霍与其他波普 艺术家相比显得更彻底,他完全取消了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操作观念,直接用制版印刷的方法 把照片形象移到画布上。还应用了古典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视为大忌的“重复”,甚至于推 向极端,可口可乐瓶无尽无休的排列,以及明星们的照片都成为了最好的创作主题和素材。 这十分贴切的反映出了后工业时代的特征,现代工业正是这样每天重复着同一样东西。以直 观的艺术形式代替了深奥的艺术。随着后现代艺术的推进,它同我们生活的界限也显得愈来 愈近,可能我们无法意识到,但它作为我们生活和精神的组成部分已无法替代。
波普(Lucia Popp,1939-1993年)奥地利女高音。波普出生于捷克,早年在捷克布拉迪斯拉发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63年受聘于维也纳国家剧院,同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出,后应邀在科文特花园剧院、大都会歌剧院等欧美剧院演唱。波普对莫扎特歌剧有深入的研究,她在克莱姆佩雷尔指挥下演唱《魔笛》中的夜后,显示出高超的花腔技巧。有评论家认为,波普在某些莫扎特作品的角色上代表最高水平。波普饰演的最佳角色是《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苏珊娜。就和波普形容自己是“剧院甜心”一样,她的音质给人的感受正是和蔼可亲的印象。一开始她以花腔女高音起家,接着转为轻女高音,然后又尝试较重的抒情女高音,每次转型都相当成功,就连轻歌剧角色也同样受到欢迎。可惜波普54岁时在维也纳因癌症去世。
波普 (Karl Popper, 1902 - 1994)卡尔·波普(Karl Popper)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6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与维也纳学派成员有接触,但没有参加学派的活动。他的第一本著作《研究的逻辑》列在石里克主编的丛书之中出版。“二战”期间,为逃避纳粹迫害,波普移居新西兰,在大学任教,战后到伦敦经济学院任逻辑学与科学哲学教席的教授,获得英国女王授予的爵士头衔。他在科学哲学领域的主要著作有:《科学发展的逻辑》(《研究的逻辑》的英文修订本,1959年)、《猜想与反驳》(1963年)、《客观知识》(1972年)、《自我及其大脑》(与艾克尔合作,1977年)、《开放的宇宙》(1982年)、《趋向性的世界》(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