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区
大港区总面积940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振兴路.邮编:300270。辖区内海滨街(大港油田)邮编:300280.。代码:120109。区号:022。拼音:Dagang Qu。
基本概况天津市大港区位于太平洋西岸渤海湾畔的大港,古老而又年轻。蜿蜒壮观的贝壳堤,风景如画的古泻湖湿地,历久弥新的战国刀币,诉说着沧海桑田、历史变迁;碧水蓝天,扶疏叠翠,楼宇鳞栉,色彩斑斓,展示着滨海花园城市的现代气息。
天津市大港区始建于1979年11月,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主体产业的新型滨海城区。它地处天津市东南,东临渤海湾、塘沽区;南与河北省黄骅市接壤;西与静海县为邻;北与津南、西青两区交界全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米。东部多为滩涂,中部有面积为22万亩的大港水库,西部和西南部为肥沃的农田。全区南北长约48公里,东西宽约36公里, 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63平方公里,滩涂面积85.5平方公里,荒地72.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4公里。总人口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万人,占总人口的67%,境内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近20个少数民族。全区共辖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60个居民委员会。大港区区位优势明显。距北京165公里,距天津新港28公里,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40公里,205国道、李港铁路穿境,丹拉、京晋高速公路与津港公路相联,交通极为便捷。大港区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藏量8.87亿吨,天然气储量360.5亿立方米。内陆水域面积达36万亩。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北大港水库,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蓄水量可达5亿立方米。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分布面积62平方公里,热水井出口温度在94℃-96℃之间,出水量为500吨/日。
大港区沐浴改革开放春风诞生、崛起。20多年来,勤劳智慧的大港人不断开拓创新,艰苦创业,实现区属GDP和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使大港成为天津发展最快地区之一,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环保模范城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思想,遵循“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根本思路,全力打造完备的基础环境,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创造规范的诚信环境、良好的人才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大港成为资金汇聚“洼地”和人才聚集“高地”;进一步发挥石化产业与资源优势,以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为重点,以开发区、海洋石化科技园、镇街工业园区为载体,构筑经济发展新平台。
大港区内建有两座大型热电厂,年发电量85亿千瓦时;四座水厂,日供水12万吨; 居民燃气率和住宅供热率100%,集中供热率80%以上;光电通讯网络覆盖全区;城区绿化覆盖率31.8%,人均公共绿地36.9平方米;2000多家不同经济成份的企业和商业、服务网点星罗棋布。
经济概况大港区区域经济以重化工业为主体,区内密集着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天津联化公司、中石化四公司、大港发电厂等一批大型、特大型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稳定在430万吨和4亿立方米;石油年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20万吨聚酯工程已试生产;14万吨乙烯工程去年产量达17万吨,创全国同类装置最好水平,今年经改造,年产量可达20万吨并一次试车成功。大港发电厂是华北电网调峰、调频主力电厂,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发电量80万千瓦时。中石化四公司是以建设安装石化装置为主体的大型建筑企业,转战南北,素有"铁军"称号。大港区除上述大型企业以外,还有近1500家中小企业,形成了金属制品、机械加工、汽车配件、化工、建材、橡塑等骨干行业。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城市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近三年来,绝大多数企业改制已完成,企业发展的活力明显增强,上半年全区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1.28亿元,同比增长33%,新扩技改项目达到72个,其中工业项目64个,投入7580万元。
同时大力建设工业园区,鼓励镇、村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采取村、企合作或镇、村合作等方式开发,将土地资本作为农民股权,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民效益的最大化。现已规划建设工业园区23个,总面积29.8平方公里,现已动工建设12个,开发面积2.71平方公里,极大的促进了该区乡镇企业的发展。
大港区近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大力实施退粮种枣战略,加大畜牧养殖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2亿元,完成农业增加值7020万元,同比增长38%,固定资产投入2280万元。为加快畜牧基地建设步伐,我区又出台了新的鼓励畜牧业发展政策,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街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投资力度,畜牧小区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现已建成30个畜牧小区,冬枣基地进一步得到完善,今年新栽和补栽1.5万亩冬枣,使全区冬枣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计划建设大、中、小型保鲜库48座,库存容量达到2000吨以上,现已落实10座。随着冬枣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储藏业的日益成熟,冬枣产业体系的趋于完善,这一新兴产业必将带来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自然地理大港区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区内以平原为主,中部有大港水库,陆地呈环状分布在水库四周.地势平坦.高差不大,平均海拔为2米(大沽高程)。
大港区有海河等—、二级河流11条。
海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它不是一条流经旷野或崇山峻岭的河流,而是一条横穿上千万人口大城市的河流。海河干流是子牙、大清、南运、北运、永定河5大水系的入海通道,同时兼有排涝、蓄水、供水、航运、旅游和环境保护等综合功能。
海河可说是天津人的母亲河,也是天津的象征。海河起于天津市西部的金刚桥,东至大沽口入海,全长70多公里,横贯天津闹市。天津人日常生活闲逛、休憩的地方,都离不开海河两岸。
大港有可利用荒地70.49平方公里,地热面积62平方公里,海岸线25公里,具有丰富的海盐资源。内陆水域面积达36万亩,包括一座22万亩的大型平原水库。耕地总面积197712亩,水田10590亩,旱田187122亩。水库三座,其中北大港水库水面面积24.08万亩,水面面积1.19万亩的官港森林公园正在开发建设之中,是良好的旅游资源,大港油田石油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96亿吨,并有十分丰富有天然资源和地热资源。
有可利用荒地72.49平方公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96亿吨,天然气储量780亿立方米,地热面积62平方公里,海岸线34公里,具有丰富的海盐资源,内陆水域面积达36万亩,包括一座24万亩大型水库.丰富的资源优势为石油和石化主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然资源地形地貌
大港区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坡度小于万分之一。平原地势有利于大气扩散和空气对流交换,南部的北大港水库可提供氧气和湿润空气,有利于调节气候。
地质结构
大港区属华北平原滨海沉积区,地层结构简单,横向比较均匀,地质上属黄骅凹陷的一部分。
气候
大港区属北半球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濒临渤海,受季风环流影响很大,冬夏季风更替明显。夏季主导风向为南南西向。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北西向。秋季以东向为主导风向。
水资源状况
区内有众多河道,但多处于水位下降或断流状态。地表径流季节分配不均。 浅层地下水盐碱度高,水质氯化物含量高;深层地下水水质好,硬度高,矿化度小,是理想的天然地温软水资源,但补给量小。水资源补充主要靠宝坻地下水、引滦水。
土壤概况
土壤盐碱性较大。土壤肥力不高,保土性差等特点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土壤偏碱性。
大港区地处天津市东南,东临渤海湾、塘沽区;南与河北省黄骅市接壤;西与静海县为邻;北与津南、西青两区交界,全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米。东部多为滩涂,中部有面积为22万亩的大港水库,西部和西南部为肥沃的农田。全区南北长约48公里,东西宽约36公里,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万人,占总人口的67%。境内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近20个少数民族。全区共辖4个乡、3个建制镇、5个街道办事处、60个居民委员会。
大港区是一个城乡交错,工、农、渔业兼有,以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为主体,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的滨海市区,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驻有大港油田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石油化工公司、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第四建设公司、大港发电厂、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第一建筑公司等一批国有大型现代化企业;板桥、北大港、大苏庄3个国营农场。全区拥有600多家乡镇工业企业、近800家城市集体企业、700多户私营企业,有遍部城乡的国合、集体商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
发展优势1、资源丰富
荒地面积广阔。全区土地面积10.48万公顷,其中有可利用的荒地7246.67公顷。在荒地中有3300公顷为国有,而且平坦成片靠近城区,建设大型工业项目得天独厚。矿产资源充裕。境内不仅石油、天然气储量可观,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4.47亿吨,天然气储量140亿立方米,发展石油化工工业具有比较雄厚的资源保障。地
热资源分布面广,出水温度最高可达940C-970C,水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水质较好,发展工厂化农业、热带鱼养殖、建设疗养保健设施具有一定的潜力。
水域面积辽阔。海岸线长34公里,沿岸有8553.3公顷滩涂,并且处于海淡水结合地,有利于海产品养殖。内陆水域面积达36万亩,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库较多,水资源储量丰富。中部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大港水库,水库面积22万亩,蓄水量5亿立方米;西部有面积约1.5万亩的钱圈水库;南部有面积约1万亩的沙井子水库,这些水库可以发展淡水鱼综合养殖,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位于大港东北部的官港森林公园,素有天津“白洋淀”之称,有水面8000亩,旅游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
2、投资环境优越
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大港区政府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并始终把保持社会稳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灵活的机制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优越的投资环境、健全的法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作为滨海新区的组成部分也享有新区的优惠政策。科技力量比较雄厚。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有1.6万人。这些人员广泛分布在石油、化工、地质、电力、机械、电子、仪表以及教育、卫生等领域,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具有雄厚的智力基础。
区位优势明显。大港区位于渤海之滨,处于环渤海经济区的前沿,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40公里、天津市区30公里,距北京市165公里,距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8公里,距正在建设的黄骅港60公里,交通运输、对外联系都十分方便。石化产业集中。大港地区石化工业目前已形成从石油钻探、开采到石化装置建设、油品加工、石油化工、化学纤维综合配套的生产体系。石化产业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可深加工性,石化产品的高附加值和使用的广泛性,为区域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电力供应充足。区内建有大港发电厂、石化自备电厂两座大型热电厂,总装机容量138万千瓦,年发电量85亿千瓦时以上。而且还建有比较完善的电力供应配套设施,其中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 110千伏变电站5座,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稳定、充足的电力资源。
交通便捷。李港铁路横穿全区,东达天津港南疆码头,并与京沪、京广、京哈铁路相互衔接。205国道、津歧公路穿越全区,北到天津市区,南达河北、山东等省,津港、葛万、港塘等公路直达天津市区和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35.5公里,已形成纵横畅通、交叉辐射,非常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邮电通讯畅达。截止1998年底,邮电网点达30个,覆盖全境。区内铺设了环港光缆以及连接天津市区、塘沽区、静海县的光缆。电话装机总量达11万门,城区每百人电话拥有量32.7部,可便捷地直拨国内外。
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目前全区城区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7.59平方米,住宅成套率100%,在天津市处于领先地位;建有石化、油田、乙烯、大港4座水厂,日供水能力14万吨,人均日用水量176升,高于全市人均用水量120升的水平;居民住宅供热率100%,集中供热率80%以上;居民燃气普及率100%;城区绿化覆盖率25.36%,人均公共绿地7.15平方米。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设施的人均拥有量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有的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经济建设经过20年的建设,大港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1998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亿元,较“八五”末增长20%;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2.01亿元,较“八五”末增长62%,三次产业比重达到5:57:38;区级财政收入实现2.2亿元,较“八五”末翻了一番,提前二年达到“九五”规划目标。
1、农业及农村经济
城郊型农业发展较快。大港区现有耕地197691亩,其中粮田面积193555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1998年粮食总产量4.86万吨,夏粮产量1.75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副食品产量稳步增长,“菜篮子”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全年蔬菜产量50000吨;肉类总产3919吨,禽蛋产量4540吨;果品产量4000吨;水产品产量8657吨,其中淡水鱼产量6929吨,占80%,发展速度较快。淡水鱼种主要有草鱼、鲤鱼、鲫鱼等,其中出产的草鱼在京、津地区较有名气。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1998年全区乡镇企业达4245家,实现增加值8.5亿元,较“八五”末增长68%,占农村经济总量比重达88%,较“八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内部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39%,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截止1998年底,全区已有11个村、镇建设了公寓式、别墅式住宅,总建筑面积41万平米,入住农户3434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0%。毗邻城区的中塘镇先后于1997年、1998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分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2、工业和建筑业
大港区是全国正在建设中的四大石化基地之一,地区工业主要以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工业生产已形成以驻区企业为龙头,乡镇企业、城市集体企业、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同步发展的格局。 1998年区域工业总产值实现2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原值360亿元,分别较“八五”末增长20%和73%。
驻区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稳步发展。大港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挖潜增效,1998年开采石油430万吨,天然气3.5亿立方米。天津石油化工公司是全国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目前已形成年加工原油600万吨,年产各类化学纤维6.8万吨的能力,总投资近百亿元的聚脂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设计能力为14万吨/年的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自1996年投产以来,生产正常,效益良好。大港发电厂是华北电网调峰、调频主力电网,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发电量80万千瓦时,目前正在建设三期工程。
区属工业已形成以城市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为主体,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工业实力显著增强。1998年区属工业总产值达52亿元,比“八五”末期增长43%。作为区属工业主要组成部分的乡镇工业企业,已发展到642家,其中部、市级企业集团4家;固定资产原值8.5亿元,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6亿元。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工产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轧延加工业、橡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构成大港区乡镇工业的六大支柱行业。乡镇企业生产的“红三角”牌电焊条、“鹏翎”牌胶管等产品在全国享有盛名,其中“鹏翎牌”胶管占有全国同类产品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城市集体工业企业332家,主要为驻区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1998实现增加值4.0783亿元。建筑业发展较快, 1998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3亿元,较“八五”末增长42%。中国石油化工第四建设公司及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第一建筑公司是驻区大型建筑单位,是大港区建筑业的龙头企业,能承建大型石油化工项目或民用项目。区属建筑公司已发展到4家,1998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15亿元。
3、第三产业
商贸餐饮业。全区已形成以国合商业为主体,以个体私营网点为辅的商业服务网络。 1998年全区有年营业额近1亿元的大型商场2个;超级市场4个,各类商业网点5000多个,各类市场40个。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3.17亿元。餐饮服务机构遍部全区,新建成的上古林海鲜一条街,以其鲜美的海味,上乘的服务名誉京、津地区。
金融保险业。全区已形成以五大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种合作制银行为辅的金融服务网络,储蓄网点遍部城乡。1998年金融系统存、贷款余额分别达75.39亿元和73.32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全国主要保险公司在港均设有分支机构,并已形成各具特色,平等竞争的保险体系。
信息咨询业。全区拥有注册会计师事务所2家、律师事务所4家,各类信息中介公司、咨询公司遍布城区,大港信息中心已完成规划,局部网络已开通,全区信息咨询网络已初步形成体系。此外,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业等行业也均取得较快发展。
4、对外贸易和横向经济联合
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截止1998年底累计批准三资企业153家,协议投资总额27761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13003万美元。外商投资者主要来自东南亚及欧美地区。产业门类主要有精细化工、轻纺、电子、机械、建材、医药、食品等。外贸出口交货值实现13亿元,较“八五”末增长3倍。出口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中东及欧美等地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全区外向型经济发展龙头的大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7月5日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建立的,享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同等的优惠政策。该区位于大港城区东北部,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配套设施齐全。截止1998年底入区企业累计达75家,其中外资企业33家;内资企业42家,累计协议利用外资6755万美元,利用内资24000万元。开发项目涉及轻纺、电子、汽车装配、房地产等行业。韩国大宇集团、德国可耐福公司等一批国外知名跨国公司已落户该区。1998年入区企业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0.6亿元,增加值0.91亿元,分别较上年有大幅增长。目前开发区已建起了一支精干、快捷、高效的领导班子,使入区企业在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能享受高效、优质的服务。
横向经济联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截止于1998年底大港区与全国20多个地区有密切的经济往来,正式缔结友好区县14个。联合兴建企业75家,引进内资4.3亿元,引进项目涉及建材、印染、化工、土地开发、编织等多个行业。
未来展望1、总体目标
到2010年,要把大港区建设成为以效益型农业为基础,以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体,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为载体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石油化工基地,全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人民生活达到中等或发达国家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40亿元,其中地方实现210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2.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地方实现5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全区人口控制在4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2、经济发展
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田面积稳定在18万亩,旱涝保收田比率达到72%以上,粮食总产达到75000吨,并建成为石化基地服务的副食品生产基地,“菜篮子”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臻于完善。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根据天津滨海新区布局,工业发展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主要方向,重点发展与大港区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相关的产品项目。到2010年石油及天然气产量稳定在“九五”水平上,力求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乙烯达到100万吨,聚脂50万吨,并形成综合性、系列化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格局,建成天津石化基地。完成大港电厂三期扩建和天津石化自备电厂扩建、改建工程,总装机容量达208万千瓦,形成华北地区较大的火力发电基地。
配合石化基地建设发展壮大区属工业。乡镇企业重点发展石化下游产品的综合开发和深度加工以及汽车和摩托车的零部件配套加工。到201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4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90亿元,争取组建10个企业集团。城市集体企业依托技术、人才、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发展外向,上规模,上水平。到2010年城市集体经济要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72亿元。
围绕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的总体战略目标,以大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到2010年累计协议外资达6.17亿美元;出口交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
发展第三产业坚持以商品市场为基础,以生产要素市场为重点,与旅游、服务业相结合的原则,在巩固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房地产、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新型、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第三产业要实现增加值93亿元,占区属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4%。
3、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坚持与石油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相配套,统筹规划,合理部局,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到2010年城区面积达到56.35平方公里,各项配套设施达到现代化水平。全面改造和扩建城市道路骨架系统,提高道路等级,道路密度达到3.74公里/平方公里,建成现代化的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改造大港水厂,使城区人均用水达到180升/人.日。加快居民住宅和绿化工程建设,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供气方式转为以管道燃气为主,城镇居民小区全部实现物业化管理。
乡(镇)村建设坚持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到2010年全部实现撤乡建镇,新型村庄建设达50%以上,基本实现村村建有公寓式、别墅式住宅。
4、各项社会事业
以科技兴工、兴农为重点,全面提高我区一、二、三产业的科技水平,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城区高中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85%以上。坚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加强成人教育。开展各种规范性、适应性培训和技术等级培训,使45岁以下的青壮年,每年接受岗位培训的人数达到20%以上。开展“三优”工程,到2010年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2010年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预防保健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到2010年建立起具有大港特色的,集各种文化设施与各种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完整的区域文化新格局。
历史沿革2000年,大港区辖4个街道、3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89664人,其中:迎宾街道 50242人、胜利街道 51401人、古林街道 23567人、海滨街道 150223人、太平镇 35874人、小王庄镇 7818人、中塘镇 24621人、沙井子乡 11364人、徐庄子乡 14779人、赵连庄乡 17895人、北大港农场虚拟镇 1880人。
2001年8月22日,大港区街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开始实施:将农村3镇3乡调整合并为3镇1街。调整后,大港区辖5街3镇:胜利街、迎宾街、古林街、海滨街、港西街、中塘镇、小王庄镇、太平镇。2001年底,大港区辖5个街道、3个镇:胜利街道、迎宾街道、海宾街道、古林街道,港西街道,中塘镇、小王庄镇、太平村镇。
2004年初,大港区辖5个街道、3个镇:迎宾街道、胜利街道、古林街道、海滨街道、港西街道、太平镇、小王庄镇、中塘镇。
行政区划大港区辖5个街道、3个镇:迎宾街道、胜利街道、古林街道、海滨街道(大港油田)、港西街道、太平镇、小王庄镇、中塘镇。
发展中的大港图书馆大港图书馆始建于1984年,1997年迁入新馆,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2002年至2004年两次荣获市级文明单位,还定为区级文明示范窗口,2004年在全国图书馆科学评估工作中,晋升地级二级馆。
[机构设置] 现设采编部、外借部、阅览部、宣传辅导部、总务部
[重要设施] 2004年9月区政府投资16万元更新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由ILAS5.0到ILASII的升级。2005年按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要求,区政府投资30万元,建立了大港区文化资源共享分中心。分中心按“共享工程区县建设标准”,设服务器3台 (资源存储、资源发布、多媒体点播),工作站40台,交换机48口,接通了内网和外网,实现了网上资源共享、教育培训、文化宣传的多功能服务,成为资源共享工程大港地区资源建设中心、管理服务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
[服务窗口] 科技书外借处、文艺书外借处、过刊外借处,老年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综合报刊阅览室、工具书资料室和地方文献资料室
[人员结构] 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37人,专业技术人员29人,中高级职称13人,大专以上学历24人。
[继续教育] 每年馆内投入近万元 ,对在职职工进行专业知识 、计算机技能等培训以及在职学历进修。
[基础建设] 馆藏文献总量9万册,每年购书经费20余万元,新书入藏近万册,征订报刊600余种,人大资料80余种,电子文献100余种。
[读者工作] 现有固定读者5000人,年流通总人次16万人,外借图书6万册次,期刊3万册次。对外服务点16个,有大港武警中队、赵连庄交通中队 、港北派出所、石化热电厂 、鹏翎胶管公司、胜利街居委会、前进里居委会、荣华里居委会、福苑里居委会、港西街联盟村、老年公寓、四公司二小、河西监狱、港北监狱、中塘镇大安村、太平交警大队 。每年图书外借5万余册。同时,还设立了12个社区分馆,延伸了社区服务。馆内馆外围绕读书用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在大学城、中小学校、部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知识讲座和读者活动,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作用,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读书活动] 承办大型读书活动。包括中小学生读书征文、演讲、知识竞赛、书法绘画;农民读书征文;家庭读书成材演讲、征文 ;评选优秀藏书家庭、学习型家庭、优秀读者 。在全国、市级取得优异成绩,图书馆连年获得优秀组织单位。
[学术研讨] 组织大港地区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天津图书馆学会、“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少图协学术理论研讨活动,论文获奖率96%以上。
大港的学校[小学]大港一小,二小 三小 四小,九小(原石化四小)11小(原四公司二小)
[初中]大港二中,大港四中(在中堂镇),大港六中,大港七中,大港九中,培英中学,大港区油田一中
[高中]大港区油田实验中学,大港区油田一中,大港区油田二中,大港区油田三中。
大港一中,大港三中,大港实验,大港八中,太平村一中,注:高中为油田实验、区一中最好,实验第二,其次是三中,八中其次,太一最差。因为初中不许分重点非重点所以在这里不做好坏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