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耀南
马耀南(1902-1939),名方晟,字耀南。1902年生,山东省长山县三区北旺庄(今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北旺庄)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抗日烈士。
7岁入私塾,后考入周村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1924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
1930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后获学士学位。在校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加入中国国民党,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与进步同学一起组织反日会,到街头、农村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1929年出席国民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目睹国民党的黑暗腐败,愤而退席。后参加国民党的改组派,参与反蒋活动,后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并遭国民党通缉。
马耀南1933年回乡应聘,担任长山中学校长,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万分愤慨,下定决心投入到抗战的洪流。经中共党员林一山介绍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同中共山东省委取得联系。
鉴于马耀南的抗日热忱,中共山东省委在制定抗日武装起义计划时,将长山中学作为重要的据点,先后派共产党员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到长山中学,成立了中共长山中学特别党小组,直属省委领导,一批中共党员在该校担任教员,培养训练抗日干部,组织发动长山地区民众抗日。他以教学改革的名义对课程进行调整,大量充实抗战救国的内容。又以办民众夜校的名义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由共产党人讲授军事、政治课。后来其中不少人成为武装起义的骨干和附近各县的抗日积极分子。
他支持帮助党小组在校内组织“抗日后援会”,建立“民先队”组织,举办游击战术训练班,为举行武装起义做思想和组织准备。1937年12月24日,日军轰炸长山县城,国民党军政人员弃城南逃。长山中学党小组当即决定赴黑铁山举行武装起义。次日,首先由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带领部分师生在黑铁山西麓太平庄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清河平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马耀南回到家中,安排家属到亲友家,将自家财产分给百姓,又去长山三区和八区组织了部分抗日农民,筹备粮款和枪支弹药。三天后带着筹来的三支枪、几百元钱及长山中学的油印机、急救包等赶到黑铁山。马耀南担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参谋长,同时任临时行动委员会主任。在他的争取下,长山县保安大队也参加了起义部队。
1938年3月, 起义部队发展到2000多人,活动在胶济铁路南北的广大农村。1938年6月起义部队在邹平县城扩编后,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后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
此后第五军分兵两路,他与赵明新率北路军在邹平、长山和桓台一带坚持平原游击战。他率部与日军多次作战,围攻周村、破坏胶济路,坚守邹平城、激战刘家井子,重创敌人。部队日益发展,引起国民党顽固派[1]的注意。自称鲁北抗日总司令的刘景良以高官厚禄拉拢马耀南,他当面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无耻行径。山东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总司令沈鸿烈委任马耀南为鲁北行署抗日纵队司令, 他当场将委任状撕得粉碎。1938年6月,第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他任司令员,霍士廉为政治委员。1938年10月经郭洪涛、霍士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三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他仍任司令员。1938年秋,日伪军突袭司令部驻地小李家套,他亲自指挥打退敌人,消灭日军20多人, 伪军100多人。1939年初,三支队在胶济路南北、小清河以南广大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了清河平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6月7日,济南、惠民、益都等地日伪军5000余人,围击三支队于邹平刘家井一带,他与副司令员杨国夫临危不惧,指挥部队激战一天,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毙俘日伪军800余人。7月22日,三支队司令部在桓台县牛王庄与敌人遭遇,马耀南率司令部机关人员和机炮连突围,至大寨村时不幸遭敌伏击,壮烈殉国。1942年,中共清河地委决定成立“耀南中学”,以示纪念。
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他的两个弟弟马晓云和马天民也参加了八路军,并在抗战中先后为国捐躯。