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岛沙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查岛沙锥图1

[1]

中文名:查岛沙锥

拉丁名:Coenocorypha pusilla

英文名:Chatham Snipe

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鸻形目->->->鹬科->->->

分布范围: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2]

外形特征躯体短粗、喙长、栖息于潮湿稠密林地的5种鸟,与沙锥近缘。是会令人吃一惊的猎禽﹕会蹲伏在枯叶中一动不动,淡黄褐色有斑纹的羽衣与环境一致,直到几乎被人踩上才突然迅速飞走。眼睛在头部的位置比其他任何鸟都靠後,视野为360度。耳孔位于眼眶下而非眼後。体羽以淡黄褐色为主。上体具黑色带状横纹;尾羽黑色,并散有锈色红斑,其末端上面黄灰色;下体白色,密布暗色横斑。雌鸟与雄鸟相似。

虹膜-褐色;嘴-基部偏粉,端黑;脚-粉灰。[1]

生活习性查岛沙锥图2

[3]

独栖,黄昏时最活跃。主要以蚯蚓为食。用脚敲地把蚯蚓引诱到地表,然後用长而敏感的喙(喙尖张开)像镊子一样,将蚯蚓拖出,这种取食习性迫使丘鹬必须迁徙,土地一开始冻结就离开。每个个体每天食量约450克(1磅),相当於其体重两倍,这些吃进腹中的食物,一直被人视为美味佳肴。丘鷸於早春营巢,巢由树叶构成,通常筑於树脚下,每窝产4卵,由雌鸟单独孵化。受惊时,雌鸟能双腿抱著一只幼雏飞去。幼雏一月之内即可长到成鸟大小。美洲丘鹬(Scolopax minor或Philohela minor)的雌鸟体长约28公分(11吋,包括喙),雄鸟略小。翅圆且外侧飞羽稀少,在飞行时能发出振动响声,这种响声似乎为有意发出的。雄鸟求偶表态时发出悦耳而多变哨声般的鸣啭,先螺旋式地向上飞到60∼90公尺(200∼300呎)高空,接著拍动翅膀降落到原地,这种动作在黄昏时进行,反覆半小时之久。美洲丘鹬繁殖於北美温带,并在美国东南部越冬。欧洲丘鹬(S. rusticola)在英国到日本的旧大陆温带地区繁殖,偶然迁徙到美国东部。颜色与美洲丘鷸不同,腹部有褐色横斑。雌雄大小几乎相同,均约35公分。求偶炫耀时雄鸟按三角形途径低飞过树梢,同时发出呱呱的叫声。其他丘鷸产於印度和东印度群岛。

大多栖息在潮湿、阴暗、落叶层厚的稠密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白天常隐伏林中,很少飞出。如果受惊,只飞过一段很短的距离,就又隐伏在树丛中。黄昏常飞到森林附近的湿地、 湖畔、 河边、水田和沼泽地上觅食。平常很少鸣叫,发情时鸣声多变。取食蚯蚓、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也吃蜗牛、淡水螺蛳。

叫声:被赶时常悄然无声,但偶尔发出快速的etsh-etsh-etsh声。占域飞行时雄鸟发出oo-oort的嘟哝声,紧接着发出具爆破音的尖叫。[1]

生长繁殖查岛沙锥图3

[4]

繁殖期一雄多雌。通常在夜间结合,白天分离。回巢区时开始发情飞翔。大都在夕阳西下时,雄鸟飞到树林的上空。发情停止后,雄鸟找雌鸟在地上交配。巢在密林中的地上、小灌木丛的下面或枯枝落叶中,为浅坑洼状,用枯枝、干草、干叶等筑成。4~6月产卵,每窝3~4枚。卵长梨形,壳薄,有棕、黄褐和粉红色,并具天蓝色或淡紫灰色斑点。孵化期22~24天。[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