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狭
pò xiá
亦作“ 迫陿 ”。
1.指宽度窄,范围小。 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中:“长公主府第,最为迫狭,计用彩绘大青、石绿,各至千觔。其他种种,有不可计者。国家帑藏,安得不虚罄乎!”
2、指见识、心胸等不宽广。 明宋濂《跋东莱止斋与龙川尺牍后》:“当时论晦翁者,或有迫狭之讥,而龙川亦甚病其细碎。” 清黄宗羲《紫环姜公墓表铭》:“以公之才……使充其所至,刻石之功,正未可量;而覆折於迫狭之世论,不复再试,是可惜也。”
3、谓局促,不顺心。 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余﹞南游二十年,所居皆通都大邑,无山林,尝迫狭不自得。” 明唐顺之《至常熟陈中丞白训导邀登福山看海》诗之二:“久缘迫陿悲时俗,海峤春临思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