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亭
人物简介马洪亭,男,博士研究生学位,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马洪亭副教授
[1]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环境系副教授。
主要经历2007.4-至今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副教授 2004.3-2007.3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热能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87.9-1990.3 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83.9-1987.7 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1.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2.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3.节能环保制冷剂的开发研究;
4.工业余热回收和梯级利用技术研究;
5.建筑能耗分析和建筑节能技术研究;
6.新建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企业能源审计方法研究.
7.传热传质强化机理和技术研究;
8.工业炉高效燃烧和节能技术研究
讲授课程建筑设备,施工管理与概预算;人居环境与可再生能源
科研项目1.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建筑物(群)全天候耦合能量传递优化控制及节能关键
技术(2007BA000875)》,子课题负责人;
2.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废弃印刷线路板热解回收技术研究(108030)》,项目负责人;
3.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合成机理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4. 新型环保制冷剂及在小型空调和冰箱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横向课题),项目负责人;
5. 国家973项目《大规模化工过程余热利用研究(2009CB219900)》,主要参加人员;
6.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既有建筑供能系统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2006BAJ03A00)》,主要参加人员;
7. 天津市市长基金项目《废旧机电和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回收关键技术开发及集成应用(07FDIDSH02400)》,主要参加人员;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医疗垃圾热解气化处理过程的机理研究(50378062)》,主要参加人员;
9. 天津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新型城市生活垃圾热解处理技术及装备的研究(013109611)》,主要参加人员.
10. 主持了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5台20t/h链条锅炉的分层给煤装置的研制,并取得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
代表论著1. 马洪亭,陈蓓蓓,胡志歆.水源热泵-热管地板辐射采暖联合系统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37):113-117,EI检索.
2.马洪亭.张于峰,邓娜,等.升温速率对医疗垃圾热解机理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5(21):190-194.
3. Hongting Ma,Dandan Ma,Na Yang.Convective mass transfer from a horizontal rotating cylinder in a slot air flow[J].Front Energy Power Eng.China 2009,3(3):289-296.
4. 马洪亭.张于峰,邓娜.旋转圆筒表面对流质交换准则关联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J],第2期,2008年2月,314-318. EI检索.
5. 马洪亭,张于峰,邓娜.旋转圆筒表面温度和浓度边界层的测量[J].天津大学学报,第3期,2008年3月,362-367. EI检索.
6. 马洪亭,张于峰,邓娜.旋转圆筒表面传热和传质特性实验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第9期,2007年9月,985-989. EI检索.
7. 马洪亭,张于峰.PCDD/F从头合成的影响因素和拟制方法[J].化工进展,第5期,2006年10月,557-562.
8. 马洪亭,张于峰,邓娜,等.影响医疗垃圾热解特性的主要因素[J].化工进展,第12期,2007年12月,1783-1789.
9. 杨秋荣,王同喜,马洪亭. 几种主要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J]. 节能,2006,25(7):52-56.
10. 马洪亭,王成召.吸收式制冷技术玻璃熔窑余热回手中的应用[J].中国能源,1993,4:29-31.
11. 马洪亭,李毅.太阳能空调器的研制与开发[J].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1992,3:32-37.
12. 马洪亭.分层给煤装置在链条锅炉节能改造中的应用[J].工业炉,2001,23(2):38-40.
13. 马洪亭.热管用于电子设备冷却的可行性分析[J].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1991,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