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角斑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本病在各地杜仲林场和苗圃地都有发生,危害叶,使叶片枯死早落。

症状病斑多分布在叶的中间,呈不规则暗褐色多角形斑块,叶背病斑颜色较淡。病斑上长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子孢子。到秋后,有的病斑上长有病菌的有性孢子,呈散生颗粒状物。最后叶片变黑脱落。

病原病原菌的有性世代是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腔菌属。子囊座球形或扁球形,单个生于叶的表皮下,有乳头状突起的假孔口。子囊圆筒形,有短柄,无色,具双层囊壁,子囊束生,无侧丝,每个子囊内含8个孢子。子囊胞子椭圆形,无色,双胞,上胞和下胞等大,分隔处略内缢。病菌的无性世代是尾孢菌。

发生规律病菌以子囊孢子进行越冬,是翌年的初次侵染源。本病于4~5月份开始发生,7~8月份发病较重。据调查,苗木和幼树发病较重,成年树发病轻,立地条件差,树势衰弱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本病的防治关键在于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及时使用l%波尔多液喷雾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